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区:神奇的光影
开发者:尚远幼儿园全体师生
户外散步时,孩子们发现身后多了个“跟屁虫”。
???
欣欣:“快来看呀,我这边有影子。”
开心:“快来看,我的影子跑走啦!”
涵涵:“快来追我呀。”
这一举动吸引了更多孩子的注意,
教师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
光影变化是孩子
从三维结构到二维结构认识、
转换的重要途径,
变化的过程
也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好奇,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欲望。
科学活动的材料应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
于是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
先投放了手电筒、
静待孩子的发现。
01
发现一:影子喜欢光
???????? 樊永杰和拿着手电筒在光影箱里玩了一会儿手影游戏。
接着两个人开始在教室里照来照去,手电筒一会开一会关,我走过去提醒他们小心把手电筒弄坏了。 ??????
谁知樊永杰却说:“老师,我们在跟影子玩捉迷藏。”
教师:“跟影子捉迷藏?快告诉我怎么玩的?”
高博:“你看就是这样,把灯打开就能看见影子,把灯关上就看不见了。”
教师:“为什么把灯关上就看不见了呢?”
樊永杰:“影子喜欢光,没光它就躲起来了。”
樊永杰手说:“老师你看我的影子跳到了墙上!”
教师:“你的影子怎么这么厉害?”
高博很得意:“是因为我摇动了手电筒。”
02
发现二:影子变戏法
杨杨跟岩岩两个小朋友
在玩光影箱那里一边玩一边嘴里喊着:
“大大大,小小小。”
教师:“你们在玩什么呀?”
杨杨:“老师你看,这个影子会变大变小。”
教师:“这么神奇呀!你是怎么做到的?”
杨杨一边说着一边给我演示着:
“我就是用了这个手电筒。”
他拿着手电筒靠近积木,
投射出小小的影子;
他往后退了几步,
影子越拉越长。
教师:“我的影子也想拥有这个魔法?”
岩岩:“老师我来用手电筒照你。”
哈哈哈,
嘻嘻嘻,
就这样我们一起玩起了
变巨人的游戏,
小小的手电筒带来了无限乐趣。
??????
03
发现三:影子舞会
教师:“班级还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想跟影子做游戏,谁有好主意?”
妙妙:“用手电筒照着小动物就行了。”
教师:“那可以玩什么游戏呢?”
妍妍:“玩跳舞的游戏。”
教师:“在哪里跳呢?”
冉冉:“在地上跳。”
蓝蓝:“教室里太亮了,要黑一点才行。”
场地做好了,
下面轮到小动物了。
??????
教师“小动物怎么才能跳呢?”
豆豆:“用手拿着跳。”
我也要跟影子跳舞,我也要。
孩子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
我们的思考:
1.做一个有心的老师,善于发现一日活动中的教育契机。
在幼儿的生活中教育契机无所不在,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并加以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让幼儿做材料的主人。
《规程》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幼儿参与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也是教师为他们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使幼儿从游戏的开始就成为活动的主人,游戏的主体。
在本次的探索过程中每一步的材料投放都是教师与幼儿讨论后的结果。
幼儿参与了光影箱和影子道具的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强了, 探究能力提高了,同时也更喜欢光影活动了。
3.科学活动的材料要具有引导性和探究性。
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应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思考。
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材料的探究性则是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
幼儿在探索影子的过程中用到了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之间都有相互的关联,同时也为幼儿的下一步探索提供了线索。
4.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要能够引发幼儿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有兴趣的材料是学习最好的刺激。
中班幼儿认知水平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基本的观察能力,投放的材料一定要新颖有趣,容易引发幼儿的兴趣,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
(??????)??
光影的微妙变化
隐藏着许多不可言说的秘密,
这些秘密使孩子们沉迷其中,
流连忘返。
他们在和影子发生一些趣事的同时,
也收获了更多的科学知识。
而在整个活动中,
科学知识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
亲历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态度,
才是更值得关注的。
我可以跟在你身后
像影子追着光梦游
孩子像追逐的星光
而教师,就在他们身后
本期编辑 | 张玲旗
监 制 | 刘娜娜
审 核 人 | 刘娜娜
尚道幼教集团咨询电话
苟老师:182 9432 5743
园所地址: 北关位于旧武装部(农业银行)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