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一个青山绿水
有着竹海,有着白茶的地方
在幼教人的心中
安吉和游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张公山幼教集团各分园在集团的带领下,都踏上了探索“安吉游戏”之旅。将游戏的权力归还给孩子后,幼儿园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本期为大家分享的是张公山第一幼儿园和顺分园中二班的孩子们发生的游戏故事《张公山里有座望淮塔》。
源 起
十月,张公山第一幼儿园和顺分园中二班的孩子们在“国庆节”的浓浓氛围中延续着“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教育活动。中班幼儿对于生活的社区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次谈话活动中,孩子们畅聊起和家人经常去的地方——张公山公园,并在户外自主游戏时开启了一场搭建行动。
1
第一次搭建 ——塔有几层?
操场上,孩子们尝试使用长方体积木采取垒高的方式搭建望淮塔。孩子们用积木进行围合,再一层层向上垒高,逐渐形成塔身的雏形。
过程中,女孩萌发了数一数塔有几层的想法。于是,她找来纸和笔,在塔身贴起标签,用于标记塔的层数。就在这时,问题出现了:孩子们发现,按照积木的层数去数,塔是8层,但是如果按照贴的标记去数,塔就是7层。那么塔到底有几层呢?
幼
儿
发
现
// 2022 WINTER
经过反复的检查,女孩发现是标记漏贴了一层,于是,将塔身标签的顺序重新调整,并将漏贴的层数补上,终于标签与塔的层数一致了,这次搭建的塔有8层。
点击视频,进入游戏现场
教师支持
”
此次搭建结束,教师将游戏视频放在班级与幼儿一同观看讨论,并与幼儿一起做出以下反思:
1
·游戏中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2
·为什么会出现两位小朋友点数的塔的层数不一致的情况?我们在数数时怎么样做才不会出错呢?
3
·最后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看到问题解决了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思考 //
虽然是第一次搭建,但是幼儿已经能够初步搭建出塔的造型。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反馈时,教师着重从图形认知、正确的点数方法等方面进行,引导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此外,游戏过程中通过细心观察、沉着思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带领全班幼儿一起讨论与学习的重点。
教师策略 //
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离不开其社会生活经验的运用与迁移。第一次的建构游戏,孩子们的心中产生了“望淮塔到底有几层”的困惑。因此,我们号召爸爸妈妈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孩子们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爬一次张公山,数一数望淮塔到底有几层。
经过实地勘察,孩子们发现“望淮塔”其实是有7层,每一层都有围栏,第一层有大门、栏杆和台阶,周围有用于装饰的图腾柱。
2
第二次搭建 ——塔倒了
第二次搭建,孩子们目标明确,一边搭建一边数着层数。这一次,孩子们将4块长方体积木竖着放,再平铺一层积木,再竖着放4块长方体积木,依次向上垒高,形成一个细长型的塔身。果不其然,问题又出现了——塔倒了。
教师支持 |
教师将游戏视频放给孩子们看,并带领幼儿进行以下讨论: |
1. 塔为什么会倒? |
|
2. 积木要怎样放置才会更稳固呢? |
|
3. 观察望淮塔的图片,你发现塔有几面?和我们搭建的有什么不一样? |
教师反思 //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了关于积木建构稳定性的探究,幼儿了解到将长方体积木横着放更稳固。并在此基础上,教师带幼儿仔细观察得出“望淮塔有六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进行多边形建构。
3
第三次搭建——多边形的望淮塔
经过前面两次的问题讨论与经验补充,这一次的搭建过程,孩子们显得胸有成竹了许多。他们首先将长方体积木横放,形成一个五边形的塔底座,然后采取错位垒高的方式确保塔的稳定性,并一层层向上叠加。
? ?
? ?
在搭建够7层后,通过对比、测量的方式进行盖顶。孩子们还利用纸杯、纸筒等辅助建构材料搭建出围栏、入口等,一座“望淮塔”已经通过孩子们富有创造力的小手跃然眼前。
? ?
? ?
点击视频,围观孩子们的望淮塔
教师反思 //
我们能够看到,在不断的问题提出、对比调整、操作探究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建构水平、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升。过程中孩子们不断丰富自身对于望淮塔的认识,从塔的层数到塔的结构再到塔周围的建筑。建构的过程也是孩子不断丰富知识经验,不断学习创造的过程。
虽然,望淮塔的搭建行动告一段落,但是孩子们的探索发现、创造想象还在无限延续,让我们一起期待孩子们更多精彩的游戏故事吧!
“
”
文字|许敏
编辑|许敏
审核|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