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籍梗概
《具身认知》作者认为,我们的身体并非像传统认为的那样,只是受心灵驱使的工具,相反,身体不仅强烈地影响了心智,而且会参与塑造我们的心智。“具身认知”就是说,我们的心智活动与身体密切相关。这个观点背后的理论依据是,我们的大脑并不能清晰地区分生理和心理,管理生理的大脑区域通常也是管理心理的大脑区域,因此,我们就可以利用身体来影响,甚至创造心智。本书教你全面开发使用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的环境,提升思维和记忆力、激发创造力、改善情绪、理解他人、做出更好决策。在本书里,西恩·贝洛克用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有趣的生活现象,向我们展示了身体对精神活动的强大影响力。你既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了解“具身认知”这一认知科学的第二浪潮的入门书,也可以把它当成如何利用身体影响情绪、思维和对他人理解的工具书。
本书介绍关于身心如何相互作用的新知识,也教我们使用身体和环境:在学习和工作中获得更好的表现;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明白具身认知可以应用在四大应用领域,通过刻意练习,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感。
首先,用身体让自己感觉更好:当你微笑时,你会感到更快乐,也能更快地从痛苦中恢复。用“有力姿势”站立,只要几分钟,就能增加心理力量感和冒险的意愿。
其次:用身体帮助自己思考:约束身体会让你的想法受到束缚,在房间内随意走动能带给你新的联想。短时间的有氧运动,就能帮助你以崭新且不同寻常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第三、用身体理解他人的感受:亲自打过比赛会让你在预测别人传球或射门是否成功时更加准确。身体的距离会导致心理的距离,所以面对面更有利于敏感重要的交流。
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我们的身体在塑造精神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明白具身认知关于身心如何相互作用的新知识,可以让我们使用身体和环境:在学习和工作中获得更好的表现;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
附:《具身认知》思维导图,梳理文中脉络精华
二、读书笔记
《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一书主要是围绕大脑与身体来讲的。“具身认知”顾名思义,就是说,我们的心智活动与身体密切相关。具身认知核心观点聚焦于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 关注的是:认知是整个身体的认知,人的身体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各运动系统来塑造认知,认知是一种来自于身体的体验,身体在认知过程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比如在幼儿园,给幼儿播放一段音乐,他们不一定能还原音乐其中的内容,也不一定理解音乐本身的意思,但是幼儿听到音乐,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或者身体随着旋律摆动,就说明幼儿的身体参与了对音乐的欣赏和亲身感知。幼儿身体的表达,理解和感知能力是十分惊人的,在幼儿园中,老师会用自己的身体的表达,来和孩子们互动,比如一个严厉的眼神,一个有力的手势,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安慰的轻拍等等,这些都会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心理体验。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幼儿园戏剧活动将具身认知理论中所提出的认知、身体、环境的关系与戏剧活动进行融合性研究,从而赋予戏剧活动新的内涵与活力。“幼儿园戏剧活动”界定为:以3-6岁幼儿戏剧素养启蒙为核心,突显幼儿的自主创造、自主表达、自主表演,注重幼儿在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情境交互,形成具有体验性、游戏性和适宜性特点的幼儿园戏剧活动,感受戏剧表达、表演、创造带来的乐趣与过程中幼儿的成长。结合戏剧活动的实践体验,进一步探索切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戏剧活动,进行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幼儿园戏剧活动研究,是一种全新的、有意义的、必要的尝试。
一、具身认知与幼儿戏剧活动的契合
(一)在戏剧活动中会增强幼儿亲身体验性
在书中提到“身体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联系我们的戏剧活动,我们经常在玩戏剧游戏时带幼儿玩各种身体动作的游戏,有时我们会说出词语让幼儿去做动作。但还有更多的是创造一个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的身体创造能力,让幼儿自己去创造各种身体动作。联系班级开展过的恐龙游戏,让幼儿表演恐龙,几乎每个幼儿都乐意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手脚并用再加上嘴巴,从他们的动作中,传递给观看者的信息就是有凶猛的恐龙,有温柔的恐龙,有身体庞大的恐龙,有大叫的恐龙,等等,这些都是幼儿自己通过对恐龙角色的不同理解进行模仿,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本身也获得了全方位的具身性体验,他们通过身体的动作就可以传递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恐龙情绪体验。
(二)在戏剧活动中可以促进幼儿交流表达
