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文 | 小树妈妈
原创文章,其他公号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今年以来,生育率走低相关的话题,已经上了好几次热搜。
国家在着急,为什么开放了3胎,怎么生育率却不升反降。
父母们也在着急,养一个孩子鸡飞狗跳,两个孩子焦头烂额,要是再多生几个,还不得心力衰竭吗?
养育孩子,真的是一场修行,劳心又劳力。而养好孩子,更是一门大学问。
孩子如果学业优秀、人品正直、事业有成,那跟中了彩票一样。
前段时间我看了号称“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的一本书,《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获得了不少启发。
她曾是耶鲁教授,而且在美国、韩国教育界,都非常有名。因为她把6个子女都培养成了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的博士。
她的教育方法也非常接地气,无论是普娃还是牛娃,无论家境是普通还是富有,都有可参考的东西。在她的教育下,几个子女都很优秀。
大女儿庆信,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韩国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
大儿子京柱,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现任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二儿子东柱,哈佛大学医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
三儿子洪柱,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曾担任耶鲁法学教授,助理国务卿。
二女儿庆恩,哈佛大学法学博士,也是耶鲁首位非白人女性客席教授。
小儿子定柱,哈佛大学毕业后,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
孩子们不仅学业优秀,毕业后在各自领域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也因为如此,就连美国教育部,都曾把她们一家选为“亚裔美国人家庭教育研究对象”。
而且全惠星的教育经验,放在今天看依然不过时。
关于学业:运动和阅读
全惠星总说,相比孩子的成绩,自己更重视性格和三观的培养。
但我还是相信,没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横空出世的。
像全惠星的6个子女,能都考入名校,和她早期重视这两点关系相当密切。
系统教育,从强健体魄开始
全惠星从孩子三岁起,就开始进行系统教育。
但和我们想象的认知、语言启蒙不同,她是从锻炼身体开始的。
无论严寒酷暑,每天早上,她都要求孩子们要绕家附近的湖泊长跑3000米,用这种方式来锻炼孩子的体魄,也教会孩子们坚持。
在全惠星的带领下,孩子们还学习了各种体育运动,比如攀岩、壁球、跆拳道,甚至是举重。
我们之前也在文章中分享过很多次,运动对孩子的重要性。
第一个好处,就是强身健体,给孩子好好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本钱。
全惠星的大女儿庆信就曾说:
“在大学里,与同学们相比,我并不聪明,但强壮的身体使我能够在实验室里连续待上两天两夜而不休息,这是我成绩名列前茅的原因。”
当然,运动的好处,还不止如此。
脑科学家洪兰就说过:激活孩子大脑的最好方式,首先就是运动。
因为运动时,大脑会自动分泌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等神经传导物质。
所以我们会发现,那些坚持运动的孩子,专注力、记忆力会更好,思维也更活跃。
同时,它还能释放压力,让孩子远离抑郁和焦虑。
我们培养孩子,未必要像全惠星一样,给孩子那么高的锻炼强度。
但哪怕半小时,一小时,每天坚持下来,总会在孩子身上看到惊人的变化。
19张书桌,让孩子爱上读书
说来让人有些吃惊,在这个8口之家里,居然有19张书桌。
为什么要添置这么多书桌?
