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活动作为幼儿主动学习与自主探索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其丰富的环境、适宜的操作材料、多样的自主玩耍方式,吸引着孩子们每天乐此不彼地玩耍。在我园“自在创造”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活动区活动成为正式课程的一部分,被定位为:
? 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
? 与主题活动相互补充
? 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己选择、操作、探索、学习,与环境发生高频率互动。他们在获得游戏体验的同时,积累一定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和潜在能力的自由释放。
我们认为,唯有适宜的环境、丰富的操作材料才能满足幼儿多元发展的成长需要。一直以来,巴幼老师们对区域环境不断探索、思考、创新,力图体现对“五自”儿童的培养。10月-11月,我园举行了各园班级活动区创设的交流学习,相互听取各班老师在班级环境创设中的思与行。
1
紧扣领域关键经验
让孩子在游戏中更有效地学习与发展
将数学中的计数、分类等关键经验转换成幼儿喜欢的游戏材料“小恐龙找家”、“石子小路”等。
将语言领域中促进儿童听、说、阅读等的关键经验转换成有趣的图书、好玩的游戏。
将社会领域中归属感、社会交往、规则意识等关键经验转换成娃娃家的游戏场景、规则提示。
我们还将促进体能发展和身体协调性发展的健康领域的关键要点融入到游戏区角。
2
凸显儿童视角
注重儿童的参与和融入
创设课程网络图,帮助小朋友回顾自己在主题中参与活动的过程并提取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一个个游戏区角里,小朋友们也参与其中,和老师一起讨论区角创设的主题、游戏、材料等。
环境中处处都能看到儿童的作品,这些作品既装扮着环境,也让儿童感受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
活动区规则通过师幼互动、研讨、共同制定产生。
3
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与课程有效衔接
根据生成课程创设出相应的主题角,在主题角投放体现对课程探究和深度思考的材料。让活动区成为班级课程的补充和延伸。
你看,我们正在开展“瓶瓶罐罐”主题活动哟!
猜猜看,我们在开展什么主题活动?
4
注重审美环境
让儿童沉浸在美的世界中
班级活动区创设中,注重儿童的审美体验。统一色调,让环境在和谐的色彩中具有整体美。
为了打造优美的环境,我们对环境的色调进行了统一规划和设计。我们提取班级生成活动“可爱的小动物”中“水里的动物”这一元素,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将班级变成蓝色的海洋,不但让孩子们对海洋世界里的小动物充满好奇,而且明亮的蓝白色系也让孩子们的活动更加灵动、有序。
使用突出的装饰风格,让环境风格化。
用卡通、可爱的形象凸显儿童化的环境。
在小的墙面和区角设计中也注重色彩搭配、布局、多种材质的使用。
“自在创造”课程理念下的活动区活动鼓励幼儿自主建构、自信成长,在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个体差异、培养学习品质的基础上创生。活动区就应该如同一个个宝藏,激励着孩子们去发现,去获取;又如幼儿最亲密的伙伴,鼓励着孩子们去参与,去体验,去实现自己的成长。
? end ?
统筹 | 林 檬
撰稿 | 陈 洁
撰稿 | 李小聪
校稿 | 张杨林
美编 | 周肖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