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E5NjgwNg==&mid=2650984757&idx=1&sn=618d58f6bd94bdcb9fb544305390399c
关于儿童的学习品质及其评价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看三岁的“什么”可以看到他(她)长大的样子,看七岁的“什么”可以看到他(她)老的样子?是认多少字、写多少字,还是能背“1+1等于多少”“3×5等于多少”?这些都不是!学习品质才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重要依据。那么,如何来判断一个儿童的学习品质?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理解学习品质是评价学习品质的基础。在幼儿园的教育现场中,很多看似是“评价学习品质”的问题,包括评价方法、技术等,实则是对学习品质的理解偏差导致的。
”
学习品质具体解读
(一)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好奇是与人和动物的惊奇情绪相联系的,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好奇、探索的心理与行为活动。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儿童具有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一些具体表现:儿童具有好奇感、有寻求新信息的兴趣、对新知识敏锐、渴望学习等。好奇心与兴趣,通常指在儿童面对新的人、事、物时有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愿望。也就是说,儿童面对“新”东西的倾向性,能表现出儿童的好奇与兴趣的程度。比如,对幼儿园大环境、教室、老师、同学的一些变化,小朋友是否能够发现、呈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这就意味着对儿童好奇与兴趣的评价可以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没必要专门创设一个评价的情景来评价。面对班里来了一个实习生,天气的突然变化以及种植区里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儿童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表现出他们的好奇与兴趣,都可以是评价的证据。
儿童的各种问题(提问)是他们好奇、兴趣的直接体现。关注儿童的问题,分析解读儿童的问题,就可以发现儿童的好奇和兴趣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发展变化等。比如,可以发现儿童的问题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变化,从问及人、物,到问及思想、任务、事件等等。
(二)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个体面对任务时表现出来的积极程度,是一种状态。比如,当我们给儿童布置给花浇水或者到保安叔叔处借一个工具的任务时,就能看出儿童的状态。与主动相反的是被动,即在他人推动之下做事。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立性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主动性首先表现为面对任务的态度。比如,儿童是否肯接受任务,是否愿意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在学习新东西时是否能够合理冒险等等。第一是“什么样的任务”。看动画片、玩手机这样的任务,与收拾、整理玩具的任务相比,后者更能考查儿童的主动性。第二是风险、冒险的问题。那些有一定风险、可能失败的任务,更能看出儿童的主动性。“合理冒险”,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冒险,也包括心理上的冒险。比如,敢不敢在很多人面前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有可能错误的想法、可能带来嘲笑和批评的想法?在进行有输赢的规则游戏(如下棋)时,是如何面对输赢的?
主动性的第二个表现是儿童的目标意识,以及设立目标、形成计划和实施计划的能力。事实上,主动性也可以定义为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否有计划意识,能否制订计划并根据计划行动,既是儿童主动学习的表现,也是儿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表现。
(三)坚持与专注
坚持与专注有较为外显的行为表现。比如,想要了解儿童的坚持与专注,可以通过测量儿童在不同情景中保持坚持与专注的时间。具体包括在一对一讲话情景下,儿童保持坚持与专注的时间是多少;在集体活动情景下,儿童保持坚持与专注的时间是多少;对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活动(如玩喜欢的游戏),保持坚持与专注的时间是多少;对于不太感兴趣而又必须的活动(如收拾整理房间、穿珠子),保持坚持与专注的时间又是多少等等。
儿童的坚持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第一,儿童能否坚持完成任务,能否有头有尾地做好事情。
第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顺利,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比如,遇到一定的干扰,儿童是否会愿意继续尝试?遇到困难,儿童是否愿意继续尝试?遇到失败,儿童是否愿意继续尝试?
