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模板
【考查要求】
1. 完整、流畅声情并茂地讲述述故事(诵读儿歌);
2. 看图讲故事(编儿歌);
3. 设置故事续编(创编儿歌);
4. 设置情境表演;
5. 设计游戏环节;
6. 为故事(儿歌)配画;
7. 在讲故事过程中提出两个问题
8. 运用2~3种提问方法激发幼儿兴趣
9. 故事名称自取
【开始部分】
【导入】导入是帮助幼儿进入语言学习情境的前奏,可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所以良好的导人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入设计要巧妙、准确、有趣味性,使幼儿对所参与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保持积极的情绪。
【基本部分】
教师在第一遍讲故事时可以完整讲述,也可一边引导幼儿猜测后续故事情节,一边讲述。
讲故事的要求:口语亲切、声情并茂、态势得体,以不同的语调和声音表现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1.理解故事内容时提问的运用
①角色迁移式提问:角色迁移式提问是将幼儿与作品中的角色融为一体,让幼儿站在自身的角度来体验作品中角色的内涵。
②情感渗透式提问:情感渗透式提问是以情感为主线,通过巧妙的提问,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体验作品情感。
③启发引导式提问:启发引导式提问的技巧在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迪幼儿的思维,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④双向互动式提问:通过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互动式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让幼儿来体验作品的情感。
2.激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达
通过游戏、绘画、手工、表演等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去表现故事中的情节,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结束部分】
设计故事结束的常用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总结概括结束法:在试讲中,可以把活动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帮助幼儿有重点地记住活动内容,并感知事寓意。
②游戏表演结束法:采用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表演等活动方式结束。
③回味结尾,鼓舞精神:在故事活动中,教师在结尾处巧妙引人与活动主题相同的其他内容,或是其他文学作品,可以使本来趋于平淡的结束部分又掀波澜,使孩子的内心再次被打动。
【小结】可以采用依据故事情节改变的儿歌作为小结,或采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引导幼儿表达本次活动的收获。
【家园共育】让幼儿把今天所学和爸爸妈妈分享。
【活动延伸】将故事中的内容延伸到其他区域(美工区、建构区等)继续活动,呈现教学的连续性。
简案模板
《甜蜜的约定》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听故事,了解故事讲述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2.能力目标:通过倾听、表演和续编故事,提高幼儿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知道要爱惜别人送的礼物。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故事讲述的内容,并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2.难点:根据原有故事内容续编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图片以及录音机等材料。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
(二)基本部分
1.展示图片,分段讲述故事,运用提问帮助幼儿园理解故事。
2.通过录音,让幼儿再一次完整感知故事,运用提问提升理解。
3.引导幼儿续编故事,迁移作品经验。
(三)结束部分
1.小结:儿歌总结,教师提升情感。
2.家园共育:请幼儿把故事和儿歌讲给爸爸妈妈听。
3.活动延伸:去美工区制作一张小卡片,写下今年暑假的计划。
试讲模板
(一)开始部分——导入:呈现素材——建立联系——引出课题
上课之前呈现或询问学生与所讲故事内容相关性密切的素材,引起幼儿兴趣,顺势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图片、多媒体、实物、讨论、谜语、歌曲等。
(小朋友们,你们每年的暑假都是怎么过的呀?有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有小朋友学习舞蹈和乐器;还有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去看望爷爷奶奶;那我们的小伙伴小葵,她也要放暑假了,大家想不想知道她会去做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
1.展示图片,分段讲述故事,运用提问帮助幼儿园理解故事。
(1)在分段讲述故事过程中运用推进式提问,引起幼儿继续听故事的兴趣。
提问示例:(1)小朋友们,你们来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2)小朋友们,你们觉得XX这样做对不对呀?
(3)小朋友们,你们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如:讲完“妈妈说奶奶给小葵准备了礼物这一段可以这样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奶奶会给小葵准备什么礼物呀?)
(2)在全部故事讲完之后进行回顾式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重点。
提问示例:(1)小朋友们,在刚才的故事中都有谁?
(2)小朋友们,在刚才的故事中XX做了什么?
(3)小朋友们,在刚才的故事中XX为什么会这样做?
(如:讲完本故事之后可以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还记不记得奶奶附上的小卡片里,写了些什么呢?,那奶奶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揭示甜蜜的约定)
2.通过录音,让幼儿再一次完整感知故事,运用故事中关键词延伸提问提升情感目标。
提问示例:(1)小朋友们,XX做的对不对,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2)小朋友们,我们要向故事中的XX学习呢?
(3)小朋友们,在刚才的故事中XX为什么会这样做?
