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是孩子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期,此时期幼儿视觉系统仍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具有可塑性。为进一步了解幼儿眼部发育情况,保护和促进幼儿视力健康,为此北山幼儿园开展了幼儿视力检测活动。
小朋友正在认真配合医生做检查!
孩子视力不好,最着急的莫过于家长了。但在生活中,不少家长在对孩子近视的诊疗与防控方面存在不少疑惑。
疑惑一
孩子视力差就是近视了?
视力偏低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视力偏低,一种是病理性的视力偏低。所谓生理性的视力偏低就是这个小孩子的眼睛相对发育得慢了一点点,但不是很严重。病理性的视力偏低就是眼睛可能有器质性的病变。导致视力差的原因有很多,不单单就是近视的问题,反而,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差,95%都不是近视而是远视和散光造成的。
爱眼小贴士
建议大多数儿童在入园的时候,也就是3岁左右,能到医院做两个检查:一个是散瞳验光,另一个是通过仪器测一下眼轴。通过两个检查的结果来预测一下孩子将来的屈光状态的发展趋势。通过这两个指标的测定,我们就可以大致了解这个孩子眼睛的屈光状态,就可以推测出孩子未来是否容易患近视眼。
疑惑二
近视别太早戴眼镜?
有些学龄儿童,在幼儿园就近视了。很多家长会坚持不给孩子配眼镜,认为“一旦带上近视眼镜就摘不下来了,戴眼镜近视会越来越深的。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①近视本来就会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的长度即眼轴会增长,近视的度数就会增大。
②在眼睛的发育阶段,孩子用眼太多,近视发展得也越快。
③已经近视的孩子,看远处的物体会眯着眼睛看,长此以往,反而会使近视发展得更快。
爱眼小贴士
孩子的近视到了一定的程度,该戴眼镜就要戴眼镜,不要因为家长的固执而耽误了孩子。
都是100度近视的孩子,那些佩戴眼镜的孩子相对来说近视发展得慢一些,而没配眼镜的孩子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到了三四百度甚至四五百度。
疑惑三
孩子可能是“假性近视”吗?
所谓的“假性近视”,就是由于眼睛的过度疲劳而表现出来的疲劳性的视力下降,可能近段时间孩子的作业太多、用眼太多而出现的短暂性视力下降,散瞳验光以后,表现出的屈光状态是轻度的远视,或者没有近视,就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屈光状态,所以称之为“假性近视”。
爱眼小贴士
这类儿童所占的比例是很少的,在近视的儿童中不足5%,但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患的肯定是假性近视,假性近视都是会变好的。”这也是一个很大误区。
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家长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及时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生与发展。那么预防近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已患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保障孩子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改变“重治轻防”观念,经常关注家庭室内照明状况,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用眼卫生习惯。掌握孩子的眼睛发育和视力健康状况,随时关注孩子视力异常迹象,了解到孩子出现需要坐到教室前排才能看清黑板、看电视时凑近屏幕、抱怨头痛或眼睛疲劳、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治,尽量在眼科医疗机构验光,避免不正确的矫治方法导致近视程度加重。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浙江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