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绘画、一段表演、一个符号、一个故事都是幼儿对自己经历过的活动所进行的表达与表征,它们蕴含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思考、困惑与发现。和幼儿一起了解这些表征背后的故事,是推动幼儿自评和游戏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2022年10月19日杭州市桃源幼儿园桃源园区开展了《童·话游记——幼儿游戏场游记故事的“思”与“行”》研修活动,旨在通过对话游戏日记,了解幼儿自评现状,推进幼儿自评的有效开展。
读童记:解读记录 对话游记
本次教研活动聚焦幼儿童话游戏场后的游戏日记本。老师们首先围绕“从幼儿的游戏日记中我们读到了什么?”这个问题进行分享和探讨。
在对游戏日记进行解读和分析后,大家发现从画面内容上看,幼儿把游戏中遇到的困难、经历的过程、使用的材料、游戏的伙伴等都记录了下来;从语言表达上看,幼儿能够把游戏中自己经历的事情按照某一顺序或选择一个“哇时刻”大胆表达;从记录形式上看,有的幼儿以一幅画的方式记录,有的以宫格或者气泡的方式进行记录,比较丰富。
大家认为游记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还原幼儿游戏过程、记录游戏困惑、交流心得感受的重要方式,我们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多元记录。
析童意:二度解读 深度推进
第一次解读结束后,我们组织老师再次观察和解读幼儿的游戏日记,此时老师们发现:
1.幼儿的语言内容表达很丰富,而画面记录的内容只能体现语言中的一部分。
2.游记故事的内容重复性很高,如何读懂和理解幼儿每一次游戏背后的故事。
基于老师们的以上两个问题,我们再次进行深度研讨,尝试寻找促进游记记录和游戏水平的策略。
经过大家激烈的头脑风暴后,汇报老师代表小组将讨论结果进行了分享,从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三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助力游戏日记的进一步开展。
金旖老师:
游记中可以设置留白空间,如果几次游戏内容都是同样的,老师可以在同一幅画上与幼儿进行多次对话,帮助幼儿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梳理新的经验,虽然画面不变,但是表达的内容是递进的,幼儿每次都有新的思考。
朱肖聪老师:
《评估指南》中提出老师们要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表达,促进幼儿有意义的学习。虽然可能幼儿每一次的画面内容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要仔细听他们的故事,用画面和语言一起了解幼儿的游戏过程。
袁张艺老师:
我们发现使用气泡图和宫格图能够帮助幼儿更完整地回忆游戏过程,在记录时,可以适当的加一些这些图表的使用。另外,我们还要关注游戏本身的难易程度是否合适,游记的重复性是否和游戏对幼儿的挑战程度有关系。
伴成长:互动思辨 优化调整
不同的声音代表着不同的观点,当观点交织在一起时,会迸发出绚烂的火花。在各组分享完观点后,老师们根据对方的观点,来了一场即兴的辩论赛,旨在以辩证的方式思考对方小组策略的可行性、适宜性与价值度。
老师们有的认为游记不仅可以当作回忆的故事记录本,也可以作为游戏开启的计划单,帮助幼儿有更目的的游戏,有的认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游戏记录形式可以多样,不一定是要画的,可以是照片、可读的,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有认同的声音当然也有质疑的声音,有的认为我们在看游记时不能太过注重画面的形式表达,有的认为我们还需要更关注游记和幼儿游戏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思辨中,老师们加深了对当下策略的思考,更从幼儿角度出发,用儿童本位作为策略设计的基础。
/////////
/////////
在研修的尾声,施勇波老师和全体桃源园区的老师们一起针对此次教研进行回顾和反思,在充分肯定大家观点的同时,施老师认为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游记的画面和文字,更需要分析画面和文字背后幼儿的游戏和探索行为,游记是一个评价的载体,是帮助我们去发现和了解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情况的一种手段。
从幼儿视角出发,对游戏日记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推进幼儿游戏是本次教研的最终目的。在这场教研中,老师们从回答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总结问题,提升了专业能力。在观点的碰撞中,理解了游记的意义,扩展了游记的思路。在今后的游戏观察中,相信大家会更关注童.话游记背后发生的那些趣事,真正走进记在本子上的游戏世界,发现游戏中那些闪光的瞬间。
1
END
1
撰写:金瑜雯
审核:施勇波
编辑:胡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