第三,对于持续一段时间的任务,儿童的行为表现更能表现其坚持性。比如,在一些持续一周、一个月的活动(如浇水、喂食等)中,就能够非常明确地看到儿童的坚持性。
关于评价学前儿童的专注性,除了可以考查专注时间的长短外,还可以考查专注的程度。
比如,是否需要提醒、督促,活动过程中是否有不专心的行为表现,如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等。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区分儿童当时所进行的活动。对于儿童痴迷的活动(如看动画片、玩电子游戏等),儿童自然会相当专注。评价儿童的专注,正是要考查那些儿童需要额外付出努力、需要更加专注的活动。
(四)想象与创造
学习品质里的想象与创造,并不是完全将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视为一种学习品质,更强调的是儿童能够利用想象等拓展知识、进行新的学习。有的儿童拥有很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并不一定善于利用自己的这种能力来进行新的学习。
(五)反思与解释
学习品质里的反思与解释涉及儿童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言行、思想的认识,属于心理学里“元认知”的范畴。儿童的反思与解释,与儿童是否能够从经验中学习很有关系。
儿童的反思与解释涉及儿童是否能够吸收、思考、理解已有知识和信息,以便进一步学习。善于学习的儿童通常比较善于反思与解释。
这里的反思与解释指向的是儿童能够记得起、能够清楚地描述曾经经历过的事件。这对儿童来说就是一种有效的反思与解释,在此基础上,才能讨论如何利用已有的信息来帮助自己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
反思与解释既可能是指向自己的,也可能是指向他人的,比如反思与解释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当时在想什么。
比较活动风格与学习品质
多彩光谱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学前儿童多个领域的能力进行评价。这些领域包括了运动领域、语言领域、数学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视觉艺术领域和音乐领域。在对这些领域进行评价的同时都会进行活动风格的评价。(具体内容参见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所著《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一般认为,在成人世界中,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与其专业能力有关,还受到一定的工作风格的影响,如专注、慎思、坚持力等。活动风格是从过程维度,而不是从结果上来反映儿童的学习或游戏。同时,活动风格还反映出情感、动机与材料的互动,以及正式意义上所说的风格特征,如学习的速度、对信息线索的偏好(偏重于视觉、听觉还是运动方面)等。下面是可以观察的一些要点。
儿童是愿意参与活动的,还是不愿参与活动的?是自信的,还是不自信(试探)的?是嬉戏的,还是认真、严肃的?是专注的,还是不专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是坚持的,还是容易受挫、放弃的?是冲动的,还是比较谨慎、善于反思的?是倾向于慢速的,还是倾向于快速的?是健谈的,还是话少、安静的?是对视觉比较敏感,还是对听觉及运动信息比较敏感、容易有所反应的?在活动中会显示出做事的计划性吗?在活动中带有个人的力量吗?能够发现内容的幽默吗?能创新地使用材料吗?能表现出成就感吗?能注意细节,善于观察吗?对材料会表现出好奇吗?很关心“正确”答案吗?重视与成人的互动吗?
五、评价学习品质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当提到评价学习品质时,不少教师会强烈建议上级领导或专家提供学习品质评价量表,似乎只要获得一个量表,涉及学习品质评价的所有问题就都解决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学习品质本质上是态度、倾向,而态度、倾向常常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并不必然表现为语言、动作。对于环境中的新变化,一个“看了五眼”的儿童,其好奇、兴趣的程度未必强于“看了一眼”的儿童。由此,我们提出如下几条策略,供大家讨论。
一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且以定性为主。有一些学习品质可以很直接地从儿童的言行中直接地表现出来,如坚持、专注等,是可以采用定量的评价策略的。但大多数的学习品质更适合定性评价的方式。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走出“工具崇拜”“量表就科学”的误区!我们所熟知的新西兰的“学习故事”就是针对定量方式评价学习品质的不足而提出的一套叙事性的儿童发展评价模式。用“故事”的方式评价学习品质,更适宜、更恰当。
二是教师持续不断的观察是获得学习品质评价证据的重要方式。学习品质的评价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在真实的情景中、在儿童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要挑专门的时间、专门的地点,像考试一样地进行。对儿童学习品质的评价,切忌因为儿童的某一次表现,就贴上“不主动”“害怕困难”的标签。
三是在具体的活动中考查儿童的学习品质。儿童的学习品质不是空洞的,总是与某种任务、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不存在一个儿童对所有的领域、所有的内容都感兴趣,也不存在一个对所有的领域、内容都不感兴趣的儿童。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品质曲线。
四是教职员工之间应配合。幼儿园的所有成人,不仅是班里的两位教师,还包括保育老师、实习生、保健医、保安、厨师等,都可以是学习品质的评价者。因为每一位在园工作的成人,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提供学习品质的信息,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清晰的儿童形象。
五是评价结果要使用。评价结果不使用,评价就会成为教师又一个沉重的负担。评价的结果可以用于改进教育教学活动,可以用于家长工作,可以用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如果觉得本公众号的推送服务对大家有意义、有价值,星标「上海学前教育网」,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方法见下??
内容来源:转载于优师教研《关于儿童的学习品质及其评价(下)》
作者:鄢超云
指导:向青、如一
主编:吉页
责编:古月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好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学前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