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g0MjA0MA==&mid=2651206117&idx=1&sn=9b15b60a7ba2736f424f964d4a92479f
这里每天和你一起分享好听、好看的童书
文 | 钱志亮
来源 | 优师教研(ID:qzlgzs)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作家龙应台通过讲述朋友家女儿8岁时表现出的卓越绘画天赋与18岁再次见到时抽烟、纹身、与男友同居,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巨大落差,感悟到:
“其实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期限’的。”
看到本该充分发挥特长,收获灿烂人生的孩子,如今却走入弯路,龙应台不无遗憾地说:
“我不认为她的父母现在有资格去批评他们的女儿,因为一直以来,她的父母只顾着自己,从没重视过她的教育问题。
现在再想教育已经不可能了,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因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经“过期”了。而且她的父母在“有效期限”内也没努力过。”
是啊,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在孩子童年时期缺席,或是疏于管教,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各种问题都凸显出来了,才开始疑惑:“好好的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
其实不是孩子变了,是父母自己在有效期内没有好好把握,错过了孩子的成长。
此前疏于的陪伴、沟通、了解,早就给今天埋下了种种隐忧。
0-10岁,是孩子最依赖父母的十年,也是父母有效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
当孩子渐渐长大,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而且同伴、老师、学校渐渐占据了孩子生命的大部分,父母的作用就越来越小了。
这时候,父母再花多少时间、心力,也很难对孩子有实质影响,只剩下叹息、后悔的份儿。
所以各位家长们,一定要趁孩子还小,趁自己还在做父母的有效期限内,好好珍惜,别在这最关键的几年偷了懒。
该给孩子的陪伴,一点都不能少
中国城市亲子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中国父母没时间陪孩子,仅30.32%的父母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全职父母的比例不到一成;
73.13%的父母会因为工作原因取消与孩子的约定,67.75%的孩子儿童由老人照顾,独立照顾孩子的父母仅占三分之一;
而且三分之二的儿童与手机、ipad为伴,仅五分之一的父母重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
每次一提到陪伴,很多家长就烦恼:
“谁不想多陪孩子呢?还不是因为工作忙?”
“不挣钱,怎么给孩子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
“说得倒是轻松,谁又能替我们想想呢?”
我非常非常理解那些父母的酸楚和无奈,但我仍旧要强调一点就是:金钱永远代替和弥补不了陪伴。
尤其是孩子生命的头三年,是孩子建立安全感最关键的时期,父母一定要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给他足够的爱。
要知道,即使给孩子再好的环境,少了陪伴,孩子的内心只会是一座孤岛。
孩子性格孤僻、缺乏自信、亲子关系疏远、冷淡、孩子叛逆、反抗······长大后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其实原因都可以追溯到父母对孩子的有效陪伴不够。
吴尊曾说,他可能是文莱陪孩子时间最多的爸爸。
自从有了女儿neinei,他的日常生活便重新被规划。
每天为了陪伴孩子,他将工作时间由早晨安排到上午,晚上9点哄孩子睡觉后,才安心工作。
其实有效陪伴,不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是不是用心。
利用周末的一点时间,陪孩子去公园玩玩、做做运动;
饭后半小时,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玩一会益智游戏;
哪怕只有十分钟,平静专注地和孩子聊聊天······
只要在那段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里,你的目光、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那样就是成功的、有效的陪伴,会给孩子源源不断的能量。
该教给孩子的规则、独立、责任、习惯
一定要趁早
有些家长嫌管孩子麻烦、要学习很多科学方法、费很多心思,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有些家长平时没时间陪孩子,出于补偿心理就对孩子无限宠溺;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不重要,长大了再来管就行。
小时候不舍得管,青春期不敢管,长大了管不了,这就是很多家庭教育的现状。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语是有道理的。
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最重要的就是童年早期,越大越难纠正,有些甚至会根深蒂固地伴随他一生。
所以教养孩子,一定要趁早。
孩子6岁前,一定要进行规则教育,不合理的需求,坚定说“不”,不当的行为,严肃制止,并说明原因。
随着孩子成长,要舍得放手,从生活中日常小事做起,培养他独立的生活能力和思维。
孩子犯错了,不帮他逃避、找理由,鼓励孩子勇敢承担责任,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孩子该养成的规律作息、热爱阅读等良好习惯,一定从小就要重视起来。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短短的十年,愿每一位家长都不要错过。
千万不要奢望着等孩子大了再去努力、弥补,那个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作者简介:钱志亮,北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
更多精彩原创,点击图片
▼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优师教研
添加小助手,即可拉您进入群
免费获得价值199元的成语课程一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