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花一世界,一日一成长。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阳光明媚,春日烂漫,片片新绿,树树花开。孩子们感受着温暖美好的春日时刻,开启了一场春耕之旅。
在一次春日的午后,孩子们来到了菜地旁,看到保安爷爷正在忙碌,他在做什么呢?
保安爷爷你在做什么呀?
我在给蔬菜翻翻土。
怎么是黑黑的呢?
蔬菜还没长出来呢。
那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来呀?
你们过几天再来看看吧。
过了一周,孩子们又来到了菜地,这一次,大家有重大发现!
哇!种子变绿啦!
小芽芽出来啦!
好像变魔术一样。
太神奇了吧!
我也好想种啊。
“玉”你一起去探索
可是,我们的翻土工具呢?
保安爷爷的工具太大了,我们拿不动的。
我们班自然角有小铲子的。
我知道玩沙子的地方有大铲子。
玩水区有小铁耙。
我觉得树枝也可以呀。
工具在哪里
孩子们出发寻找工具,找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选择了自己认为最棒的工具。
一起翻翻土
工具找到啦!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工具翻土啦。在劳动中他们交谈着工具使用的一些感受。
让我们看看孩子们对各种工具的评价吧!
教师有话说:
在此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自由探索,不急于干预和干扰,以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与幼儿互动,鼓励幼儿放心大胆地表达真实情绪和不同观点。评价表的使用也让幼儿对工具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工具找到了,种子在哪里呢?
我们没有种子呀?
我看到我们自然角里有玉米粒!
玉米粒可以种吗?
我们去试试就知道啦。
怎么才能让玉米粒发芽呢?孩子们带着问题开始寻找培育小方法。
我想放在塑料瓶里种。
我觉得可以放盘子里。
种在花盆里呀!
我要放在水里种。
餐巾纸也可以哦!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小妙招,他们把玉米粒放进了自己喜欢的容器中,每天都在仔细地观察。每天都关心着苗苗长出来了吗?
我会记录
观察的同时,孩子们也认真地记录着种子的成长。
经过了两周的时间,快去看看我们的玉米吧!
教师有话说:
幼儿选择各种容器种植玉米,在失败和尝试过程中获取有益的经验。教师不断支持幼儿的探索,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幼儿会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能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拓展活动经验,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玉”你相约去种植
孩子们了解了种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后,带上了好用的工具,迫不及待地向菜地出发了。挖个坑、翻翻土,小手扶着玉米苗苗,把它们轻轻地放进泥土里。哇!我成功啦,玉米苗苗你要快快长大呀!
瞧!小朋友们真能干呀!
教师有话说:
孩子们手拿苗苗,挥动小铲子,将苗苗种下,也将希望种下。教师不仅是一个支持者,也是一个引导者,在支持幼儿自主种植、大胆实践的同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细致观察,用照片、视频等形式记录孩子在种植活动的表现。对幼儿的发展和需要做出客观的分析,提供有针对性地支持和引导,促使幼儿新经验的生长。
苗苗种好了,我们怎么照顾它呢?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我要给苗苗施肥!
给玉米制作标记牌,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玉米啦!
做一个稻草人,把小鸟赶走!不能偷吃我们的玉米。
我给玉米浇浇水,玉米快快长大呀!
小动物们的便便可以用来当肥料!
小草长得太多啦,我来拔掉它们。
在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苗苗们一天天长高了。
玉米一天天长大,孩子们带着希望期待收获。
孩子们体验了种植玉米成功的喜悦,对于种植活动他们依旧热情高涨,还想种点不一样的蔬菜,快来看看都种了些什么吧!
教师有话说:
孩子们在种植活动中又提出了新问题:如何照顾好苗苗呢?作为教师,我们要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开展了一系列的讨论与交流活动,鼓励孩子们分工合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和表达照顾苗苗的好办法,并用这些好方法去照顾苗苗。玉米苗苗一天一天地长大,孩子们一同期待着收获。春耕忙,忙于播种希望,我们的春耕之旅未完待续。
希望所有的孩子,
可以像种子一样,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遇见美好,
面向阳光!
供稿|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幼儿园 陈淑贤
课程故事投稿|(吕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