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可分为以下阶段。
对物体大小或多少的模糊认识。比如,1岁半至2岁的孩子, 有些还不太会讲话,但知道伸手去抓数量多的糖果或大的苹果。
产生对物体整个数目的知觉。2岁?3岁半儿童还不会口头数数,但是能根据成人的指示,拿出1个、2个或3个物体。
开始形成数概念。在3岁半?4岁才发展起来。
可见,3岁前儿童对数的认识主要处于知觉阶段,只能说是出现数概念的萌芽。数概念在3岁以后开始形成。
幼儿掌握数概念包括三个成分。
一般3岁儿童已经能够学会口头数10以内的数。这时,他们记住了数的顺序,但是并不会真正去数物体。有个1岁半的孩子, 得到经常夸奖,对“数数”很有兴趣,当他听到售货员说菜价是“1块6”时, 他就立即说:“1块7, 1块8,1块9; 1块10。”爸爸教他念诗,说“锄禾日当午”,他接着说:“锄禾日当5,锄禾日当6,锄禾日当7……”
当幼儿学会口头数数以后,逐渐学会口手一致地数物体,即按物点数,然后学会说出物体总数,这时,可以说是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这阶段幼儿已具备了初步的计数能力,但还没有形成数概念。
掌握数的组成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关键。幼儿学会点数物体总数以后,逐渐能够学会用实物进行10以内的加减。在实物加减的过程中,幼儿知道两个或更多的数群可以合并成为一个更大的新数群;一个数群又可以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子群,由此形成了数群可分可合的观念。幼儿掌握了数的组成以后,就形成数概念。
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经历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物数数→掌握数概念四个阶段。
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从感知和动作开始的。幼儿计数,起先不但要用眼看,而且要动手去数。以后,幼儿可以逐渐减少用手点数的动作,主要凭视觉把握物体的数量,用眼看实物,嘴里默默地数。有时还用点头来帮助数数,似乎以头的动作代替手的动作。
当幼儿可以脱离感知而进行口头计算时,他还必须依靠物体数量的表象。这表现在幼儿能够正确冋答10以内的应用题,却往往不能正确冋答10以内的式子题。因为应用题描述了情境成分,唤起幼儿关于物体的表象,这些表象可以作为计算的支柱,帮助幼儿从感知阶段向数概念过渡。幼儿晚期才逐渐能够用数词进行计算,开始进入数概念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