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无锡市新吴区崇德幼儿园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4MTg1MDE3MQ==&mid=2247492005&idx=1&sn=c0c606e466bb5cb6a3a089fca0c97678
5月,阳光正好,亲子露台音乐会圆满结束,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在教室里,每天都可以看见有小朋友拿积木当话筒在表演,有一些孩子跟着一起唱,这时候就会有孩子抱怨教室里有点吵,经过大家的共同商量,我们决定在户外的草坪上打造一个小型的“星星”音乐会场。
孩子们很高兴,和小伙伴一会儿拍拍鼓,一会儿敲敲风琴,这时候,有孩子捂住了耳朵大声说:“好吵呀!一点都不好听!”,还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觉得这个不好玩,可以换一个吗?”。
为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会让人觉得很吵呢?乐器不是应该发出好听的声音吗?为什么孩子们没有长期持续玩的耐心呢?带着这些疑惑我们开展了小记者采访活动,想听一听大家的想法!
奇奇:老师,我在敲这个琴,但是辰辰他也想玩。
辰辰:他敲的不好听,太吵了,我想玩。
瑶瑶:老师,辰辰他刚刚也来抢我的鼓锤了。
孩子们的对话解答了我的疑惑——原来孩子们都是没有节奏地随意乱敲,所以才会觉得吵,也没有持续玩的兴趣。我得想个好办法,帮助孩子们练习掌握打击乐的节奏……
沉浸时光
(一)巧用图谱
节奏符号在打击乐教学中是很常见的,该怎么让孩子们更容易掌握呢?我想到了两个好主意!
1.具体的形象。我把枯燥乏味的图谱符号用一些生动具体的物体形象来代替。这是我们在进行《小动物捉迷藏》的活动,我运用了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形象,让孩子感受了音乐作品中大小兔子捉迷藏的情景,且用大小兔子表示不同的音长。
2.肢体动作。可以用一些孩子易做出的肢体语言来表示节奏图谱的符号。在《土耳其进行曲》活动中,我用手脚和波浪线表示,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了乐曲不同乐句的特性和音的不同长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随之增强。
(二)探索模仿
让每个孩子的心受到音乐的浸润。我们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有声玩具,让孩子来体验、感受声音的节奏。
当孩子听到了自己“扑扑扑”的心跳声时就会很兴奋,他们没想到自己的身体里居然存在着这么一种神奇的声音。在激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后,我们并不急于告诉他们这是一种节奏,而是让幼儿继续感受“嘀嗒嘀嗒”的走秒声、“丁铃铃铃”的电话声、“喔喔喔”的鸡鸣声等这些稳定的、均匀的节奏,然后让幼儿尝试着将“体验”模仿给我看。我及时启发孩子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这些“体验”。
教师思考:通过倾听周围的音响,孩子们逐渐学会了运用乐器来模仿,并在模仿的过程中把握住音高、音准及节奏感。
佳妍:老师,我不想唱了,大家都不在听我唱歌。
北极:要像上次音乐会一样,有一个大话筒,这样声音才大。
洋洋:我家里有,可以带过来一起玩。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音乐会更丰富更好玩呢?孩子们围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不一会儿想出了很多超棒的主意。
孩子们说干就干,第二天就陆陆续续有小朋友从家里带东西来,有野餐垫、小帐篷,孩子们说这样就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坐着唱歌了,累了还能休息一会儿。有的带来了哥哥的大吉他、姐姐的演出服,大吉他又大又沉,孩子们让它躺在垫子上或抱在怀里,轻轻拨弄着琴弦,哇!这个声音真特别真好听~穿上演出服,孩子们样子更神气了,像极了一个个小演员。
那小观众可以做些什么呢?凯闻茜闻突然想到家里有好多小手拍的玩具,正好拿来给小演员们加油打气。看天气太热,热心的妈妈团还给孩子们添置了遮阳伞。
教师思考:孩子们集思广益,家长们大力支持,把我们的草坪音乐会变得更有趣,让每个孩子都能主动参与到布置创设,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与同伴老师的表达交流,最终自己解决问题,收获成功的体验。
辰辰:我只会唱《小星星》。
诗怡:老师,她唱得不好听。
晨晨:老师,我要唱《小玉米》。
哎呀,孩子们会的歌曲可有点少哦,不是最简单的几首,就是幼儿园每天的早操音乐,这可怎么办呢?
(一) 利用过渡环节
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在网上搜集了很多孩子喜欢的音乐视频,在餐后、离园前等过渡环节播放一些优美的儿童歌曲或手势舞让孩子们自由地欣赏、模仿,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跟着视频学唱学跳。
(二) 新建音乐资源包
小班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也不能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基于这一特点,我们新建了音乐资源包,里面收录了班级孩子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拍摄的所有音乐视频,让孩子们在视频中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努力改正不断进步。
茜茜说:“这首歌的动作我还没有都学会”
糖果说“后面几句我不会,就没唱”
雨彤说“我唱得太快了”
教师思考:孩子们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反思。不仅如此,我们还会把孩子间隔几次的视频一起播放,让大家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来稿丨无锡市新吴区崇德幼儿园
公众号联盟投稿 丨吕老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芽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