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Positive language
孩子只有感觉好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
让孩子感觉好起来,
可能只需要一个拥抱,
一句带有积极能量的正向语言。
大班黄宇慧作品
“不要跑”“不许碰”“别讲话”,这些语言也许经常出现在和孩子的对话中,我们习惯性地用“不要”这样的否定式语言告诉孩子不该做什么,以此来限制和规范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而在人的潜意识中会自动过滤掉“不要”“不许”这类说法,所以否定式语言常常是强化了 “不要”后面的行为,激起了小朋友的好奇,想要做出相应的试探。
小实验
请按照以下的描述去做
“不要在脑子里想一个小球”
“不要想着一个红色的小球”
“不要想着一个红色的闪闪发光的小球”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
此时
你的脑海中呈现的正是关于小球的各种生动的想象。
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避免“不”字的语言,
多使用积极正向的语言,
当你使用合适的语言时带给孩子良好的感觉,
会促使孩子审视自己、修正自己的不足,
而真正做到你希望的样子。
这也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做到的语言的艺术。
什么是正向语言?
正向语言是从正面的角度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他能清晰地发出指令,让执行者有清晰的行为目标和方向,不要经过过多思考,就可以达到指令人的目的。
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
我们如何给孩子正向的暗示?
教师与孩子共同探讨制定班级公约,让孩子成为主人公参与其中,将规则内化为行动,正向的描述,给孩子清晰的提示,将规则融入环境,时刻给孩子提醒。
有效的沟通
SZTUK的教师是如何与孩子沟通的呢?
# 珊珊老师
记得一次餐后活动,我把书都放到了商店柜子上,并且装作卖书贩地口气说:“卖书咯,这里有好多好看的书。”小朋友们听了纷纷过来选书,平时不太爱看书的孩子也装作过来买书,这时,吃完饭的羊羊兴奋地跑过来问我:“老师我想当卖书的,可以吗?”我想了想,如果羊羊当卖书贩,别的孩子也会想要尝试,就怕孩子打扰了在附近安静阅读的孩子,想到着,我紧接着就回答:“不行。”
就在这一瞬间,本是笑容灿烂的羊羊,一下子皱起了眉头,很难过的样子,我马上意识到我的这两个字“不行”,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如果换做正向语言,孩子就不会那么难过了,看着羊羊正要离开,我叫住了孩子“羊羊,你现在是不是觉得很难过?抱歉,刚刚老师这么快地拒绝你…”我解释了原因,并说:“你当卖书贩的小助手好吗?当书柜的书被挑走了,记得要马上进货哦”,羊羊听了开心地点点头。
# 会会老师
这天午睡时,我讲完故事后孩子们还在叽叽喳喳地讲话,不想入睡。我看见有几个孩子已经盖好被子安静地躺了下来,我马上说:“老师表扬东东,看他睡觉时多安静。我还表扬琪琪、安安,她们也都睡下来了。我还表扬……”话音刚落,大家已鸦雀无声了,我巡视了一番帮他们盖好被子说:“哇!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安静睡下了,午安啦,宝贝们。”这句话可比说谁谁还没有睡好,不要讲话了的效果好得多。下午上课时,我又把这办法用上了。效果非常好,大家都坐的很端正,都能认真地听讲。
当然,每次活动结束我都会表扬一下他们,表现突出的,我有时会抱抱他,有时会帮他贴上代表棒的贴纸或印章。这样,孩子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参加活动,更加愿意表现自我。
When interacting with the world,
children gradually build their self cognition.
In this process children
need help to tell right from wrong,
and the scaffolding provided by adults
can better support them to navigate the direction.
SZTUK补录啦!
动手戳戳左边的图片
了解详情!
图文丨陈燕璇
排版丨罗曼婷
审核丨林家馨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