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背后,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这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相契合,我们不妨试着用《指南》来解读一下,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2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英国精英学校的教育在专业课程外,还包括体育、马术、艺术、戏剧、读诗等等,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强健的体魄。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平等”是芬兰教育中被强调的最多的一个词。三年级之前的学生不需要参加任何考试,他们之间没有形式的竞争。
3.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东京的藤幼儿园在日常生活中,创设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将教育融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教室入门处地板上,绘制的拖鞋图案,提醒孩子把鞋子摆正;无法一次性关严的特殊设计的推拉门,孩子必须关第二次,不给别人添麻烦;故意拿掉水槽的水龙头,因为这样不及时关水,就会弄湿自己的脚,让孩子记住节约用水。
芬兰的老师经常带孩子去森林上课,去疗养院看望老人,在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中,培养孩子与自然、与周围人的关系。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当正确答案不可行的时候,我难道就把问题放在那里吗?没有。解决20%也是解决问题。” 在印度这种Jugaad思维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更善于思考,拥有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色列的一所高中里,有一个独立的Green Start学院,学院里活跃着13个创业团队,团队里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最年长的也不过17岁。
以色列鼓励孩子创业,他们的孩子拥有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学习品质。在他们的文化里,所谓“英雄”,正是那些失败了很多次,但依然敢去尝试的人。
未来和教育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个样子。周轶君说:“我坚信,当你眼界宽阔,看待这些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 愿我们脚踏实地的同时,也不忘仰望星空。
素材|整理自网络
编辑|陈静珊
审核|赵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