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DMwODg4OA==&mid=2650097131&idx=1&sn=574939069d5318e0d1eb0f8344e6f6da
文章开始之前,想先跟大家说一下,微信最近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常读、不加星标,就没办法收到咱们的信息了。 为了不失联,大家一定要动动手指,按照以下方式点亮【星标】——
这两年,抑郁好像已经从一个小众概念,逐渐“扩张”,变成普遍问题了。
前几天和朋友聊起这件事,她问我:
“你写了那么多文章,聊这代孩子为什么容易抑郁,聊容易抑郁的孩子身上有哪些特征。
可是那些健康长大的孩子呢?他们身上有哪些特质,或者父母又做对了什么?”
我当时想了很多答案,最后回答:
“只要一个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家人很爱我,这就足够了。”
往夸张里说,有这种认识和情感逻辑的孩子不光很难抑郁,而且大概率不会叛逆。
因为一个人是自洽的,他的内心完全舒展,不拧巴,就不会对外产生攻击性。
在心理学上,这种感受被称之为“重要感”,是一个人内心强大的核心因素之一。
很多时候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正是这种需求没有被满足而引发的。
比如故意犯错,制造麻烦,或者总爱唱反调,你越说什么,他越不干什么。
其实这是孩子在说:“妈妈,我在寻求你的关注,我想感受被爱。”
比如当你管教孩子,孩子却表现出极强的报复心,或者直接自暴自弃。
这可能是他隐晦地表达:“反正我也不重要,也没人在意我,就这样吧。”
对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人生中第一个重要他人。
如果在生命之初,孩子就能在我们这里获取足够的重要感,他就更容易变成一个内心强大,性格开朗的人。
那重要感到底是什么?我们作为父母,又如何满足孩子这种感受?
情感有回应
心理学上认为,重要感是自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社会学家格雷戈里·埃利奥特的观点,它有三个主要构成因素:
重要:你身边有真正关心你幸福的人吗?
意识:人们会注意到你还是从你身边走过?
依赖:有人会向你寻求帮助、支持或建议吗?
可能很多父母会对此不以为然,这不是都很好做到吗?
就拿“重要”这一点来说,作为父母,我们让孩子吃满穿暖,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是最关心孩子,最希望他们得到幸福的。
但从孩子的视角看,可能完全不是这样的。
因为他的很多想法和情绪,都会被父母无意识的忽略掉。
最近引起热议的“骂哭送礼物的儿子”事件,就非常典型。
母亲节这天,一位妈妈发视频说:儿子买了一大袋子花回来,自己却一看就来气。
因为这个花一点都不实用,过两天就得退掉,于是就让儿子退回去。
儿子很委屈,回来后伤心落泪,被妈妈拍下放到了网上。
她还说:“送的人开心,接受的人开心,那才是真真正正的礼物,妈妈需要什么会跟你讲的。”
这个帖子下,很多人都为孩子感到难受。
有位网友留言说:“放心吧,他将用一生去治愈这天的创伤”。
当事人妈妈觉得特别不可思议:“没这么夸张吧。”
实际上,孩子确实有可能因为她的举动,内心被重重一击。
父母看重实际,孩子追求仪式,两代人价值观不同,本无可厚非。
但礼物代表的是孩子的心意,可以拒收,但不能这么粗暴的骂孩子。
她的做法,不仅拒绝了礼物,而是对孩子付出和感情的全盘否定。
心理学家乔尼斯·韦伯提出过一个概念:童年期情感忽视。
它指的是童年时期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情感回应,用忽略、否定、批判等方式给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
在亲子关系中,这种情感忽视是比打骂更残忍的存在。
因为它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自己是被忽视的,是微不足道的。
有效的情感交流,是孩子培养重要感非常关键的一环。
当孩子有情绪,想沟通时,父母能及时反馈,尊重、倾听并接纳,他才会愿意相信——
这个世界上是有人在意自己的,我的整个人,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都是被人接纳的。
这会成为温暖孩子一生的底色。
被认可,被欣赏
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博士所说:“每个人都有想成为重要人物的欲望。”
得到别人的夸奖、赞美,也是一个人重要感的来源之一。
教育孩子更是如此,如果你希望他自信又勇敢,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
记得很久以前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考试之后,爸爸问儿子考了多少名:“这次考了第几啊?”
