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睡眠障碍是以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质量低为主,因年龄的不同有着非常大的个体差异,可有多种形式的睡眠障碍,如梦魇、睡惊、睡行症、磨牙、梦呓、打鼾或呼吸暂停等。不良睡眠直接影响孩子体格及智力的发育,使其注意力、记忆力、组织能力、创造力和运动技能受到损害,还会引起一系列行为问题。婴幼儿处于不断的发育成熟过程中,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保护大脑、提高机体免疫力,良好的睡眠质量对学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存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梦魇又称梦中焦虑发作,是指儿童做内容恐怖的梦所引起的焦虑、恐怖发作。目前报道大约有7%?15%的儿童有梦魔发生,最多见于3~7岁儿童。
儿童在题梦中伴有呼吸急迫,心跳加剧,自觉被重物压住身体和四肢不能动弹,惊醒后仍有短暂情绪失常,表现出紧张、害怕、出冷汗等症状。
梦魇发生在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病因可能与精神因素和躯体因素有关,有的幼儿睡前听了恐怖故事,看了害怕的电视镜头或受了严厉批评或恐吓,导致心理紧张、焦虑或不愉快;有的是躯体有肠道寄生虫、呼吸道感染等器质性疾病;有的在睡前吃了大量食物或胸口受压等也可造成梦魔。
为预防幼儿梦魇,应避免引起他们紧张焦虑的诱因,消除其不安情绪,如尽量避免睡前给幼儿讲恐怖故事或让他们看可怕的电视镜头,不要用恐吓或打骂的方式教训孩子,不要用妖怪、大灰狼、打针等吓唬孩子,以免强烈刺激幼儿,使幼儿内心焦虑
几乎所有的幼儿都惧怕黑暗,了解宝宝对黑暗的想象,帮助他们找出恐惧的对象,如墙上的影子、被风吹动的窗帘、楼上人走路的声音等。可利用《黑暗》、《床底下》《汤姆的噩梦》等婴幼儿绘本帮助幼儿解除对黑暗的恐惧。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规律,睡姿保持平躺或右侧卧,避免俯卧压迫心脏和胃部,引起噩梦。
睡惊发生在约2%?5%的幼儿中(4?7岁多见),男孩略多于女孩,入睡后半小时内发作,发作次数不一,可一夜数次,亦可几天或十几天发作一次。
睡惊是一种意识蒙昽状态。小儿入睡一段时间后突然喊叫,坐起,两眼直视或紧闭,手脚乱动,惊恐哭喊,出汗。一般经10余分钟又复入睡,醒后不知夜惊发生。
引起幼儿睡惊的原因主要为紧张、受惊等心理因素,如亲人患病、与父母分离、处于陌生环境,外伤和意外事件致使的焦虑和不安等。睡前听恐怖紧张的故事或看此类电影、电视也会导致睡惊发作。此外,也有部分睡惊幼儿有家族史。
睡惊发作时家长不必惊慌,可抱住孩子抚慰,用温毛巾给他擦脸,帮助其安定下来,待发作过后,让其重新躺下,给他盖好被子而不需做特殊处理,次日也不谈论睡惊之事。
尽量找出引起孩子心理紧张的原因,消除引起睡惊的心理诱因。平日尽可能为幼儿建立良好的亲情氛围,增加与幼儿相聚的时间,孩子犯错时不予以严厉批评、恐吓;睡前可用舒缓的音乐或温馨的小故事让幼儿放松,不可使幼儿太过兴奋。
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睡觉习惯,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夜惊一般不需用药治疗,若发作频繁,可能是神经异常的表现,应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药物。同时,需做脑电图检查,以排除癫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