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是一种把幼儿的学习融入到游戏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观,是指教师按照教育目标将整体活动范围有意识地划分成多个小区域的活动空间,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游戏伙伴和活动内容,进行主动交往和主动探索。因此,跟集体活动相比,区域活动更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
因此很多幼儿园都配备了区域,其中美工区是专门为幼儿提供自由欣赏和个性创作的美术活动区域,是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使他们能在自由的游戏中学习和创作,从而无拘无束的表现自己、发展自我。那么,关于美工区该如何进行创设呢?
1.美工区应该设在哪?
美工区的选择地点最好是靠近窗户和水源,便于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取、换水,采光要好,利于保护幼儿视力。有条件的教室内,还要考虑其空间位置是否利于幼儿进行个体活动和自由组合活动。
美工区属于表现性活动区,与其他活动区相比,美工区需要使用材料较多,且较易于出作品,所以对于美工区的几个界面应根据使用功能和视觉效果来整体思考。
2.应该投放哪些材料?
首先,要想让孩子能够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工具的准备很重要。所以,美工区需要许多种类丰富的工具。这些工具可以简单的分为绘画类、手工类、主题专用材料三类。
绘画类/物品名称/特点与注意事项
水彩笔
颜色鲜艳的水彩笔,水量充足,容易抓握,易于幼儿绘画、涂色,表现各种线条的造型。
棉签
棉签吸水性好,操作简单,幼儿可通过玩色,感知色彩,也可用棉签进行绘画。
油画棒
使用简单,变化多样。可使用技巧画出不同的效果,也便于大面积涂色和绘画。
毛笔
大毛笔或排笔,易吸收颜料,能画出较粗的线条,通过不同的方法,如敲打、滴染、横画、竖画等方法能够呈现不同的效果,让幼儿感受颜料的质感与变化。
水粉颜料
通过使用工具的不同,让孩子能够自由运用去涂鸦、绘画。水粉颜料容易融合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
纸张
各种材质纸张,如彩色卡纸、素描纸、水粉纸、砂纸、报纸等,让孩子感受笔在不同纸上产生的效果。
桌垫
在桌面上垫上胶垫,防止孩子在活动时损坏桌面。
手工类/物品名称/特点与注意事项
纸工
各种色彩的折纸或卡纸、皱纹纸,不宜过厚,方便孩子折、撕、造型。
泥工材料
各色橡皮泥、超轻土;也可根据年龄段投放陶泥等材料。
剪刀
圆头的安全小剪刀,花边剪等
胶棒、双面胶、透明胶
注意胶水帽的闭合,以免风干。纸质材料可以使用胶水或胶棒,连接塑料瓶等材料时可以使用透明胶。
废旧材料
包装纸盒、纸盘碗杯、饮料瓶、石头、树叶、植物种子、吸管、旧杂志、线绳、报纸与包装纸、布料、毛根等。
主题专用材料:
除了这些常用材料以外,老师也可为孩子创设一些美术主题,并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建议老师提供一些低结构材料,如彩色拉菲草丝、毛球、花布片、毛根、亮片等。它们的特点是能支持孩子的自由发挥,但是基本上都体积比较小且数量多,较为零散。
3.材料从哪来?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美术创意都需要用到生活中的物品,比如包装纸盒、饮料瓶、树叶等等。那么这些东西怎么收集呢?只靠园所来准备是远远不够的,不要忘记了,我们还有亲爱的家长们哦!
比如,放一只这样的大纸箱在门口。
为了激发家长们的收集热情,可以建立一些奖励机制,比如展示作品时,旁边写明材料由哪几位家长提供,看到这么富有创意的作品,一种帮助教学的责任感也会油然而生。
所以老师们可以在开展某个美术主题的前一周规划好需要的物品并将其告诉家长,人多力量大,材料会很快收集齐的。
4.材料怎么摆?
家具配置
材料柜
美工区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多,因此要选择适合的材料柜。首先材料柜的高度应根据幼儿的身高来设计。柜子应选择开敞式、通透型的,小格子较多,能分类收纳各种多用材料,便于幼儿找到所需物品,活动结束后也便于幼儿对应收纳材料。
桌子
应配设与幼儿相适应的桌椅,方便幼儿活动。桌面大小则以能同时容纳几个幼儿进行一项大型活动为宜。桌面则可采用易于清洗的塑料制品,或者铺上厚实的塑料桌布,活动结束后易于收拾与整理。
画架
若区域面积较大,还可以放置画架。画架应与孩子的身高相应,在进行水粉等活动时,使用画架会更方便,不仅如此,还能收纳绘画材料,幼儿可以随时开展绘画活动。
摆放策略
材料怎么摆?难道不是整齐的放上去吗?当孩子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材料整齐的摆放在那里,却没有孩子来用,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不知道怎么用,觉得乱。
有老师会问了,我摆的很整齐啊,一个个都用小筐装好,卫生也打扫的不错,孩子一眼就能看清楚,为什么还是不用?
