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资讯|刘晓东:中国需要一场现代儿童教育运动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幼·资讯|刘晓东:中国需要一场现代儿童教育运动-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幼·资讯|刘晓东:中国需要一场现代儿童教育运动-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优师教研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摘要】现代儿童教育是儿童本位的,具有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基本属性。中国需要一场现代教育运动,它是对蔡元培开启的新文化运动的延续,是对陶行知、陈鹤琴等人开展的新教育运动的深化。这场现代教育运动应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寻找根源,并以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现代教育为参照体系。这场现代教育运动以变革儿童观与教育观为核心,但又不局限于教育领域,因为它涉及中国文化、政治等领域的现代变革。
【关键词】儿童观;教育观;儿童教育;现代化
教育在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需要一场现代教育运动。

一、学校是社会的中心

中国历史上,黄宗羲(1610~1695)曾提出:“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他所设计的中国政治变革、文化变革的样式将学校和教育放在了一个特殊地位。这种思想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在法国,有一位思想家将学校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他就是加斯东·巴什拉(GastonBachelard,1884~1962)。
巴什拉说:“社会将为学校而构成,而不是学校为社会建造的。”〔1〕在他看来,学校至上,学校应当是社会的中心。“我会毫不犹豫地向你们提出学校至上这个主题。人们反复说,学校的责任是使孩子准备好投身于生活。人们还没完没了地使用一个好斗的隐喻:应当武装好我们的青年一代去迎接生活的斗争。
总之,学校是为社会而建造的……但是,如果我们颠倒这命题,如果我们说社会是为学校而构成的话,那么,在人的内心该是多么明快,多么可亲!学校是一种目的,学校就是目的。我们的全部身心都对未来的一代负有责任。”〔2〕
也就是说,学校本身不是工具而是目的,学校就是社会的理想形式,社会全体都要对未来的一代负责。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彻底的人本主义主张。社会成了学校,学校成为社会,这时,学校与社会便生机勃勃,不断生长。
卢梭、杜威、蒙台梭利,甚至还有更早的夸美纽斯,创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理论,从而使儿童与教师的关系发生了哥白尼式的变革,但他们并没有动摇学校为社会而构建的观念基础。
巴什拉则比他们更进一步,试图将学校建在社会的中心,建在每个人的心灵的正中央。苏霍姆林斯基曾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作为他最后一部教育学著作的题目,也将其作为他教育思想的灵魂。他是不是也试图表述巴什拉的理想?
幼·资讯|刘晓东:中国需要一场现代儿童教育运动-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二、现代儿童教育的基本属性

文艺复兴高举的是人本主义、自然主义两面旗帜,这两面旗帜引领西方实现了现代化。过去我们往往只谈文艺复兴的人本主义(以人为本),而忽视了自然主义这面旗帜。
其实,如果没有自然主义的彰显,人本主义的旗帜是无法树立的。以达·芬奇为例。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他既面对外部自然世界,又面对人的内在的自然世界。在其著名画作《蒙娜丽莎》的画面上,蒙娜丽莎从容、自信、淡定,富于人性的自然魅力,与背景中的山崖、小径、石桥、树丛、潺潺的流水等所构成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也就是说,在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本人就是自然,但同时又凸现在自然的背景里。我以为这幅画艺术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神气质。儿童教育学的现代观念和现代立场是在文艺复兴中孕育的,成熟了的西方现代儿童教育学具有浓郁的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气息。
彻底的自然主义与彻底的人本主义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即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3〕
马克思还写道:“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对人说来是人与人间联系的纽带,才对别人说来是他的存在和对他说来是别人的存在,才是属人的现实的生命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表现为他自己的属人的存在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才成为人的属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本主义。”〔4〕
幼·资讯|刘晓东:中国需要一场现代儿童教育运动-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这里所说的“自然界的属人的本质”“人的自然的存在”其实就是人的天性或人的自然性(humannature)。这段话与马克思所说的“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存在互文性,是相互支持、相互阐释的。
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开放的、发展的、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应当具有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属性。
从自然主义角度看,儿童教育应当师法自然,尊崇天性,因而要尊重儿童。
从人本主义角度看,儿童教育应当以儿童的成长和幸福为起点和目的,这就是儿童本位的教育,也即人本主义的教育。
传统教育不了解儿童的生活,不了解童年的价值,不惜牺牲童年的生活,一味将儿童推往成人世界,只为了让儿童变成大人,这是本末倒置、拔苗助长。对于现代教育而言,儿童的成长是与他身上的自然禀赋及其自然的表现过程不可分离的,教育帮助儿童健全地或全面地发展,知识、道德、技能等教育内容相对于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成长是第二位的,知识、道德、技能等教育内容不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
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成长。知识、道德、技能等教育内容是儿童生活中的食粮,因此是儿童成长的工具。现代教育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是儿童本位的教育。
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保护人权写入宪法,保护人权开始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中国开始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儿童教育应当以儿童为本是顺理成章之事。
幼·资讯|刘晓东:中国需要一场现代儿童教育运动-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三、中国需要一场现代教育运动

