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勇波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
倾听是心与心交流的开始;倾听是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倾听是对教育真谛的追寻;倾听儿童是幼儿园教师的必备技能。
2023年6月21日,施勇波工作室成员们汇聚在杭州市桃源幼儿园望宸园区,参加了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王春燕教授、聂洋溢教授、甘剑梅教授、黎安林教授、邹群霞教授及研究生团队的全实践研讨活动,主题为“倾听童声、支持童创——打造儿童有意义的环境场域”。
#01
讲座分享 倾听童声
活动开始,杭州市桃源幼儿园徐惠芬老师分享了《墙面“朋友圈”:基于儿童本位的交互墙域创设与实施》,从基于儿童本位的新园环境创设思考入手,结合教师实地参观后引发的深度思考,并链接幼儿的生活,提出交互式墙域的创,即墙面“朋友圈”的设计与实践。
#02
聚焦课堂 看见儿童
随后,杭州市桃源幼儿园方展慧老师展示了大班语言活动《长大的我》,借助《现在我很棒》的绘本,引发幼儿观察画面,以辩论的形式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长大了”或“还小” 的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幼儿说出不同的理由,以辩论兴励的形式调动幼儿的专注力和积极性,从而感受自己慢慢长大的喜悦感和自豪感。
#03
游戏观摩 浸润学习
接着,工作室的学员们走进班级,观摩童话木玩区域游戏,看到了墙面环境的呈现和孩子们的区域游戏状态。在与班级老师交流中发现了老师们的智慧,对木玩区域材料的投放以及游戏内容的设置都有关注到孩子的兴趣点和能力点,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感受到孩子对游戏的喜爱,通过观察看到孩子游戏背后所表现出的学习品质和深度学习状态。
#04
专业引领 深度交流
随后工作室的成员们针对墙面“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从话题发起的意义,墙面的互动以及材料的提供上都展开了讨论。刘静老师代表工作室分享了墙面”朋友圈”的感悟,提出了三个关键词:生活性、参与性和多元化。墙面“朋友圈”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将成人手机中的朋友圈转化为富有教育意义的幼儿园环境,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包括话题区、点赞区和评论区,还配备了录音盒、录音笔、相机等硬件设施,促进幼儿多样化的表达和互动,为幼儿创造了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环境。
最后,在五位专家的点评中,引起现场工作室学员们的深度思考。环境应该是舒服的,除了孩子的参与以外,还应有教师支持的痕迹,最终指向于幼儿的成长。指出教师要有边界感,不是所有的话题,新型的话题都可以引入到幼儿园,哲学的内容需有分辨。课程的生长点,源于儿童自然的生发,不断探究和实践的过程。
本次研修活动集专家、老师们的智慧于一体,在游戏的观摩中寻找问题和策略,在研讨交流的过程中启智和成长。相信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工作室的小伙伴一定会学有所思,行而为之,共同携手,织梦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
撰写:翁粉花
审核:华 澄
编辑:赵沁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