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18-45岁之间的人群中有贷款需求的人数最多,而大多数人征信点比较空白,在传统的金融机构贷款比较困难,这部分人群的手机使用度又非常高,他们希望自己的借款流程简单、方便、快捷。于是,他们成为网络贷款诈骗分子眼中的“待宰羔羊”。
2020年以来,我市发生的网络电信诈骗案件中贷款类诈骗案件约占总数的1/3。
网络办理小额贷款
无抵押、无需征信,当天放款
这样的“好事”
可能隐藏着诈骗风险
但只要记住这一点
可避免99%的网贷骗局
所有正规金融机构
绝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
凡放款前先缴费的贷款都是诈骗
真实案例
2020年3月15日,太原市晋源区的刘女士在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息是推荐一个贷款平台“维信贷”,链接为:w.url.cn/s/AwWBvR4。
刘女士平时在浏览网页、玩游戏时都看见过这个贷款广告,印象中放款快、无抵押,刚好缺钱的刘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通过这个链接下载了“维信贷”APP,并在APP内注册了个人信息,同时申请30万元的额度,“网贷客服”说需要1千元手续费。
刘女士交完手续费后,“网贷客服”告诉她为了验证还款能力需要交2万元,刷一下银行流水,贷款审核结束会全部退还,刘女士觉得反正都可以退回的也就没有犹豫,给对方转账2万元。“网贷客服”又称系统提示存在贷款风险,需支付8万元的风险保证金,急于拿到贷款的刘女士将自己银行卡上的8万元转给对方。这时,对方又以信用评估还差2%为由,要求刘女士继续转账。直到此时,刘女士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骗子,选择了报警。
反诈民警为你揭开
网络贷款诈骗全过程
第1步: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或手机发布贷款信息,以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贷款为诱饵,获取受害者信息。
第2步:通过分析受害人心理,诱惑其尽快下载手机APP后注册信息,收取部分手续费,进一步骗取受害者信任。
第3步:利用受害人急于需用钱的心理,需要验证还款能力为由,反复要求受害人交保证金、解冻费等费用,待诱骗成功后,便失去联系。
贷款类诈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常见话术:
1、可以提升信用卡额度、套现、迅速放款等服务;
2、下载安装贷款APP软件,手续简便快捷;
3、提前支付手续费、包装费、冻结费等;
4、提供还款能力证明,需交付风险保证金、备用金、保险费等;
5、信用等级评分不够,需要做流水,支付包装费等;
6、申请单或银行账号填写错误,资金被冻结,需要配合解冻;
7、办理VIP客户,一次性支付费用,可以永久享受数月免息。
来源:太原市反诈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