孩子吃着面包,回答说:“这次倒数第二。”
“上次呢?”
“上次倒数第一。”
“行!有进步,下次再上一个名次好吗?加油啊”
“好。”
这段视频,是爸爸在2019年拍的,当时儿子正上二年级。
结果三年过去,孩子的成绩已经成吊车尾变成班级第一了。
当记者问到孩子的逆袭秘诀,爸爸是这么回答的:
“那时候学习真的很差,后来老是鼓励,老是夸他,现在好了,班级第一名。”
其实每个人的自我认知,最初都是借助别人的评价形成的。
年龄越小,对他人的评价就越是深信不疑,尤其是来自父母这种亲密关系的评价。
心理学博士苏珊·福沃特就曾说过:
“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被父母鼓励、夸奖,就会形成比较高的自我价值体系。
他们对自己深信不疑,不会一时失败就怀疑自己或左右摇摆;
他们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能把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走向更好的人生。
前面我们提到,要回应孩子的情绪,要学会看到孩子的亮点,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这些都是我们赋予孩子的,或者说,从孩子的角度看,都是被动接受的。
但所有爱和感受,都是双向流动的。一个孩子觉得“我很重要”,不能光收获,却不付出。
有来有往,他才能和身边的人有羁绊,和这个世界产生深刻连接。
不然,孩子就只能蜷缩在一角,感觉自己被世界抛弃。
看过一个日本纪录片,叫《9060家族》。
片名中的90,指的是91岁高龄的父亲,而60说的是63岁的儿子和52岁的女儿敬子。
女儿敬子从十几岁开始打工,因为不善交际,只能做一些很简单的工作,大约只干了2年,就被迫辞职。
从那以后,她在家一呆就是35年,不敢踏入社会,在家也不干家务,年迈的父亲从不要求她什么,哪怕自己累到大汗淋漓。
但对敬子来说,这样每天什么都不用干的日子,并不快乐。
她的内心无比孤独,却又无处诉说,活得像个幽灵一样。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也是需要主动付出,才能确认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
如同片中的敬子,她在初入社会时被迫辞职,尝试后又失败的经历,已经隐隐产生了“我不行”的念头。
后来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溺爱,更是让她丧失了生活体验,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即贡献感。
一个感觉自己很重要的人,不会活成一座孤岛。
因为这个世界上,不仅有因为爱他,愿意为他伸出援手的人;也有他所爱的,让他愿意为之付出的人。
这就如同我们想到孩子,苦也是甜,反过来对孩子说,也是一样。
我们在养育的过程中,也可以示弱,适当把忧虑和难处分担给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体验,反复确认自己的能力;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
……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
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 ”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发自内心,大胆而自信的说:“我很重要。”
因为只有足够的爱自己,才能把握住生活的风浪,认真过好每一段人生。
文章之后还有个事情想跟大家预告一下。从入夏以来,后台就有很多妈妈问防晒衣、露营帐篷之类的户外用品。所以这周四专门给大家安排了伯希和户外专场。他们家在户外品牌中口碑响当当,咱们这次是直接在伯希和总部播,有代言人佟丽娅同款的防晒衣、防晒裤、裙裤、T恤、户外帐篷、露营车等等好物,妈妈们一定要尽早预约。
如 果 不 想 和 树 妈 从 此 失 联
请 一 定 按 照 下 方 提 示 操 作
设置【 星标★ 】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 · 点击查看更多 · ↓↓↓↓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小树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