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具有好奇、好问、好强、自信等特点,教师尊重幼儿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培养他们形成积极的创新态度和创新激情。首先教师要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兴趣。善于观察、发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兴趣点,有兴趣地欣赏和观察幼儿的探索行为,不随便否定幼儿的创新表现。当幼儿用橡皮泥捏成各种动物造型时,当他们用大型积木垒成城堡等,尽管这些作品质量不怎么样,但教师应捕捉住幼儿的活动过程,激起他们创新激情。幼儿会在这些过程中充满着想象、充满着创意,充满着激情,他们尝试着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再次,鼓励、赞许幼儿作品。幼儿创新的源泉是生活经验,他们创造的作品反映内容也是幼儿生活,教师应鼓励、赞许。切忌用成人的思维标准、评价标准限制幼儿,应允许他们的行为超乎想象。在绘画中,幼儿会用多种色彩画出各种奇异的图案,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时教师要毫不吝惜地用美丽的语言激情地描述幼儿作品,让他们受感染,受启发,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创造家。
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幼儿会自发地且旁若无人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新活动之中。这种创新氛围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给予理解和多作沟通。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经常参与幼儿活动之中,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交流协商,易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心态,可促进和调动幼儿创新潜质的发挥。例如,在表演游戏中幼儿用各种废纸、塑料袋等物品做成多姿多彩的时装,并得意洋洋自编自导、自娱自乐。教师应鼓励他们的标新立异,使幼儿在集体面前能无拘无束地表达与表现。
第二,提倡民主和宽容爱护。
要尊重幼儿,给幼儿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作主张的机会,允许幼儿讲错、做错。幼儿在构建区中利用各种材料,构建不同类型的建筑群时,还高兴地称这是新世纪的房子。教师应以宽松的心态,鼓励、引导和挖掘他们言行中合理部分,对幼儿的表现给以肯定,这会使他们更加心花怒放。
第三,倡导自由和安全和谐。
教师要积极提供创新氛围形成的“土壤”和“气候”,有意地给幼儿创设自由安全活动的小天地。在这小天地里,可设置多种材料:石、沙、棒、纸等,鼓励幼儿去玩、去发现、去想象。
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引导幼儿探索性地与众不同地玩,玩出新方法、玩出新花样,创造机会让幼儿交流。这不仅增进幼儿对创新活动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且可以学习他人有益经验,增强合作精神、和谐的氛围。
幼儿有了闪光的灵感和激情的意识,必须大胆去实践,才能成功。在日常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启发他们运用多种方法去探索、尝试、实践。
例如,幼儿去区域活动中玩“可乐瓶”时,他们尽情地发挥想象,创造出千奇百怪的瓶子组合造型;如秋天拾落叶活动中,幼儿大胆探索用落叶剪贴出各种形状的小动物。在这些系列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去发现、去体会。他们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地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实践,乐于创造。幼儿是主动学习者。在各项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教师要敏锐地觉察幼儿平常活动中随时出现的探究兴趣和关注的事物,尽量创造条件,积极鼓励,让幼儿亲身经历,勇敢尝试实践,使他们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灵感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在幼儿身上闪现的瞬间创新火花会因为教师的不当教育方式给无情地扑灭了。比如在幼儿纸工活动中,他们无意中折出了别样造型,而且兴奋地向同伴讲述时,教师却给予否定的评价,这会压抑幼儿灵感,扑灭他们创新火花。保护幼儿的创新行为、呵护他们创新想象,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确对待幼儿的各种提问。
教学中,幼儿会提出各种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抹掉他们独特的思维,否定他们的想象,教师应主动、耐心面对幼儿这种大胆提问的行为,启发、引导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有意识训练幼儿展开想象。
教师多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童话书、科幻、寓言等,这些“精神食粮”将会有助于他们学习别人成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多提供给幼儿半制品的游戏材料。
半制品的游戏材料优点应在于重新去组合,拼装新物体。这些材料给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创新的空间较大,并能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不断激发出灵感,闪现出创新的火花,他们从而敢于创新。
第三,多让幼儿接触新事物,扩大幼儿视野。
教师宜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各种时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新鲜事物。从城市的变化了解建筑、交通等设施;从农村的田野风光了解花卉树木的生长特性等。
幼儿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幼儿关在室内,只想让幼儿写字、画画、背诗等,就会把孩子创新的火花扑灭,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