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起源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区角游戏,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豆豆,便于孩子们拼贴创作。五颜六色的豆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
心心说:“这是黄豆,可以磨豆浆。”
路路说:“这些黑黑的是黑豆。”
令仪说:“红色的是红豆,绿色的是绿豆!”
这时,一粒与众不同的豆豆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熙熙说:“这豆扁扁的,是扁豆!”晨汐拿起豆子说:“这是蚕豆,我最喜欢吃了!”“什么是蚕豆?是蚕宝宝吃的豆吗?”……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产生,孩子们的兴趣越发浓厚,因此我班微课程“蚕豆宝宝成长记”诞生了。?
虞永平教授说:“无论春夏都是幼儿园课程生发的重要季节。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的一切环境,让儿童亲近自然,感受阳光、空气、动植物,感受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变化。也要让儿童尝试种植,让儿童在种植活动中,更深入理解植物的生命成长历程。
一、前期准备
刚开学不久,我们一起来到菜地,将杂草都清除,然后趁热打铁拿起小锄头开始松土。
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好了小组。
教师先将蚕豆分发到小组内,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蚕豆的外形,接着请孩子大胆猜想蚕豆长出后的模样并记录在画纸上。
那种植蚕豆需要什么工具呢?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展开了讨论,因为是第一次种植蚕豆,所以孩子们不太了解,于是我们向孩子们介绍了几样常用的工具。
二、快乐种植
通过百度搜索,我们知道了三四月份或十月中下旬都是种植蚕豆的最佳时间。三月初我们带领孩子们来到菜地开始种植。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在地上挖一个小坑,然后将蚕豆放在挖好的坑里,最后盖上一层土。种植完成后,我们每天都找时间和孩子们一起为自己小组的蚕豆浇水。
给观察的那几颗蚕豆套上毛根,方便日后继续探索。
孩子们将自己的发现用简单涂鸦的方式记录在纸上,并插在菜地里,插标记给我们中四班的菜地增添一抹亮色,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我班孩子们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他们能自主观察并和同伴讨论,并且能用图画或符号等形式记录蚕豆宝宝的生长过程。
三、悉心照料
自从种下了蚕豆,孩子们就像种下了一个希望,每天散步时,老师带领孩子们到菜地看看蚕豆有变化了吗?蚕豆长大了吗?给蚕豆宝宝浇浇水,拔出地里的野草……
可是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有的蚕豆慢慢长大了,有的蚕豆一点反应都没有,也没有嫩芽窜出,孩子们议论纷纷“蚕豆呢?”“蚕豆怎么还不长出来?”“难道是在泥土里闷死了吗?”
回到教室,我们一起查阅了资料,原来蚕豆种下以后要10-15天才会发芽,而且在这期间需要多浇水,保持土地的湿润。原来如此啊,蚕豆宝宝和我们小朋友一样都要多喝水,补充营养才能长得高。在那以后,小朋友浇水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了,有时候他们还会主动提醒老师要下去给蚕豆宝宝浇水呢。我们大家一起耐心等待着,希望蚕豆宝宝都能快快长大。
我班孩子们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并且乐于动手动脑自己探索物体,他们对有的蚕豆宝宝还没发芽这一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本次的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的劳动意识,除此之外,孩子们照顾蚕豆宝宝的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蚕豆发芽了
因疫情影响,孩子们居家监测了14天,复学后的一天中午,孩子们吃好饭,在和煦的阳光下散步。我们来到菜地,看看我们种植的蚕豆长得怎么样了。很快,心心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开心的说:“快看呀,蚕豆宝宝全都长出来了。”
她的叫声引来了许多孩子,大家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聚集过去看,我也兴奋的围到孩子们身边看,棕色的土地上又多了几抹绿,看着这些绿色的生机,孩子们一边看一边问:“老师,这个是我们种的蚕豆吗?看起来又长大了很多!”
“它怎么长成小树了呀?”
“这些小树以后会长出蚕豆吗?”……
他们争先恐后的提出了好多的疑问,听着孩子们的议论交流,我对孩子们解释说:“孩子们,这些绿色的苗就是我们之前种的蚕豆长出来的,再过段时间它会开花,然后就会能看见蚕豆啦!”
孩子们听了以后很兴奋,“开花?蚕豆真的会开花吗?”“蚕豆开的花是绿色的吗?”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还嚷着以后天天要来看蚕豆,迫不及待地要看蚕豆到底会开出什么样的花。?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大自然不仅在智育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在丰富儿童精神生活方面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有着姿态万千的植物,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以其独有的姿态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给予了孩子生动有趣的内容,使孩子从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孩子得到的不仅是快乐,同时也得到了发展,大自然是孩子天然受教育的场所。在探究蚕豆宝宝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种植、照料、观察、记录、分享交流等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探究的兴趣,使他们真正喜欢上了植物,喜欢上了大自然,知道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蚕豆宝宝越长越大,但是还没开花,课程仍在继续,我们会静静地等待,期待关于蚕豆的秘密在孩子们的自主探究中水落石出。
文字:乔静枫
照片:鸿山园中四班
编辑:毛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