其实,孩子觉得乱并不是单纯的从摆放的整洁性出发,而是孩子不知道今天该用什么,从哪入手,今天要进行的活动所需要的材料在哪里,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材料从操作的角度来看是乱的。
1.基础摆放方式
因此,摆放材料需要注意这样几点:
(1)有序。材料可分类摆放,将工具材料分层放置。上层放绘画用纸张和笔,中层放手工的纸材,如彩色纸、包装纸、皱纹纸、报纸、杂志纸等。下层主要放工具,如剪刀、胶棒等。通过分类安排方式美工区的材料和工具,减少幼儿身体的相互摩擦,从而也减少了幼儿之间的冲突。
(2)取用方便。美术材料种类多,数量大,低结构材料多,且比较零散,基本上由体积比较小且数量多的低结构材料组成,如彩色纸丝、毛球、花布片、毛根、果壳、豆子等,宜用通透的分类盒或小筐进行分类,取用更方便。
2.多样摆放方式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开发一些有趣的材料放置方式,引导幼儿去发现、使用,使活动更加井然有序。
(1)在开展某个主题活动的时候可以有所侧重,比如这次活动着重让孩子们使用彩色笔,那么可以将水彩笔放在比较醒目的地方,让孩子一眼就能看到。倾斜的小桶挂成一排放画笔,高度合适,方便孩子取放,并且还能很清楚的看到画笔的颜色。
(2)剪刀的使用是老师们比较注意的安全要点,如何处理剪刀的摆放和使用,可以用纸箱包上包装纸后,划出小孔来存放剪刀,美观又方便。
(3)将取用不太方便的材料放置在桌面上,如水粉颜料、彩色沙子等。这类材料在来回材料架与桌面时容易泼洒,可以考虑将其置于桌子的中央,下面垫条毛巾或较浅的纸盒,方便孩子拭笔,防止材料掉落,卫生好清理。进行手工活动时还可放一只小篮,丢弃废纸等物品。
(4)适量投放材料,材料不要过多。特别是有些手工材料,体积小数量多,可以准备一部分,看情况随时添加,防止孩子随意玩闹,浪费材料。
(5)建议主题材料和利废利旧的材料单独开辟一个柜子进行摆放,分类更明晰,拿取更方便。
分类整理
活动结束时最好将不同的材料“回归原处”,为下一次活动提供方便。
在整理盒或架子上粘贴幼儿看的懂的图示、标识引导幼儿归类。
1.将所装东西画下来作为标识。可用透明胶粘一层,这样不易撕破或弄脏。
2.将盒子里的材料挑选几个直接粘贴在盒子外面作为标识,适用于平面的拼贴材料。
3.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使用数字标记、汉字标记、几何图形或者直接写上物品名称、幼儿自己的姓名等。
5.支架性环境创设
什么是支架性环境?要想知道答案,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区角活动和普通集体教学活动有什么不同。
集体教学活动时,老师引导幼儿体验、探索,指导创作,最后完成作品。
而区角活动则不同,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幼儿与活动材料的互动来实现的,老师参与较少。
如何让孩子在区角活动中也能自行完成创作呢?有效的支架性环境很重要。
支架性环境是指教师为幼儿提供的空间、设施、常规要求、活动材料等,它们都有利于激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活动,以及能对幼儿的各种要求和行为做出支持、反映,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折纸一般属于高结构活动,环境创设也较简单。将每个步骤折出来按顺序钉在KT板上,清楚明了,孩子一看就知道如何折。也可以将每个步骤画下来或者将步骤拍成照片。
有些活动技法是有层次性的,不能通过一次创设就能完整表达,那么可以分层展示。如图中的点彩技法,技能由深到浅,使用了3种层次,一步步的投放来使幼儿自主感受。
在区角中提供一些方法不同,风格各异的成品范例图,给孩子们提供灵感。建议范例数量大于二,若只给一个范例,能力较弱的孩子容易将其当做范画,造成作品单一,思维不发散。
区域分隔。在区角活动中,不是所有孩子都要在一起做一样的活动,毕竟每个孩子的兴趣和需求不一样。每个隔断里孩子可以专心做自己的创作,互相不干扰,成为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简单的说,就是把以前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孩子的东西通过直观的环境创设,让孩子学会自主操作。在创设支架性环境时,你可以自问:这样创设,孩子能够知道接下来怎么做了吗?这样布置环境,孩子就知道怎么操作了吗?……
6.一些问题?
问一:为什么有的工具孩子不去用?
在孩子进行美工区活动时,老师们会发现有些比较特殊的工具孩子不太去用。如果工具孩子不会用,那么这些工具的投放就是无效的,仅仅是摆放而不是工具投放。所以,针对这些工具我们应该先让孩子明白其用法。可以试着这样做: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尝试使用
重点开区,使用该材料
贴图,明确使用方法,把工具的使用方法变成标识。
问二:当大家都想用某个材料,可是由于数量不足,不能人手一份,怎么办?
当准备的材料不足以配合孩子的时候,首先思考能否有替代的物品,其次,也可以想一些小策略增加材料的可重复实用性。
比如在该活动中,将作品过塑就可以重复使用啦!
以上内容希望对老师们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