当前许多学者支持儿童读经运动,中国家长相当普遍地深陷儿童教育误区而不自知,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处于瓶颈状态。这都说明,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和立场是中国文化的盲点。〔5〕中国需要一场现代教育运动。
这场现代教育运动是对蔡元培开启的新文化运动的延续和深化,是新文化运动中周作人、鲁迅等人对新社会、新文化、新儿童、新教育认识的延续和深化,是陶行知和陈鹤琴等人开展的新教育运动的延续和深化。
这场现代教育运动应当以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现代教育为参照体系,研究和借鉴西方的教育立法、教育政策、课程体系等。在教育理论上,主要应当以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和苏霍姆林斯基等人的现代教育思想作为研究和学习的资源。
这场现代教育运动还应当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寻找根源。例如,先秦《学记》是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的一篇,也是中国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第一篇文献。这篇文献是中国早期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在教育学中的体现。如果用现代教育学的话语表述它的思想,我以为其中体现了原始的“儿童本位”或“儿童中心主义”立场。
幼·资讯|刘晓东:中国需要一场现代儿童教育运动-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再例如老子崇“自然”,尚“无为”,这种哲学内含了中国早期的自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对于祛除中国教育中“强制”“灌输”的流弊,建设尊崇儿童天性、以儿童为教育本位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还例如,中国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不教之教”等观念,对于破除偶像、破除教条主义、破除死记硬背的教法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建设尊重儿童、信任儿童的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能够提供思想上的支援。
这场现代教育运动以变革儿童观与教育观为核心,但又不局限于教育领域,它将通过教育变革带动中国的文化、政治等领域的变革,因此这是一场民族文化的再造运动,是一场民族生命的再造运动。
马克思说:“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打开了的书本,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6〕这句话常常被简化为:工业是心理学。人所创造的文化是人本质力量的表现和外化,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观化。所以工业的生产能力、生产结构和工业产品便是人的心理学的展现,工业与心理学是辩证统一的。
其实,工业也是教育学文化是儿童成长的环境,是儿童的影响源和营养源,是儿童成长的外部条件,因而儿童的成长离不开文化。文化对儿童具有熏陶、哺育和培养的教育功能。儿童作为生命主体,不仅影响着文化、创造着文化,而且会将文化内化。所以说,文化虽是人创造的,但反过来又创造了人本身。因此,工业不仅仅是心理学,而且还是教育学。
工业是心理学,工业也是教育学。相应地,心理学、教育学也会变成大工业。这是一种诗性表述,它揭示了教育过程的本质,即人与文化在教育过程中是双向创生的。文化是人成长的条件,文化只有进入儿童的心灵才能获得生命,才能变成“活”的文化,所以在人与文化的关系中,人依然是根本。人强,则工业强、国家强。现代人才能建设现代国家(这句话可以有两种句读方法:现代人,才能建设现代国家;现代人才,能建设现代国家)。

幼·资讯|刘晓东:中国需要一场现代儿童教育运动-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四、幼儿园也能引领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师道尊严”,这造成了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不平等、不民主,教师有先在的尊严,教师可以决定儿童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教育过程的主动权在教师那里,而儿童是被动的,只有洗耳恭听和循规蹈矩。
我们以往的教育变革往往侧重的是将成人认为好的东西变着花样交给孩子,不同的只是选择以学科系统的形式传给孩子,还是以问题、单元或主题的形式传给孩子。从本质上看,这些教育都逃脱不了灌输的嫌疑,变化的只是想办法让教师的灌输更成功些,使接受灌输的儿童更少些痛苦。
将外部文化内化为儿童的心智结构是教育的使命之一,但并非全部使命。教育的最根本使命还在于培养人,在于让儿童茁壮成长。而让儿童茁壮成长,就必须让儿童的生命能量充分燃烧,让儿童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充分展现,使儿童有充分机会去游戏、好奇、幻想、提问、探索、涂鸦、舞蹈、歌唱、表现、交流,使儿童有充分机会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使儿童有充分机会汲取适合自己胃口的精神食粮。
教育变革不是简单地减少儿童的痛苦,而是要为儿童寻找成长的快乐源泉。
儿童教育是让儿童拥有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是经成人裁剪过的,儿童在这种生活中成长。这种生活将会沉积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教育就是造就与这种生活相一致的人。儿童长大成人后,会有意或无意地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再现教育场景中的价值观念、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
可见,教育可以开风气之先,也可能败坏未来。
幼儿园里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幼儿园里所崇尚的知识、价值、道德,将通过正在成长中的年幼儿童而影响未来社会和未来文化。专制的、霸道的教师将会培养独裁者和奴隶,民主的、智慧的教师则会在年幼一代心中播下民主、智慧的种子。
未来社会的雏形将在教育场景中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2〕巴利诺.巴什拉传〔M〕.顾嘉琛,等,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512,515.

〔3〕〔4〕〔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3,75,80.

〔5〕刘晓东.中国文化的盲点:儿童教育的近现代立场〔M〕//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45-151.

精品文章 特别推荐

【0】李季湄:办有文化的幼教,做有思想的幼师!
【1】低声教育,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4】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5】朱家雄:观察、纪录为的是解读儿童,而非读懂儿童!
【6】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7】幼儿园到底都教些什么?这是我看到最好的回答!
【8】张明红:早期阅读是什么?读什么?怎么读?
【9】周兢:如何在游戏活动区域中促进儿童的发展?
【10】叶澜:读懂教师,才能读懂教育

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星标】或文末点【在看】幼·资讯|刘晓东:中国需要一场现代儿童教育运动-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版权说明

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集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资讯|刘晓东:中国需要一场现代儿童教育运动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