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再过几个月,现在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就要转变成小学生了!这既是儿童成长历程中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又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暑期也很快就要来临,但如何与宝宝一起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提前做哪些准备?很多家长还存在着诸多困惑!6月5日,杨浦区延吉幼儿园园长王晓燕、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校长滕平走进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教子有方》节目,为大家支招,一起听听专家的建议↓↓↓
理性看待 了解“幼小”的不同
幼小衔接是儿童由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王晓燕表示,幼儿园教育本身就有为入小学做准备的功能,小学也有创造积极氛围、改进课程与教学,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的责任,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引导幼儿感知、思考、表达和创造,学会理性看待幼升小。
王晓燕还提出,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家长要坚持从游戏与生活中积累经验和培养兴趣,不能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填鸭式”的知识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孩子的核心素养。
拓展阅读
?? 幼小衔接 | “入学准备”备什么?
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学本领的地方,但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滕平表示,家长可以事先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提前和孩子聊一聊“幼小”不同,让孩子心里有底,为更好更快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
教学方式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和小学截然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模式是游戏模式,而小学是课堂模式。在幼儿园里,孩子主要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获取生活经验,但是小学以学习为主,即教学生一些规律系统的知识,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同时,孩子需要坐在课桌前,跟随老师的要求,完成各种学习活动和任务。
师幼互动形式不同
在幼儿园,教师主要以观察、引导幼儿为主,通过谈话、游戏、个别交流等形式和孩子进行集体活动,也会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活动。而小学里教师则通过书面作业、小组探讨、集体授课等形式和学生进行互动,课间孩子们自主活动,社会结构也会有很大变化。
时间安排不同(下图为参考图)
环境不同
小学,是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孩子不仅面临社交上的新挑战,还要适应整体环境的变化。幼儿园中的环境是温馨充满童趣的,墙上、走廊上贴满了他们的作品和照片,外面也有孩子们最爱的“游乐场”。但是到了小学,桌椅、黑板、课本等出现在教室,班级的各学科老师会在固定的时间进入班级授课。
善用暑期 科学做好衔接准备
王晓燕指出,实现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不仅需要家长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开展正常的衔接教育,还要在与儿童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幼儿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
激发入学愿望
在进入小学之前,家长可以事先带孩子参观将要就读的小学(如果学校允许实地参观,请做好防护措施),与孩子一起熟悉学校的环境,如:教学楼、图书室、操场等,激发对学校的向往。可邀请周围认识的小学生来家做客,让他们讲讲学校的事情,并告诉孩子上学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以交到新朋友,学习更多的知识,成长为他们向往的小大人。同时,家长也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
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孩子对于时间的感知是懵懂的,不知道五分钟、一小时到底多长。王晓燕表示,时间的感知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家长可以让时间固态地呈现出来,比如制定亲子作息时间表,与孩子一起制作一个卡通时钟、用图画表现不同时间段孩子该做的事情,也可以设置定时的沙漏、倒计时的电子表,或在传统钟表盘上贴上便利贴,让孩子清晰地了解时间的走动,感知时间的长短,也可创造一些锻炼孩子遵守时间的机会,如让TA打电话和伙伴约定周末一起玩的时间;外出旅行时、制定好此行程和时间安排,让宝贝成为小主人。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就是自我服务、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完成一些事情,比如整理自己的玩具和绘本,知道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放好,整理好;帮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扫地、放置碗筷等,培养责任意识。当孩子做事出现失误时,家长也不要着急批评,要学会分析和解读,只有了解宝贝的缺失,才能找对方向,为他们正确补缺。
培养沟通能力
幼儿园时期,很多事情家长都会帮孩子一手包办,忽视他们自己的表达意愿,但上了小学,面对陌生的环境、老师,就需要孩子学会主动沟通。在平时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说话的权利,营造轻松民主的家庭氛围,鼓励TA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当家长倾听孩子说话时,也要表现出一种认真、关注、感兴趣的态度,家长的耐心倾听,会让孩子学会用适当的音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欢迎。此外,家长在说话时,也要做到口齿清楚,表达有条理,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模仿自己规范的语言、自然而流畅的声调,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注重专注能力提升
专注力,又称注意力,专注力不好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自己的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在学习上面,这就需要家长在这方面给予专门的引导和教育。首先,孩子学习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孩子,墙面布置也不应过于花哨;其次,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需摆放在较远的位置,在孩子专注阅读、学习时,家长也不要随便打搅,应在告一段落后再提出要求。当孩子能独立的完成整件事不中断时,要及时表扬,让孩子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倾听习惯
倾听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上了小学,需要长时间坐在位子上,听讲获取知识。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尝试理解老师讲的是什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家长要给孩子机会,积极参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倾听;当孩子在表达时,家长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与肢体语言,学会赏识并给予及时地表扬;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玩简单的小游戏,如让TA听清任务并尝试完成:“帮妈妈问问爸爸,煤气账单今天来了吗”;经常做些“传话”“找话语中的错误”等小游戏,让孩子学会仔细地听,并在倾听时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升倾听的能力。家长也不能过于急躁,要多给孩子时间,让TA心情放松地把话说出来。
注重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很重要,孩子刚进入小学,家长一定要亲自接送,防止犯罪分子乘虚而入;也要提醒孩子记住回家的路,给TA家庭地址和家庭电话,并为TA制作一张地址小卡片;同时,也要告诉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交通指示灯,告诉孩子向交警、协管员求助的办法。安全使用学习用品,教会TA学习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以及知道铅笔使用的安全事项等基本内容;提醒孩子注意食品卫生,保护自己的隐私。
培养任务意识
小学相比幼儿园,更加讲究纪律和规则,老师会布置相应的任务,作业让孩子完成。家长在培养儿童任务意识时,可以给孩子制定任务内容,规定做法、步骤和时间,比如一项简单的家务劳动,锻炼TA理解、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在平时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以制订并说明规则,要求孩子遵守,家长也需要认真执行,做到奖惩分明。如果孩子在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中有偷懒的想法,家长要注意引导,帮助孩子克服懒惰完成任务。
拓展阅读
?? 小学,你好!——藏在绘本资源包里的幼小衔接教育智慧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幼升小”不是简单地衔接学科知识,而是要从生理、心理、习惯等各方面进行有效衔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理解、尊重并信任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空间。
最后,祝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们能开启愉快的学习生活!
如果觉得本公众号的推送服务对大家有意义、有价值,星标「上海学前教育网」,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啦!方法见下??
* 本文由上海学前教育网、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出稿
指导:怡然、如一
主编:吉页
责编:哆米
有你认识的人吗?点“分享”,告诉TA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学前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