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兴”有方,共赴成长
–中班《我们的“菇”事》案例分享
【关键词】幼儿兴趣 观察探究 深度学习
虞永平教授说:“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教师唯有看见每一个儿童,发现儿童成长需要,才是建构课程的关键。幼儿感兴趣的的内容存在于生活中,一棵树、一朵花、一只小虫子,都可能引起她们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将身边多种资源与幼儿的兴趣需要联系起来,这样随之产生的活动就是灵活的、多元的。
本学期,中班组开展了关于“我们的‘菇’事”微课程研究。在这一课程故事中如何解读教师从日常生活中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充分挖掘利用身边多种资源,实现幼儿在亲身体验与观察探究中引发深度学习。
一、从幼儿兴趣出发,确定课程主题
午饭时间,所有小朋友都津津有味地吃着香菇青菜。
“这是红伞伞,有毒的,我不要吃”小毓的一句话瞬间打破了安静吃饭的氛围。
小茹:“这不是红伞伞,是蘑菇,可以吃的。”
媛媛:“这是香菇,我跟妈妈去超市买过的。”
小益:“我喜欢吃金针菇,幼儿园的金针菇鸡蛋汤可好喝了。”
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起来。
网络发展迅速,孩子接触电子产品难免会受一些网络段子影响,他们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对其了解不全,就像小毓,他认为像伞一样的有白杆杆的蘑菇都有毒。孩子之间的讨论,我想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蘑菇的奥秘呢?蘑菇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但他们对蘑菇的认识经验并不充足,围绕蘑菇,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孩子可以获得那些生活经验呢?班级两位教师迅速对主题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制定了课程网络图,做到心中有规划、有目标,一场关于蘑菇的探索之旅就此展开······
二、将问题抛给幼儿,鼓励幼儿探究
如何让我们的探索活动进行下去呢?以什么样的形式引导幼儿深入探究呢?
教师抛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蘑菇有哪些种类吗,知道有毒的蘑菇和无毒的蘑菇的区别吗?
我们可以问爸爸妈妈。
可以问天猫精灵。
还可以用手机查找答案。
我们可以去超市或者菜市场去调查蘑菇都有哪些种类。
得到小朋友的回答,我们给予肯定,鼓励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一起去市场调研,活动中积极利用家长资源,支持幼儿探究行为。
1.及时分享,经验共享
“老师,有毒的蘑菇颜色鲜艳,喜欢生长在环境阴暗的地方。”
“有毒的蘑菇摘下来后会变色。”
“无毒的蘑菇可以食用,我们平时食用的蘑菇大部分是人们自己种植的。”
“可以吃的蘑菇有平菇、香菇、金针菇、杏鲍菇、还有海鲜菇。”
支持幼儿兴趣,保证每一个幼儿都有探索的机会。幼儿通过市场调研,查阅资料对蘑菇种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有求必应,有效支持
“树上有蘑菇,地面也会长蘑菇,我们平时吃的蘑菇从哪里的?是蘑菇种子种出来的吗?还是去森林里采摘的?”
随着问题的一一解决,幼儿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他们对种植蘑菇充满了期待,在前期调查中,我们了解月月小朋友家有蘑菇大棚,月月家也是对我们进行的课程研究特别支持,不仅提供了菌菇包还提供了相关的种植经验,支持幼儿观察蘑菇的生长,满足幼儿探究欲望。
菌菇包的到来,幼儿充满了好奇:
“这是平菇种子吗,好奇怪啊,我觉得像一包棉花糖软软的。”
“蘑菇不是都是长树上的吗,它是一截树桩吗。”
孩子们对菌菇包的到来展开了新的一轮讨论,菌菇包到底是什么呢,月月妈妈提供了菌菇包制作视频,帮助小朋友了解了菌菇包的组成成分,分别是“玉米芯、棉花籽、和木屑。”
菌菇包放在哪里呢?
