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 | /
在小方桌教育举办的园本课程建设工作坊的第三次研讨活动中,一份关于幼儿作品的抽样分析表引发了专家老师们的热烈讨论。这样的抽样表在幼儿园中绝不是少数,那么,这样一份关于评价的表格反映出了哪些问题?而在一些幼儿园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评价部分的内容也反映出大家对于评价还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问题,专家们围绕课程评价的核心是什么?到底是为什么而评价?到底应该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为大家进行梳理与解答,而小编也将这部分内容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幼儿作品抽样分析表
郭良菁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在园本课程建构过程中的课程评价主要不是为了给课程做整体的效果鉴定,而是在课程动态建构的过程中怎样通过解读儿童的需求、学习状态和成果,来评价课程的适宜性。
课程评价的核心是儿童评价
课程评价到底是为什么而评价?我们现在所说评价的是课程中的评价,并不是给孩子做一个终期鉴定。我们要清楚为什么评价?要评价什么?评价什么是有价值的?对幼儿园而言,课程评价的核心是儿童评价,从儿童评价反观我们提供的活动到底对儿童的学习产生了什么影响?有没有意义?对孩子有没有吸引力?
首先是对孩子行为的分析,包括孩子的活动成果以及活动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观察记录、作品分析。从这两个角度综合分析孩子的表现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所提供的课程幼儿给出的信号:
第一,我们所提供的课程能不能吸引幼儿?有没有起到激发幼儿的作用?幼儿有没有兴致勃勃的去参与活动,投入其中?
第二,如果幼儿是投入的,愿意参与到活动中的,那么在我们设定的目标上,幼儿的进展如何?我们要从孩子的活动过程、活动成果等这些信息来分析幼儿进展到哪里。
第三,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困惑?卡在哪里了?
我们要从对孩子这些方面的分析反观我们提供的活动以及课程的整体框架,有没有产生我们期望的效果?从而改进我们的课程。无论是评价教师还是评价课程都是围绕对幼儿的分析来进行的。所以,课程评价最核心的是围绕对幼儿表现的分析来评价的。
我们需要意识到教师所做的评价与督导、教研员或者是园长做的评价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做的课程评价就是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地理解幼儿,理解幼儿的表现。教师评估幼儿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下一步如何推进幼儿的发展,这是教师做评价的唯一目的。
如何开展课程评价?
对案例中的作品分析需要从孩子的作品以及得出这个作品的过程来进行,而不仅仅是从技能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在分析作品的时候需要有指向性,首先,幼儿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幅作品的?他想表达什么乐趣?什么关注点?或者想表达什么情感?其次,才是幼儿使用的方法来表达他的情感。只有做了这样的分析,才能与艺术领域的目标衔接。
而这里的所谓支持策略其实是我们对幼儿的分析如何反馈到课程的调整之中:内容的调整,方法的调整或者指导策略的调整。将对幼儿的分析与支持策略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并且真正地在实践中检验支持策略是否有效,这些才是我们教师需要做的。如果没有做这些,其实是没有在做评价,只是在写观察记录。
我们需要思考上面这个抽样分析表中所有的分析,所有的支持策略对课程、对理解幼儿的表现有什么价值?真的理解了幼儿想表现的情感与认识了吗,“能表现出同伴的人物特征”的背后,又体现了幼儿人际交往和视觉观察感受等哪些学习状况呢?如果分析出这个孩子的学习状况,那么现在列的那些“观察”,“尝试画不同肢体状态”的策略是否对这个孩子是适宜的呢?现在很多幼儿园一谈到评价就是填各式各样的表格,这些表格真的是在做评价吗?这是非常我们需要反思的。讨论幼儿的表现,教师动脑筋去理解幼儿的表现,这才是真实的评价。
这样的一些表格大量的占用了老师的时间,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哪怕教师这一个星期能好好的理解一个孩子,而且通过理解幼儿反应去推敲自己的互动的方式,推敲下一周课程的走向,这才是真正的评价,才能促进课程质量的提升。
张俊
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如何开展课程评价?
从园所角度来说,需要呈现课程方案,需要呈现课程评价。但是,事实上不可能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内容都做出评价。这样的评价对课程的效果能起到真正的证据支持作用吗?教师能从中找到课程开展,调整的方向和依据吗?
我们强调的所谓过程性评估、嵌入式评估,其实是教师随时随地都有分析幼儿发展状况的意识,无论是个体的分析还是整体的分析。我们幼儿园所做的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甚至于日计划里都有反思,当然不强求教师每天都写,但是教师所写的实际上都反映出对幼儿的评估,能够支持课程的开展。
从管理者的角度,需要思考如何使用我们的指挥棒?如何能够使老师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儿童?
现在很多园长和老师的焦虑是简单地想要把理论模型在实践中呈现出来。如案例中所呈现的:要求老师有证据,有文有图,有分析,有支持策略,教育效果,甚至还要细化到哪些方面的策略支持,认为这样就是闭环了。但实际上这些是经不起推敲和追问的。
在我看来,对一个孩子一个作品的支持,哪怕不到位,一次作品的解读失误了,都没有关系,下次再重来就好了。关键在于教师的分析能力,证据意识和课程调整的意识,并且能够把这些作为一种工作的习惯。
我认为评价要追求的是一种模糊的正确,而不是局部的精确。而现在很多地方却是相反的,要求老师的观察评价的案例都必须是完整的,有分析,有教育措施。在我们鹤琴幼儿园,我们讨论的观察评价的案例,最后的结论经常是:证据不足,我们目前还不能很清晰地找到这个幼儿目前的问题所在。我们不能将理论简单化的照抄照搬到实践中来,要认识到实践的复杂性。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汇聚四方资源,助力四方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