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全文3418  阅读时长约4分钟

内容大纲

1. 美国“超级保姆”里用的“惩罚凳”

2. 惩罚小恶魔们的有趣方式

3. Time out 和 Time in–让宝宝们学会“冷静”和“反省”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美国有一个节目,叫做“超级保姆”,里面就介绍过“惩罚凳”(Naughty Chair)。是说孩子犯错的时候为了让他知道自己错了,让他冷静下来就让他坐在专门的凳子上。五分钟,十分钟,十分钟不等,时间可根据错误的严重惩罚来分。

微信editor">
微信brush" data-brushtype="text">


“超级保姆”是美国的家庭教育故事。几乎每一集,都要涉及到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如果孩子不能按照既定的规则去做,那么孩子将会受到处罚。她的主要处罚方式是罚坐在“惩罚凳”上,或者被罚单独呆在自己的小屋中,或者取消孩子想要的游戏或活动。“罚坐在‘惩罚凳’上”,有的小孩子继续哭闹,甚至从凳子上跑掉,但是,这位家庭教师会毫不留情地要求孩子的父母把处罚坚持到底。甚至,两岁的孩子也会受到处罚,原因是在沙发上乱蹦乱跳,不听家长的劝告,不愿意从沙发上下来。一位四岁的男孩,吃饭时用勺子敲打桌面,因为不听劝告,马上在饭店受到家长的处罚。节目的观念表示:规则意识从小培养,规则意识从小事开始培养


《超级保姆》的程式化做法是:家长先要冷静严肃下来。第一步告诉孩子,他错了,应该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否则,爸爸妈妈就生气了,他将会受到惩罚。第二步宣布惩罚决定。告诉孩子,他应该坐到惩罚凳上5分钟,或者单独呆在自己的卧室8分钟。第三步实施惩罚。孩子如果不愿意接受惩罚,家长就应该坚持自己的意见,甚至要动手把孩子抱到或拖到惩罚地点接受惩罚。注意心态要平和,不要怒不可遏,更不要歇斯底里;当然也不要妥协,不要心软,不要随意终止惩罚;惩罚期间家长要静下来,不要再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说教,那样不利于孩子反思自己的错误,甚至还会又一次激起逆反心理。第四步结束惩罚。让孩子对你说:“爸爸妈妈,对不起,我错了。”第五步奖励。吻一下孩子,拥抱孩子,告诉他:“你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爸爸妈妈都很爱你,有了错误改了就好。”我个人一直都觉得赏罚要分明,而且要说到做到,不管是赏或者罚都要说到做到,更不能撤销。绝对不能因为犯了错误就收回之前给的奖励。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除了惩罚凳,美国还有惩罚阶梯(一共有三阶,代表了错误的严重程度)。如果不严重就坐在第一阶梯,严重就坐在最上边。


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们的认知发展在这个阶段会让他们慢慢意识“好”与“坏”,所以爸爸妈妈们不需要去告诉孩子你是严重到什么程度,只要给出指令就可以。慢慢的,他们的行为到了什么程度他们会自己判断(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十分肯定小朋友的认知能力,随着认知发展,他们会有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 对于其他事情也是这样,有时候家长确实不用凡事都“你要怎么样”或者“不要怎么样”,用行动去表示,他们慢慢会有自己的认知。


但是,惩罚这东西呢,确实是因人而异的。有些小朋友,犯了错误,爸爸严肃地和她说,你做错了,应该罚你坐凳子5分钟,结果人小妞屁颠屁颠就去坐了,还一脸新奇地左摸右摸,毫不在乎地坐满了五分钟。孩儿的爹娘面面相觑,是凳子不对?方式不对?所以,惩罚椅也好,惩罚阶梯也好,也不是说适合每个人的。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法国家庭实验室”里曾做了一份在于父母惩罚犯错孩子的调查。结果可能出乎中国家长的意料,84%的法国家长都会采用强硬态度。而且他们治孩子还有绝招,那就是孩子最喜欢什么,就没收什么。没收子女的电子游戏机(79.4%的家庭会这样做),其次是不允许孩子看电视(77.1%),接下来是禁止上网(54.8%)。有好多家长都挺逗的,除了惩罚凳(有沙漏放旁边),还有让孩子搓不同的字母,让他们用面团字母拼成一篇悔过书。有趣的惩罚很多,比如:


孩子玩facebook,爸爸妈妈会在他们的朋友圈里发些孩子的怪照,比如有个妈妈为了惩罚她说个不停的女儿,就发了一张女儿嘴上贴着胶带的照片,“我不知道怎么管住我的嘴,现在我不能再使用facebook和电话了。请你们问问我为什么吧,我妈妈让我告诉所有人。”


另外,还有个叫“落魄T-shirt”,有父母给他热爱hockey运动的孩子准备了一件特别的t-shirt,上面有Gilbert Montagne的头像,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就要穿着他,惹到小伙伴的哄笑。还有的父母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给他放他不爱听的音乐,越讨厌哪个就放哪个。


