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春天里万物复苏,花儿盛开,自然界的各种生命开始萌芽生长、到处生机勃勃。结合主题《春天来了》我们这班级发起了《亲子郊游》活动,让小朋友走出活动室,亲近大自然,充分去感受春天缤纷色彩和生机盎然的美,并鼓励小朋们使用爸爸妈妈的手机或儿童相机来拍摄他们发现的春天。
主题脉络图
《亲子郊游》前,我们老师对活动进行了预设,如:小朋友们在郊游之后会出现哪些比较有趣的事情?小朋友们对春天的认知有哪些?
初遇花朵
周末,家长朋友们纷纷带领自己的孩子们去郊游,并鼓励他们用手机去拍摄自己寻找到的春天。
回到幼儿园后,小朋友们将自己捕捉到的春天与同伴分享,在他们的分享中我们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小朋友不约而同地说自己发现的春天是花儿开啦。
小一班小朋友与花儿之间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小朋友们,你们在哪里发现的花朵?它们长什么样?
我在树林里面找到的,是红色花朵。
我是在家里面找到的,有红色的,还有粉色的。
我是河边的公园里发现的,有黄色和红色的花。
教师思考:这一环节主要是想通过谈话来了解小朋友们寻找到的花朵大概有哪些特征,并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但在分享的过程中发现小朋友只对花朵的颜色做了片面的描述,因此我们鼓励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再次寻找花朵,并在过程中引导他们去发现花朵除了颜色外还有形状、味道、手感等差异。
大家周末都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也寻找了春天的花儿,那我们现在带上手机去幼儿园寻找一下春天在哪里?
李老师,找到了要用手机拍下来吗?
是的,可以与好朋友一起将寻找到的花儿拍成照或者视频。
寻找中
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手机,相互结伴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寻找,每当发现有花儿的地方便会异口同声的说“我找到啦,老师我找到啦,这里有花儿”。随后回到班级时小朋友们各自进行“输出”,分享自己找到的花儿。
与花交友
既然我们要去探究花儿的“秘密”,那我们就应该与花儿多多接触,近距离的去观察它,从多方面进一步去发现花儿的秘密。
选花
我们学过《花儿打电话》这首儿歌,那你们还记得花儿给谁打的电话吗?
我知道,花儿是给蜜蜂打的电话。
花儿给蜜蜂打电话说了什么呢?
花儿说跟蜜蜂一起过家家。
那我们现在也给花儿打电话吧,你想给花儿说什么呢?
跟花儿说来教室里面跟我们一起玩儿。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小朋友们决定将“花儿”请到教室来,并与花儿做好朋友。由于小朋友们对花儿的“认识”比较薄弱,不能准确的描述出花儿的名字,大家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决定以颜色来代替花名,将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花请到教室来。
教师支持: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让小朋友们打开手机相册,将自己寻找到花朵画出来,并轮流进行分享。我们发现她们画的花儿颜色有相同、也有不同,因此我们便将小朋友们的花朵颜色种类进行了统计,并投票选出请哪些花儿来教室。
请花
我们已经投票选出要请红色、黄色、粉色、蓝色的花朵来教室,那我们应该用什么办法把花儿请到教室来呢?
叫快递员送过来。
我们把它摘下来,再带来幼儿园来。
园长妈妈门口有,我们拿过来……
那我们现在就行动吧!
请保安爷爷帮忙给花修枝,剪下来的花带回教室
来到行政办公室找到园长妈妈借红色、黄色的花朵
教师支持:在“请花”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不断地练习表达,我们则是在一旁默默的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倾听他们与人沟通时语言的完整性和流畅性,其目的是想在与保安爷爷和园长妈妈沟通时观察他们是否能清楚明了的提出自己的需求,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幼儿的表现力,又锻炼了幼儿的胆量。
养花
我们现在已经将花请到教室里面来了,那我们现在需要想一个办法把它存放在教室里面。
去区角里面拿瓶子,再把花装在瓶子里面。
可以,我们现在有很多的花,我们怎么装?
可以按照大小分。
经过商议,小朋友们决定把花按照大小来分类,并且装花的瓶子也要区分大小,为了避免混淆二者之间的大小,他们对花瓶分别做了标记,设计的标记内容分为:大瓶子、小瓶子、中小瓶子。
花儿已经放在对应的花瓶里面了,现在问题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去照顾它?
给它浇水。
谁来浇水?
我们一个一个去浇水。
一个一个浇水,叫轮流浇水。
小朋友们轮流浇水后发现花瓶里面的水越来越多,在一起讨论讨论了起来,决定按照1人1天的时间顺序来浇水。目前对于小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的时间观念很模糊,还分不清昨天、今天、明天,所以我们与小朋友们一起制作了一张值日表,用学号代替名字。
观察花
三天之后,花朵枯萎了,柜子上掉了很多的花瓣,几个小朋友发现了这个现象,因此“花死了”在班上成了“热门”话题。
老师,老师,我们发现花朵死了。
你们从哪里看出来它死了?
我看到花焉了!
花都干了哦。
我看见花瓣掉了,好多好多。
小朋们纷纷议论着花儿“死”了
拯救花儿
寻找外援
小朋友们发现花儿“死了”,七嘴八舌的说着想要救它们,甚至个别小朋友自告奋勇的拿着花瓶去给花儿换水。还开始开始讨论起来,并制作了“拯救花儿”的计划。
现在我们有好多花儿都“死掉”了,接下来可以怎么样保护我们剩下的花儿?
浇水、照顾它、给它吃东西……
可是这些方法在最开始值日给它浇水的时候已经做过了,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我们去上次借花瓶的老师那里问问。
为什么选择她呢?
因为她那里也有花。
午饭后,“护花使者”们来到行政办公室,发现上次借花瓶的叶老师不在,只有园长妈妈在。于是她们满脸失望的望着我,我将目光锁定在了园长妈妈身上,小朋友们也默契的将希望转移到园长妈妈身上,并上前与园长妈妈进行交谈。
交谈中
园长妈妈我们的花儿死掉了,你想想办法救救它吧!
那你们的花儿是长在土里还是水里的?
装在瓶子里面的,里面有水。
水里的花死了不会长新花,土里的会。我这里有个法宝,你们可以拿回教室试一试。
是什么吖?
是营养液,种花的叔叔阿姨说把它滴在水里花就不容易死。
亲子查阅资料,收集方法
回到教室后,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指导下将营养液滴进花瓶里,但是两天之后之前没有“死掉”的花朵仍然枯萎了。因此我们借机将问题抛回小朋友,引导他们他们回家与爸爸妈妈在网上查阅资料,收集拯救花儿的方法。
大家收集拯救花儿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在班级逐一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重复的方法比较多,于是在分享之后与小朋友们一起用统计表来梳理出具体的拯救方法有哪些。
教师反思:截至目前我们与花儿的故事还没有“完美”的结局,也没有探究出拯救花儿的具体方法和价值,但是在前期的发现和探索过程中,小朋友们在亲身体验、实际感知和实际操作中去探索花儿的“秘密”,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认为他们探究的过程很有价值,其探索的价值在于在探索的过程中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有不断的发生语言之间的交流、思想之间的碰撞,大大的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师幼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无息的发生了变化,家长与老师之间的配合也默默地发生了改变。
我们与花儿之间的故事还在继续,敬请期待……
编辑与设计丨李贾月 彭思敏
审核丨业务部
照片丨李贾月 彭思敏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