用全惠星自己的话来讲:
“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在什么地方都能打开书本的环境”
一开始,是夫妻俩和孩子们,一人一张书桌。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又把地下室改造成了图书馆,每个人又多了一张书桌。
再后来,为了让家里来的客人,也能一起学习,他们又添置了3张书桌。
全惠星说:
“父母只要让孩子们懂得学习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等于是为孩子做了一切有关学习的事情了。”
关于孩子阅读的重要性,我这几年一直在强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
从功利角度看,阅读不仅有关语文,更是孩子学习所有科目的基础。
毕竟像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力,都是和阅读直接挂钩的。
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的人,专注力都不会太差。
从长远发展看,阅读也是培养孩子深度思考的重要方式。
它不仅能开阔孩子的眼界,更能滋养精神世界,培养出人格独立,思想健全的孩子来。
这既是一项能力,也是一种能量,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不可忽视。
让孩子立下“大人物”的梦
全惠星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么问是因为她觉得,现在父母教育都太过功利化了。
努力学习,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找工作;找工作,是为了满足吃穿这些需求。
但这样的目标,太基础,太浅显,孩子很难就从中获得自我价值感。
就好比,很多孩子考上大学,却患上了“空心病”。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只能在困顿焦虑中无法自拔,白白荒废时光。
这样的人,即使才华横溢,也极易迷失自我,很难有长足的发展。
全惠星觉得:教育不只选择职业这么简单,应该有更远大的目标和更深广的内涵。
于她而言,她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心怀天下,有益于社会的人。
这也就是前面书名中提到的“大人物”。
为了让孩子树立起这样的志向,全惠星曾买过一本《林肯传》,带着孩子一起阅读。
讨论读书心得的时候,她问孩子们:
“林肯的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农民,但和儿子相比,他对世界的贡献就小得多。 父子之间的差距,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目标不同。 你们是希望成为林肯,还是林肯的父亲呢?”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英雄梦,全惠星的6个子女也一样。
不过,孩子们也觉得,自己成为这样的“大人物”不太可能。
全惠星告诉孩子们:
“美国总统的位置只有一个,但是美国还有好多众议院的席位,足以使年轻人美梦成真。”
“其他行业也一样,有足够的位置等待成功者到来。”
在那之后,她又带着孩子们从美国一路南下,参观沿途的名人故居和纪念馆。参观过后,孩子还要发表自己的看法。
就这样,成为“大人物”的种子,开始慢慢的在孩子们心中发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全惠星说的“大人物”,并非是社会地位多高,成就有多大。
她曾在书中说过许多次:
“孩子不是为了成为大人物而努力,而是为了帮助他人而努力。”
她的6个孩子,都是冲着这一点,再结合兴趣爱好,选择了不同的专业和方向。
“绝不为孩子牺牲自己”
刚开始,我看到书名上“奉献精神”这几个字,还以为这又是一位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的母亲。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全惠星在前言中就提出:
“可以付出无条件的爱,但不要无条件的牺牲。”
无论是在韩国,还是美国,当时的母亲都是以家庭为中心的。
这让第一次怀孕的全惠星非常焦虑,她经常问自己,是否能做好一个妈妈。
可完全为孩子,牺牲自己的人生,她又有些犹豫。
后来,全惠星还是从自己的父母身上找到了答案。
“我的父母不是为孩子无条件牺牲的人。他们始终在学习、进步,充实自己的人生。”
自己当年才能以优异的成绩,来美国当交换生,攻读波士顿大学的双料博士,正是因为父母起到了榜样作用。
当了母亲后,她也没有放弃学业,而是一边读书,一边养育孩子。
后来,全惠星成为了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又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所。
她的努力,不仅从精神上激励了孩子,也实打实的为孩子提供了不少帮助。
有一次,为了争取研究经费,二儿子东柱做出了一整套企划案。
然而经费却被另一个人得到了,东柱认为对方还不如自己,就跟妈妈大吐苦水。
全惠星却跟儿子说:“不要在背后抱怨,这样无济于事。去联络评价你研究项目的人,问清楚你的研究项目为什么被拒绝、不足在哪里、为什么没有给你,借此说明你研究项目的优点吧。”
听完妈妈的话,东柱立马找到负责人,再次讲解自己的研究课题。
最终,他申请到了经费,成功开始自己第一个研究。
后来回忆起这件事,全惠星觉得,自己和儿子虽然不是一个专业,但学术申请费用的方式都是相似的。
正是因为自己有经验,才能给孩子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难不成人人都要成为教授、企业家,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并不是这样的,从她身上,我们能学到最关键的一点是:
如果父母想好好爱孩子,首先要先好好爱自己。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老母亲是一台机器,任务就是育儿。
如果24小时围着娃转,时刻高耗能,机器会磨损的特别厉害。
时间一长,噪音大,温度高,故障多还容易出废品。
但换个方式,每天抽出点时间停下来,给自己好好的保养,那剩下的时间里,噪音低、效率高、工作时间还久,何乐而不为呢?
说白了,你心情不好,怎么跟娃和颜悦色?
你自己都不爱,还怎么去爱孩子?
一个有点“自私”,却开心快乐的妈,远比一个献出一切,却苦大仇深的妈有价值的多。
先别说什么培养出优秀的娃,咱先得笑着活下去,不是吗?
树妈说: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见贤思齐”,虽然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育经验无法照搬照抄,但是教育的大体规律都是一样的。那些优秀的父母身上,总是有很多共同点。他们其实都提到过抓体育、抓阅读、培养志向、以及父母好好爱自己,大家还有什么经验或教训,也可以在评论区补充哈。
之前好多妈妈问怎么进咱们“树妈福利群”,我就特意做了一个二维码。咱们的群里,每天会发一些免费课程资源。我从各出版社和品牌方要来书籍、好物等福利也会在群里给大家做免费抽奖。大家有教育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在群里交流。
〖 亲爱的们,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