想想看,这些家长和自己的孩子斗智斗勇的也是不容易。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幼教有个词叫“time out”。有各种各样的翻译,罚站,静思,孤立,反省,还有人直接说“去小黑屋”,“到操场去”。国内幼教界确实没有一个特别精准的翻译。我个人觉得反省可能还准备些。


“Time out”的主要理念就是让孩子从失控的环境中脱离出来 ,冷静,反省自己。表面上看似惩罚手段的一种,但实际上是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情绪控制。


以前在美国的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也会用一个词“freeze”,说到这个词小朋友们就不动了,哪怕他们在哭在闹还是说要准备收玩具了。这是一种默契,老师和孩子的默契,家长和孩子的默契。每个爸妈都应该和孩子建立属于你们之间的默契,让他们知道你什么样的行为反应或者言语表达了什么态度,他们也知道什么叫收敛。惩罚凳或者惩罚阶梯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亲子关系里的默契。所以,爸爸妈妈们可以建立自己的宝宝们的一些“言语”和“动作”,以表达特定的指令,比如听到你说什么唱什么他们就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这个,可以好好想一想。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也有家长不用惩罚凳:

“我们没有用专门的凳子什么的,就是指给他一个地方,让他自己去冷静一下去。沙发,他自己的房间哪里都可以,也不是故意的忽视他,就是专门给他一个安静的角落(stand in the corner)让他自己去calm down,期间没人去打扰他。冷静下来了不哭闹了再来和大人好好的沟通说明白心里的想法。”


我还了解到一些家庭也挺可爱的,甚至连外公一起罚。有个朋友的爸爸带着外孙出去玩,说好了六点回家,八点才回,天都黑了,一家人等着老小吃饭。她妈妈问为什么,孩子说就是想多玩一会。为了告诉孩子什么叫做时间观念和说话算话,她让孩子罚站十分钟,而外公呢,就陪着孩子罚坐十分钟。看着外公一起受罚,孩子一边哭一边站,此后出去玩还主动问,到时间了吗,要回去吗,或者,我想多玩一会,给妈妈打个电话好吗?


孩子个性不同,因此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有些孩子不愿意沟通,那就要用行为表明态度,甚至可以强硬点,有些孩子很好沟通,那就要用积极地沟通方式。


当然。“Time out”即使在国外也不是完全被接受的,只能说是一种比较主流的做法。大部分家长都有去尝试。而且每个家庭实施的方式也不一样。


反对者们认为,这种方式将孩子从群体中分离出来,其他孩子在正常玩耍之时,会看到他一个人在那独自冷静,这种孤独是否会让这个小孩子感觉到极度的难堪,割裂他的集体感、整体感,这种”游街示众”式的惩罚,对那些作为观众的小孩子们,也许是一种隐形的心灵伤害。另外,独处静思,本来是非常好的事情,是孩子心灵发展的重要催化剂,中国传统文化中专设出”坐禅”、”入静”种种修炼,但是,若将其跟”惩罚含义”相连接,无疑将会让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痛恨”独处静思”,造成童年阴影,甚至于成年之后,想到这种”独处静思”的形式,内心就产生出不良情绪。这个方法,其实跟威胁恐吓惩罚一样,让孩子感受不到来自大人的善意。孩子们会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们的玩具娃娃,对待他们的同学。


所以,是否使用这种反省方式,还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脾气、性格特点来选择,如果你的孩子个性十分敏感,这确实不算是最好的解决方式。还要结合其他的方法。

 

除了”Time out”,还有一种方法叫做 “Time in”。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18张图片
 

如果你发现”Time out”已经不好用了,比如孩子一直重复在问什么时候结束已经完全没有耐心,或者一提到”time out”他就跑开,或者你已经因为同一件事情用了无数次了,时间怎么加也解决不了的时候,就要想想别的办法了。


“Time in”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你不是让他自己冷静,你是和他一起去解决问题。比如一起寻找解决办法,一起读个故事,用玩偶和他解释他的问题所在,给他两种选择,一起听一首他喜欢的歌,一赽做呼吸训练,画一下关于当下问题的画等等。换一种方式和孩子去沟通,从头到尾都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孩子一起去面对。


这两种态度针对不同的小朋友,或者对同一小朋友的不同阶段,都可以尝试。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让孩子冷静下来并且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虽然”time in”的态度较为温柔缓和,但是不代表孩子的行为和态度是被允许的。一定要有不同方式让他认识到错误和问题所在。


不管是”time out” or “time in”,都可以尝试。前提是,你自己要保持平静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如果你自己都跳脚了,孩子又怎么能平静下来呢,反而会弄巧成拙。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19张图片


让宝宝们学会冷静和自我反省会是爸爸妈妈们一直在战斗的问题。愿和宝宝们斗智斗勇的爸爸妈妈们都能在这场宝宝叛逆战中获得胜利喔!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20张图片


感谢阅读,欢迎您的分享及交流~

如有兴趣,请分享转发喔~

如需要转载,请留言,谢谢!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幼师课件网第21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Cynthia国际幼儿教育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Time out 或者Time in--让宝宝学会自我冷静和反省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