收录于话题
6月3日晚,“一起发现”研学营的灯笼鱼老师和少科阿米带小朋友和家长们夜探奥森南园,开启夏季城市河流生态调查,一起来看看我们都遇到了啥?鸟类、昆虫、鱼类、爬行动物……人潮退去,夜晚的奥森也很热闹!
活动开始前,灯笼鱼老师告诉大家,要友善对待动植物。抓到的动物,观察过后都要放回大自然。但是,抓到了小龙虾,可以“就地正法”!
三个多小时的夜探,从夕阳斜照到夜色笼罩,整个行程充满了兴奋和惊喜,小朋友们一会儿好奇发问,一会恍然大悟,听得津津有味,有小朋友大喊“这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01 鸟类和植物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亚洲最大的城市绿化景观,南园以大型自然山水景观为主。刚进南园,就感觉满眼绿色,草木茂盛,郁郁葱葱,犹如置身于一片清新的绿洲中。
这是什么松树?
松子能吃吗?
水边的这种白毛植物是什么?
那是什么鸟?
……
灯笼鱼老师一边带孩子认识动植物,一边回答孩子们的问题。
怎么区分松树?孩子们观察了华山松,它有个很明显的特征:树枝是一圈一圈地生长,5根松针是一束。北京常见的油松是两根松针长在一起,白皮松是3根松针长在一起。
奥海湿地就在南园,湿地面积约10公顷。芦苇翠绿茂盛,足有一人高,水鸟嬉戏其间,鸟鸣不绝于耳。
老师向孩子讲解了芦苇的生活环境,芦苇丛中的紫花——千屈菜,芦苇丛中的一撮白——白茅……
孩子们一起观察枝头的白头鹎(bēi),空中飞行的夜鹭,和蚯蚓“拔河”的乌鸫(dōng)……
白头鹎
乌鸫
孩子们还近距离观察了苍鹭,它被称为“长脖子老等”,它在等什么?当然是等鱼啦!它吃鱼的时候,小个的会直接生吞,大个的会在岸边摔打,用嘴巴刺穿鱼的身体,然后撕着吃……孩子们知道了原来喙的结构跟鸟的食性有关。
苍鹭
鸳鸯真的忠贞吗?绿头鸭头绿的是雄性还是雌性?为什么鸟类雄性更漂亮?
点击查看现场视频
鸟类有一项很强的技能,半闹睡觉!所以遇到危险能马上反应,孩子们说“我好想有这个技能啊!”
点击查看现场视频
孩子们对动植物充满好奇,灯笼鱼老师向大家介绍不同鸟类、植物的名称、特征,孩子们认真倾听,并在生态观察手册上做好记录。
02昆虫和蜘蛛、蟾蜍
夜间的探索跟白天完全不一样,全靠小朋友的细心观察。每发现一种小虫子,孩子们都特别激动,大喊“老师快看,这是什么虫子?”
有小朋友发现了豆娘,还有小朋友抓到了瓢虫!不过瓢虫很快飞走了,在他手上留下一种淡黄色液体。
老师介绍,这是瓢虫的一种防御手段,当受到外界刺激,瓢虫就会释放出异臭的体液,保护自己,这种液体是无毒的。
青蛙和蟾蜍在湿地边跳来跳去,灯笼鱼老师捉到了一只蟾蜍!
蟾蜍身上的疙瘩里有毒液,但一般不会流出来,只有包刮破毒液才会流出来。
小朋友们都仔细地观察,还上手摸一摸。有小朋友形容:很粗糙,手感挺好,很适合当解压玩具!
它哪里的毒液最多?它的眼睛有什么特征?老师一一为大家讲解。
点击查看现场视频
老师还带孩子们观察路灯灯箱里的漏斗蛛、路边的小蚂蚁、树叶上的金龟、中华婪步甲、草丛中的草蛉、水面上的水黾……
华北大黑腮金龟
03鱼虾、田螺、蚂蟥
河边是自然观察的好去处,奥森南园的水里,也隐藏着许多小秘密!
老师带大家找到了圆田螺和蚂蟥!这种圆田螺是直接把小田螺生出来的。两只蚂蟥在田螺里,晶莹剔透。
点击查看现场视频
一会工夫,老师又捕捉了两只小龙虾,它的学名是克氏原螯虾。它最初是作为牛蛙的饲料引进的,属于入侵物种,对其他水生物种、堤坝都有不小的破坏力,影响生态环境,抓到了是可以“就地正法”的。但孩子们不忍心,还是决定把小龙虾带回家。
老师讲解了小龙虾的螯、对生态的破坏、在野外抓小龙虾的妙招。小朋友们听得跃跃欲试,都想动手抓一只。
他们伸出手指摸摸小龙虾,还把饼干放在它前面,饼干一下就被夹碎了,孩子们发出惊呼。
接下来,老师和孩子们还捉到了漂亮的鳑鲏、有圆圆鱼鳍的虾虎鱼、麦穗鱼、河蚌,肚里有宝宝的长臂虾(有人也称它为大眼贼)、黑壳虾……
虾虎鱼的鱼鳍是吸盘?它为什么叫虾虎?
鳑鲏的雄性和雌性有什么区别?它为什么把宝宝产在河蚌的身体里?什么是共生?
麦穗鱼为什么被称为水中“小强”?它有什么特征?
各种各样的生物、有趣的知识让孩子们大饱眼福,流连忘返,时间到了还不肯回家。
收获满满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获得了昆虫观察盒+《父母必读》《少年科学画报》杂志各1本!
杂志+昆虫观察盒
每个孩子都获得了少年科学画报的社会实践证书!
研学游记还有机会刊登在《少年科学画报》杂志或官方媒体平台!
报 · 名 · 方 · 式
你想一起来探索吗?7月1日18点,科普老师再次带孩子夜探奥森南园,扫描下方二维码可咨询报名~
扫码立即专人咨询
(报暗号“必读”可获得精美海报图鉴哦)
或电话联系莉莉老师:优师教研
研学均可定制 ,具体联系张老师1861020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