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意见指出:各地在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工作的同时,还要统筹做好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每个孩子的成长背景,性格特点
以及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
但都因为兴趣而让人生闪耀着光芒
他们的父母从事着不同的职业
却都拥有一个共同点
允许孩子发展“无用的兴趣”
善于激发孩子的潜质
并且帮助TA成为更好的人
学龄前儿童已经进入了
“十万个为什么”的成长阶段
这时候父母需要做的
是鼓励孩子探索
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引导孩子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成长
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
“双减”政策中提到“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家庭教育发生的前提。良好的沟通,爱才能流动起来,有了爱,孩子就有了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应对各种难题的底气,以及助人利他的动机。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未来成就影响深远。所以,家长不妨把关注点从孩子的学习,回归到学习的孩子,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支持和鼓励。
加强孩子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主动探究的能力
1. 和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要和孩子做朋友,不要摆架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平等。
2. 和孩子交流时家长要多听少说,不要唠叨!“倾听”的时候我们要以认同的态度,多赞赏孩子,认可孩子的观点,站在孩子的立场让他倾诉,不要打断孩子的说话,也不要加上自己的意见与批评“唠叨孩子”。
3. 帮孩子分析问题,不要埋怨!当孩子遇到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时,作为父母就我们要挺身而出,适当地给予孩子指导,方案越具体越好,即使孩子做得还不够好,我们也不要埋怨孩子,要以鼓励启发为主。
教育路漫漫
“双减”政策,也许不能
完全彻底地消除焦虑和内卷
但如果能让教育更接近本质
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可以肯定的是
“双减”不是让家长和孩子双双躺平
而是拥抱新的变化
探寻彼此正确的方向
编辑排版:王星宇
初审:王慧华
终审:石小玲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灵溪镇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