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仅是成人,也包括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如何让孩子们也了解环保、学会保护环境?看集团十一幼的老师们是如何做的吧!
风雨过后,城市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晨谈的时候,孩子们分享了他们的所见所闻:地上很多垃圾,城市变得很脏。
我们借此机会向孩子们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干净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办法。
中班的孩子,对于事物和生活经验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情,观察力和理解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为了让孩子可以更好地接触自然,亲自验证自己的办法是否可行,我们决定带领孩子们展开保护环境的活动。
探寻生活中的垃圾
想要让孩子们去保护环境,首先需要清楚哪些地方会有比较多的垃圾,于是我们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主题为“你在哪里发现过垃圾?”
君君:幼儿园的操场,那里有很多的树叶。
瑞桐:班上美工区桌子上有废纸。
宇轩:班级垃圾桶旁边有用过的纸巾。
点点:吃水果的时候地上会有香蕉皮。
七七:公园那里有饮料瓶。
元元:海边有很多垃圾。
孩子们说出了很多个见过垃圾的地点,我们紧接着抛出下一个问题:我们看到垃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轩轩:把垃圾丢在垃圾桶里!
老师:是的,垃圾有自己的家,我们应该把他们送回家。
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
通过谈话活动,我们高兴地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知道垃圾要扔进垃圾桶里,但是只有部分的孩子知道,垃圾需要进行分类,同时大部分孩子并不认识分类的标志,于是我们组织了第二次谈话活动,聊聊关于垃圾分类的话题。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垃圾要怎样进行分类吗?
芮辰:我知道厨余垃圾里面有鱼骨头。
一夫:电池要放在有害垃圾里面。
润豪:香蕉皮是厨余垃圾。
佳炅:骨头是厨余垃圾。
老师:还有垃圾是可以拿来用的,叫做可回收垃圾。
君君:我知道,纸巾筒!
宇渊:饮料瓶还有盒子。
恩序:积木区的益力多瓶子。
老师:也有的垃圾是不能拿来用的,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垃圾分类我知道
认识了垃圾分类的标志,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我们给孩子布置了一个任务,周末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到街上去寻找垃圾分类的标志。
他们发现:
这个瓶子放在可回收垃圾桶内。
这些图案说明这些物品都可以回收!
这些桶分别是装不同类型的垃圾。
这两个桶用来装不同的垃圾。
周一回来,我们让孩子们用画、剪、贴等方式制作了一份调查表,看看孩子们对垃圾分类了解了多少。
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孩子能够清楚地知道哪几样是可回收垃圾。
制作专属的垃圾桶吧
从外面探索回来后,有孩子说:“外面有的垃圾桶只能大人用,小朋友使用不方便。”那怎么办呢?我们把问题交给了孩子们,经过全班孩子的集体讨论,他们决定设计适合自己使用的垃圾桶。
像城堡的、像小房子的、像个小雪人的……孩子们的想象天马行空,画出了许多有趣可爱的垃圾桶。
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我们让他们寻找班级里面可回收的物品,尝试制作他们的垃圾桶。
红、黄、蓝、绿……多彩的超轻黏土和纸筒结合,瞧,一个个别出心裁的垃圾桶诞生了。
发现的力量
本次的活动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将在幼儿园学习到的垃圾分类小知识延伸到生活中,鼓励孩子们多多去观察自己平时熟悉的环境是否也有类似的标志,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因此,本次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在观察中了解生活中垃圾的分类方法,拓展了孩子们的认知范围;孩子们回到幼儿园自己动手尝试分类,并制作自己的专属垃圾桶,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本次主题里面的几次谈话活动,教师也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如“你在哪里发现过垃圾?”“垃圾是怎么分类的?”等问题,引导孩子主动去观察从而获得答案,累积生活经验,培养了孩子们垃圾分类的意识,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支持作用。
素材|集团十一幼(贺静汝、燕舞、胡小玲、饶珊安)
编辑|黄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深圳市宝安区兴华幼儿园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