(如:讲完本故事之后可以提问:小朋友们,如果你收到别人送的礼物,你怎样保管呢?——好好爱惜,好好保管自己的东西)
3.引导幼儿续编故事,迁移作品经验。
(如:故事讲完后可以提问引导幼儿续编故事:小朋友们想一想,等到放假,小葵会告诉奶奶她上小学发生的什么事情呢?一会儿我们请小朋友们给大家讲一讲你的想法。)
(三)结束部分
1.小结:儿歌总结,教师提升情感。
(如: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听了小葵的故事,小葵想让老师送给小朋友们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跟着老师唱一唱好不好,“小礼物大心意,珍惜它爱惜它,是我们与它甜蜜的约定”,那小朋友们,我们以后要像小葵一样,爱惜礼物,好不好呀)
2.家园共育:请幼儿把儿歌和小卡片带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如:小朋友们可以把我们今天听到的故事和儿歌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3.活动延伸: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小卡片,请幼儿写下今年暑假的计划
(如:那让我们一起唱着儿歌去美工区写一张关于我们暑假计划的小卡片吧)
简案设计
《小鸟的家》教学设计简案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听故事,了解故事讲述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
2.能力目标:通过倾听、表演和续编故事,提高幼儿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幼儿珍惜友谊。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了解故事讲述的内容,并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2.难点:根据原有故事内容续编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图片以及录音机等材料。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
通过小鸟和田鼠的对话
从而引出小鸟安家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 展示图片,分段讲述故事,运用提问帮助幼儿园理解故事。
(1)故事讲完第一段,并进行提问。
①故事里的小鸟遇到第一个小动物是谁? ②有没有再次安家,为什么?
(2)讲述故事的第二段,并进行提问。
①故事里的小鸟遇到第二个小动物是谁? ②有没有再次安家,为什么?
(3)讲述故事的最后一段,并进行提升提问感知情感。
①故事里的小鸟遇到第三个小动物是谁?②有没有再次安家,为什么?
2. 通过录音,让幼儿园完整感知故事内容,并运用提问提升情感。
小鸟最后将家安在哪个小动物的家里?
如果是你,你会将小鸟的家安在哪里?
3 .引导幼儿续编故事,迁移作品经验。
教师引导幼儿续编故事,小树长大了,小鸟把家安在小树上,接下来发生什么事情?
(三)结束部分
1.小结:儿歌总结,教师提升情感。
2.家园共育:请幼儿把故事和儿歌讲给爸爸妈妈听。
3.活动延伸:去美工区制作一张小卡片,画一幅小鸟的家吧。
教学设计
《值日生》教学设计
太阳出来眯眯笑,值日生呀来得早。先把桌子擦干净,再把椅子摆摆好,
玩具图书放整齐,再给花儿把水浇。小朋友们眯眯笑,今天的值日生真正好!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值日生的一些具体职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技能目标:学习有表情的朗读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鼓励幼儿为儿歌配画。
3.情感目标:感受做值日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从中体验为大家服务的乐趣。
二、活动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充分理解儿歌内容,并学做值日生。
2.活动难点:初步形成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绘画工具、与大班幼儿设置情景表演。
四、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观察大班幼儿值日生工作。
教师带领中班幼儿观看大班幼儿佩戴标记进行的情境表演,如:擦桌子、椅子、浇花、拔草等等。认识值日生,了解值日生的日常工作。
教师提问:××小朋友身上戴的什么标记?他今天在干什么?他做了哪些事情?
引导幼儿讨论。
(二)基本部分
1.参观本班教室环境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教室,引导幼儿意识到环境是需要自己来维持的。
师:小朋友们,我们参观了我们的教室,你们想一想我们班的环境怎么样?
我们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生活,心情怎么样?是谁使我们学校的教室那么美丽整洁?
2.通过挂图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教师出示挂图:一个小朋友哭丧着脸,高叫着:“我不愿意在这里!”他的桌上积满了灰尘,周围都是垃圾,桌椅东倒西歪。引导幼儿讨论。
师:为什么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在这间教室里学习生活?要使教室干净整洁除了要靠保育老师外,还需要谁的帮忙?(引导幼儿得出教室整洁需要值日生的帮助,而每一个幼儿都是能干的值日生)
3.教师完整诵读儿歌
师:让我们来学一首《值日生》的儿歌,看一看这里面的小朋友都会干那些事情?
4.幼儿分组讨论值日生的责任
教师设置提问,引导幼儿了解值日生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值日生的工作意义。
师:儿歌里的值日生都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
5.教师小结值日生的意义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每天都要在自己的教室里学习、生活,教室就是我们的家。老师相信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劳的手,会帮助老师把自己的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哪位小朋友愿意帮老师做点事情,把我们的教室变得更干净?哇,那么多小朋友愿意帮老师打扫卫生,老师太高兴了!跟老师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儿歌吧。
6.分组整理教室
教师引导幼儿分组,每组有各自的值日岗位。整理身边的垃圾,分工合作,营造良好的教室环境。
师:每一位小朋友都是优秀的值日生,让我们像儿歌说的那样,一起为教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三)结束部分:为儿歌配画
教师朗读儿歌内容,并引导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进行配画。
教师巡回指导,对小朋友的创作过程加以鼓励,并将成品展示在照片墙上。
五、活动延伸
老师帮助小朋友分组(周一到周五),请小朋友自选值日内容然后到美工区画出来制成值日生表贴到生活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自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