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是一篇很长、很长、很长的故事??,如果您有足够的耐心看完,那您一定会变得有足够的耐心?!不信试试看吧……????
??前奏篇??
2018年4月24日 晴
今天我们读书社团分享了一本奇怪的书《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
我陪孩子们读完故事后,我问他们:“你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淇淇说:“我觉得很伤心,小企鹅要被吓死了。”
轩轩说:“我觉得很好笑,被缝上了也会疼啊!”
月言说:“我觉得很开心,因为妈妈终于又回来了。”
彤说:“他的身体都被妈妈炸飞了,还能原谅妈妈!”
笑笑接着说:“其实,妈妈是对他好,但是妈妈大吼大叫时候很吓人。”
看来孩子什么都明白,孩子们的内心真的很柔软。
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即将来临之时,我们“23423”读书社团很想为妈妈们做些什么!也许,不仅仅是祝福……
??筹备篇??
2018年4月25日~5月 4日
??(一)签写保密协??
为了保证活动的神秘性,我和孩子签写了保密协议。但是当我跟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的活动不要告诉爸爸妈妈”时,我心里又很纠结。因为,我总是教育闺女,任何事情都要告诉妈妈,是任何事!!尤其是女孩子,不能跟妈妈有秘密,看来当妈的都有一颗时刻能操碎的心和一根时刻紧绷的弦儿~后来,我又跟孩子们强调,只是暂时不能说,等待秘密揭晓……
??(二)小组编排剧本??
??(三)综合测评定稿??
??(四)排练剧本??
??(五)制作邀请函??
??(六)绘画宣传海报??
??活动篇 ??
2018年5月7日-11日
??(一)演出前准备??
??(三)我想对您说??
家长们看到视频中孩子们稚嫩的声音说:“虽然妈妈和我生气,但是,我还是爱妈妈。”那一刻,所有妈妈都变得玻璃心……
??(二)不精彩却完美的表演??
由于演出当天人员变动很大,参与排练的幼儿没有来,而来的幼儿没有参与排练。为了照顾所有孩子的情绪,我临时将演出延伸到亲子阅读,妈妈们听着孩子们绘声绘色的讲故事《一生气就大喊大叫的妈妈》,每个妈妈都有不一样的深刻体会。所以,即使没有精彩的表演,也意义非凡。
??实践篇??
为了让妈妈们能够更好的情绪管理,我组织了“7天不吼娃”的活动。
??(一)领取绘画任务??
??(二)家长志愿者布置展板??
??(三)社团家长带头签戒吼协议??
轩妈说:“老师,7天不吼娃好难,等我做到了来补签,给我留个位置!”??
??(四)向所有家长宣传戒吼的意义??
“7天不吼娃”活动,目的只有一个:还孩子一个纯净健康的成长环境,让父母不再吼叫!学会克制!如果你不想成为一团火,烧掉孩子美好的心灵,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戒吼”吧。
一位妈妈拿着笔迟疑着说:“别说7天,7分钟都难!我努力试试吧!”??
这位可爱的奶奶微笑着提示大家:“能做到的就签,做不到别签后悔了!”哈哈!??
爸爸们也来“凑热闹”,一位爸爸对孩子严肃的说:“不吼你的前提是,你要保证听话!”??
??反思篇??
由于我们之前签写了保密协议,每一个被邀请而来的妈妈,都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她们从进门得“神秘”,到演出时的惊喜,再到活动时的快乐,最后听到孩子们一句句亲切的话语时,她们是感动,甚至夹杂着愧疚。
本来已经知道所有活动流程的我,原以为会很平静,却也忍不住心微微颤抖了一下。也许,孩子永远会原谅我们,而我们面对自己的错误,美其名曰的说一句:“我都是为了你。”
??反思(一)聪明的人不会轻易发脾气??
如果问:“你挨过打吗?”