“菌菇包应该种在土里,蘑菇都是从地下长出来的”
“我奶奶说,菌菇包直接用稻草盖住就可以了,但要每天喷几次水。”
关于平菇的种植幼儿各自发表着看法,这时有幼儿提出两种方法都试试,于是平菇种植小实验应运而生。他们准备了两种不同的环境:稻草下面、泥土里。幼儿每天来园后总是会先观察、记录蘑菇的生长变化,每天细心的为菌菇包喷水。过了一段时间,第一朵蘑菇终于长出来了。在后续的分享活动中,幼儿总结出了促进蘑菇生长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要避光、保持湿度等,对蘑菇的认知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3.享受美食,体验收获
在幼儿的精心照顾下,平菇都长大了,面对自己种植的蘑菇,小朋友们开始讨论如何吃。
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烧平菇青菜汤,因为菜地里还有青菜,正好可以吃了,有的小朋友说可以吃炸平菇,因为家里是做烧烤的,他对炸平菇的味道赞不绝口,在他们热烈讨论中,小朋友们决定分组制作美食,老师与小朋友一起寻找工具,在后方负责孩子安全,小朋友们虽然很忙,但每个小朋友脸上都漏出开心的笑容。
通过美食制作,小朋友们懂得了合作分享,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活动最后幼儿分享了自己的收获:有对蘑菇知识的收获、有对种植平菇经验的收获、亦有对美食制作的收获,我们对他们主动学习蘑菇知识、细心照顾平菇长大、观察记录平菇成长等行为表示了认可,给予了表扬。
三、及时梳理深探究,提高专业能力
1.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始终坚信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所有的答案由幼儿自己去寻找,从而帮助幼儿建构关于蘑菇的新经验。幼儿直接感知并亲身体验了蘑菇的种植过程,他们不断地讨论着蘑菇的种植环境,并做了相关实验,观察与比较能力逐渐发展。同时,通过展示、播报、分享等方式,幼儿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梳理与分享,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认知经验,并尝试运用符号进行表征、记录,发展了初步的抽象思维。
2.敏锐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偶发事件
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应当学会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在“看见”的基础上“看懂”幼儿,在幼儿面对香菇争论有毒无毒时,教师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发展幼儿的探究兴趣。在蘑菇大调查中,教师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与幼儿一起寻找蘑菇,分辨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在发现幼儿对蘑菇的种殖感兴趣时,家长及时提供菌菇包,支持幼儿对蘑菇进行持续的探究,教师引导幼儿自己种植,成立实验小组,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开展的探究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与发展。
3.利用多种资源支持幼儿探究活动
在本次探究活动中,教师主要利用以下资源为幼儿提供支持。一是物质资源。当幼儿对蘑菇感兴趣时,教师考虑到蘑菇是生活中常见的、幼儿可以接触到的资源,是值得幼儿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因此,教师利用绘本资源为幼儿提供获得蘑菇生长环境的知识,提供相关支持鼓励幼儿通讨阅读收集相关信息。二是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家长资源和幼儿园教职工资源。例如,在进行蘑菇大调查时,教师请家长积极配合,与幼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蘑菇,幼儿家长以及幼儿园教职工都为幼儿进一步探究蘑菇的生长环境等提供了充足的支持,他们不仅为活动开展提供资源,而且让幼儿在园获得的经验能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在幼儿对所种的蘑菇是否有毒产生疑问时,幼儿园保健医生及时提供了帮助,丰富了幼儿对蘑菇的认知经验,促进了幼儿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4.适当退后一步给幼儿发挥的平台
在平菇养殖的过程中,幼儿跟随着问题自由探索,老师作为探究活动中的一名陪伴者、支持者,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与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当儿童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把握问题的中心,引导幼儿自己尝试解决。例如:在平菇有点蔫了时,我们与幼儿一起讨论原因,为幼儿提供绘本《我的蘑菇朋友》让幼儿从绘本中知道答案,知道自己是水浇少了。鼓励幼儿尝试多次浇水或者增加每次喷水量来解决问题。
5.创设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分享交流
在分享交流中孩子们知道了蘑菇更多的种类,了解了蘑菇的生长环境;通过交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发展,对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也得到相应发展。
一次简单的谈话,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了精彩的课程故事,丰富了幼儿的认知,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简单的例子再次告诉我们,教师要具有发现课程的意识和能力。班本课程的探索要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让幼儿真正成为班本课程中的主导者,让教育真正体现其活力。在班本课程的实施中,其目的、内容、实践,是课程中的大方向,我们要不断调整课程,观察幼儿的行为,细心、耐心地正确引导,让幼儿展现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沈颖洁,傅荣萍.发现课程——基于园本课程建设的孵化行动[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
2.迟志燕,毛晓丽.幼儿园自然探究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 《现代教育》,2022
3.谢渊,幼儿生命教育中深度学习的促进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20
点击右侧图片链接
获取比赛详情
投稿日期:
2023.8.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