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即所谓的不专心,是一个在孩子们中十分普遍的现象,也是最困扰我们家长的重要问题之一。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一下,主要有:
1、好动,坐不住。
2、无精打采,心不在焉,老走神。
3、粗心,马虎,差错多。
4、拖沓,磨蹭。
5、一心多用,有始无终,学习、做事质量低,效率不高。
6、严重的可能就是ADD——注意力失调症,或者是感觉统合失调症。
容易分心: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事常有始无终。
学习困难:上课不专心听讲,易走神,学习成绩不稳定,健忘、厌学,作业、考试中经常因马虎大意而出错。
活动过多: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手脚不停或不断插嘴、干扰大人的活动,平时走路急促,经常无目的乱闯乱跑,不听劝阻。
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易变化,常常不假思索就得出结论,行为不顾忌后果。
自控力差:不遵守规章秩序,不听老师、家长的指示,做事乱无章法,随随便便,一切听之任之,不能与别人很好合作,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下面给大家分享两个案例:
案例(一):小雪,女,今年五岁了,在家时大人说过的话总像没听见一样;在园时,老师反映小雪上课时听讲总不认真听。
原因:听注意力广度不足
解决方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锻炼孩子正确倾听的习惯,并在听后能有效执行。比如:家长在和别人说话时,孩子总是忍不住插嘴,这虽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但却证明在这一时间,孩子的注意力是在家长身上的,孩子在学着倾听。如果家长没有正确引导,只是一味的斥责,埋怨,那么孩子渐渐就失去了倾听的兴趣。所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是对培养孩子倾听能力必不可少的事情。
建议:家长在教育中,向孩子发出指令时,语言简单清晰,不要啰嗦;要求孩子认真听家长的指令,而不是边听边玩。
案例(二):小明,男,4岁半,老师反映上课时总是坐不住,好动,走神。
原因:好动、坐不住是感统失调的主要表现之一,具体而言主要是肌力不足、前庭平衡弱、本体感差。
解决方案:肌力的锻炼可以通过翻滚、爬行、跳跃、提重物、跳步以及仰卧起坐等训练加以增强,可以让孩子练习蹦床、抛接球、走迷宫等活动项目。而前庭平衡可以通过趴地推球来改善。
除了以上的解决方案,家长们还可以借助小游戏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游戏1:开火车
做法: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来开动“火车”。如,爸爸当作北京站,妈妈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爸爸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
提示: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当然如果有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朋参加,那就更好了。这种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他思维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游戏气氛活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孩子玩起来,就会乐此不疲。
游戏2:抢背电话号码
做法:一本电话号码本,就可以成为游戏工具。家长让孩子看一两秒钟电话号码本,让他记住某人的号码,然后移开号码本,让他背出来。家长和孩子还可以轮换着背,比比谁厉害。
提示:随着孩子记忆号码的水平不断提高,可适当增加难度,如让孩子记两个或三个人的号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