50后60后会说:“不挨打怎么长这么大!”然而,他们从父母身上遗传的教育方式就是“打”。并留下一句千古佳话:“棍棒底下出孝子。”
所以,我们70后80后很多都挨过打。不幸的孩子就是事事挨打,天天挨打。幸运的孩子就是重要的事挨打。
我们这一辈父母都懂得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所以,当我们有了孩子之后,就开始回忆自己的童年。
然而,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让很多妈妈心有余悸,为避免重蹈覆辙,在内心设置了很多当妈的清规戒律,用来时刻约束着自己的行为,本来以为自己杜绝了这些“错误”的做法,就会是一个“完美”的妈妈,然而面对孩子和生活层出不穷的挑战,不知不觉就被绕进了那些迷宫般的条条框框里。
我们为人父母后总是想给自己洗白,所以大多数人开始学会了控制情绪,尽管很多时候会爆发,但是打已经不再是唯一“对付”孩子的方式。我们渐渐学着了解孩子,倾听他们,哪怕是咬着牙倾听。
据说人的脑袋有个阀门,(具体不知道说的准确与否,只是听说。)当人生气,失去理智的时候这个阀门会打开,爆发,失态,狂躁,等平静下来阀门关上的时候又对自己的做法后悔。
然而,孩子的这个阀门没有闭合 ,会随时打开和关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孩子经常很快的哭,很快的笑。
大人的阀门虽然是关闭的,却能够受环境刺激突然打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瞬间爆发。
看来控制情绪主要就是控制大脑,突然想起那句话,聪明人不会轻易发脾气。我们之所以是高级动物,就是因为我们有大脑。所以,时不时就得跟自己说:“我是人,不是动物。”
??反思(二)其实家家都有难缠的小孩儿……??
“别跟孩子生气!别跟孩子发火!多理解孩子!”几句话而已,谁不会说?
面对一个早晨睁眼就起床气的小孩该怎么办?我的起床气还没彻底消退呢!就得伺候一个“火力”更猛的主儿。谁曾经还不是小公主咋的!
面对一个一件事情说100遍都没反应的小孩儿你怎么办?顶个大脑袋就是不带耳朵!
面对一个明明自己可以穿衣服,却非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孩儿,你能饿死他?冻死他不管?
面对一个你说一句,他十句等着你的小孩儿,你能把他嘴封上?
很多妈妈都盼着孩子长大,又舍不得浪费和他们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当妈的果然是精神分裂重症患者!
我也曾无数次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大叫过,最严重的,最让我最无法自拔的是笑刚上幼儿园那半学期,她的分离焦虑让我焦头烂额,也许是没有再多的办法,剩下的只有吼叫。孩子一脸恐惧发抖的哭泣,我也忍不住痛哭。面对镜子洗脸那一刻我突然被凉水激醒了,暴怒的我,那么陌生,那么恐怖,那么难看,甚至是恶毒。爸爸妈妈这两个她曾经最爱的人,最值得信赖的人竟然变成了“怪兽”。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父母让孩子害怕与恐惧的行为,其实只是对于无法掌控孩子的情绪宣泄,然后再用“妈妈这么做都是为你好”来包装与掩饰自我的不安与愧疚。
做为妈妈每天斗智斗勇,身心疲惫。面对发脾气、哭闹的孩子,或许每个妈妈都知道应该正确引导而不是发火,但是当我们被生活的琐碎萦绕的时候已经没有时间理智思考,只想痛快、简单、快速的解决问题。那就是吼叫、责骂和体罚。
然而,面对这些让孩子魂飞魄散的举动,孩子只能以“做的乖一些”来掩饰他内心的恐惧。长此以往他们对家长的信任没有了,对家庭的依靠没有了。
??反思(四)如果有那么多的如果……??
如果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好好说话,不互相怄气,就不会在情绪无法宣泄时拿孩子撒气。
如果我们的怒格快要爆时,有个人能够出来暂时化解危机,说句安慰的话,而不是火上浇油,那么战争就不会爆发。
如果孩子气的我们忍无可忍时,我能够蹲下来仔细端详下曾经亲过无数次的小脸,或许就会愿意平静的和他讲讲道理。
如果我们走在崩溃的边缘时,能够华丽的转个身深呼吸,就会收回那些像刀子一样刺向孩子的话。
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反思、自省,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吼叫能解决问题,那么毛驴将统治世界。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妈妈”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孩子人生的坐标,那么我们就不会满面愁容,歇斯底里。
如果我们在觉得累到极点时,能偶尔让自己放松一下,开心一点,就不会认为孩子是我们的包袱。
总之,做为父母第一课是控制好自己的大脑,才能控制好自己的言行,用智慧和心态去影响孩子。
不要为了教孩子,而不断与孩子发生冲突;不要为了孩子好,而强逼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为了孩子好,而不断批评与责骂。
不要等有一天孩子们远走高飞时,我们人老珠黄时,翻看曾经的自己,才发现自己留给孩子的原生家庭竟然是不愿意再回忆的深渊。才证实了棍棒底下不一定出孝子,也可能出个土匪。
能控制情绪的父母才会有性格健康的孩子。无论你是否对孩子大吼大叫过,都要时时反思,坚决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一点点伤害!
活动组织:王伊玲
吕圆圆
闫燕
策划撰稿:王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