身体会影响我们的思维,配合身体的动作会提高词语的理解能力,自由活动的身体更可能获得创新思维。身体的动作有助于学习,“久坐无创新”,运动的身体更容易产生灵感。幼儿的想法很奇特,对于戏剧中的幼儿来说,发挥身体的动作,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戏剧活动中,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把某一个戏剧的编排、创作、道具的制作、海报的设计、角色的扮演、动作的设计、甚至台词等等这些主动权交给幼儿,教师只是在各个环节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每一个过程都需要幼儿亲身参与、亲身体验,身体力行,给与幼儿创作和表演中更多表达、想象和创造的机会,自然会促进幼儿更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在戏剧活动中促进幼儿彼此间的理解
身体是氛围、情感的“共鸣板”,一种情绪的产生,不仅是影响自身,更能直接地通过情感地方式感染和影响他人,使得他人引起共鸣,产生同情,获得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地体验。比如打哈欠,会互相传染一样。这就让我们想到,在我们一直进行的戏剧主题活动过程中,仔细联系一下幼儿的各种行为,特别是在小舞台、剧社游戏中,幼儿的每一个身体动作,都表达了一种意思,促使其他人去理解他们表演的意思,同时对同伴也会产生影响,其他幼儿会知道你表演地是什么,你的情绪是怎样地。比如,小舞台上一个笑的模仿动作,当演员用身体投入的表达出来后,会让台下的观众理解演员此刻的心情,也会忍不住一起笑。这样的例子在平时的戏剧活动中比比皆是。
二、具身认知下幼儿戏剧游戏的感悟
戏剧是幼儿不可缺少的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戏剧用身体的语言表达情绪,参与角色运动与体验,理解故事中的角色特点,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帮助大脑进行理解,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帮助幼儿更好地思考,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
1.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注重幼儿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情境交互,是把握具身认知理论与幼儿园戏剧活动关系的基本认知:每一个个体的认知过程及其感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都是与该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经历和体验密不可分的,同时,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知识、能力、情感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幼儿园戏剧课程就必须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来开发,活动开展中,应注重幼儿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情境交互,才能使幼儿在戏剧课程的活动中获得自主、健康、和谐的发展。
2.重视幼儿的亲身感知、亲身体验、鼓励幼儿表达创造是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幼儿园戏剧活动策略研究的基本原则: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智发展差异明显,因此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戏剧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以贴近其最近发展区。同时,积极从空间、时间上充分创设环境与条件,多元提供幼儿能亲身感知、体验的机会、场所、活动,鼓励幼儿在自主表达、自主表演、自主创造的过程中以具身的认知形式认识世界、表达自我。
3.开展凸显体验性、游戏性、活动性特征的幼儿戏剧活动,充分满足幼儿自主、健康、和谐发展的不同需要,才能体现出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幼儿园戏剧活动的期望价值:幼儿在戏剧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受兴趣和需求的驱动并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必须创造机会让其参与游戏性的戏剧活动,使其能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切身的体验。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幼儿园戏剧活动将目标着重指向了幼儿的自主感知、自主发展,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多元的体验,在满足幼儿自主、健康、和谐发展需求的同时,体现活动的体验性、游戏性、活动性特征,从而符合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方式和特点。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幼儿园戏剧活动更关注幼儿的身体状态及身体的运用,情境、体验、交互、是具身认知发生的几个重要因素,也因此只有充分凸显体验性、游戏性、活动性特征的活动,才能较好的发挥身体认知的主体性。
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智发展差异明显,因此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戏剧活动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以贴近其最近发展区。同时,积极从空间、时间上充分创设环境与条件,多元提供幼儿能亲身感知、体验的机会、场所、活动,鼓励幼儿在自主表达、自主表演、自主创造的过程中以具身的认知形式认识世界、表达自我,这是读《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为》一书的感受。
点击右侧图片链接
获取比赛详情
投稿日期:
2023.7.1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