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是最鲜活生动的教材,儿童是自然之子,在自然的世界里,孩子们活泼而专注,用自己的眼睛去触摸、发现、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幼儿园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机勃勃的自然乐园、高大茂密的香樟树、浪漫迷人的樱花树、硕果累累的橘子树、枇杷树、柿子树……,尽情绽放!
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教育资源,大自然中蕴含着各种神秘,吸引着各种科学家的深入研究,也有数不尽理不清的神奇慢慢的在被人们发现。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其中蕴含的元素较多,春夏秋冬、风雨雷电、阳光、空气、彩虹、雨水、大树、草地、小花等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都蕴含着教育的契机。如何利用、挖掘身边资源,并有机地与活动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我们在不断地摸索与实践。
事件的由来:
由“踩影子”游戏引发:上午下午户外活动在同一场地,孩子们在这两个时间段都玩过踩影子游戏。在多次游戏的过程中,有心的孩子发现了影子的的变化,提出问题:上午的影子比下午的影子更容易踩,上午的影子比较长,下午的影子好像变短了。
分析原因:影子属于自然资源中自然现象的一种,影子的产生是由光照射在物体上,物体遮住了光线产生。幼儿在户外的影子自于太阳光照射在身体上,形成自己的影子。
得出结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方向相反。通多几次游戏后他们发现了影子的变化存在的一些规律,但其中原理一知半解。
思考过程:从关于影子变化的问题-原因-结论来看,他们在游戏时关注影子的变化已有一段时间。抓住兴趣点之后,我的思考是:影子属于自然资源中的自然现象,利用这个内容怎样和孩子们开展适宜的活动呢?
切入点:
在原有影子游戏经验基础上,链接关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将幼儿的散点式经验串联起来,掌握目前年龄段能理解的自然知识,获得相对完整的相关经验。
内容选择
链接古人经验,运用测日影方式,了解古代计时方法,通过观察记录理解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的过程。
目标方向
通过观察不同时间段的影子变化,发现与太阳方位的关系,以及跟生活中时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影子变化规律,掌握观察测量方法,愿意分享结果。
有了前期的知识经验积累以及资源利用与课程活动开展的思考,我们开始实施。
一、古今碰撞,链接经验
影子属于自然资源中自然现象的一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满足他们对于影子变化的好奇心,通过实践操作来来探索自然现象——影子,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我们尝试:
1.追根溯源
在古代就有根据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方向的变化,判断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从而方便地知道当时的时间,有立竿测影之说。久而久之“竿”的“影”可以较精确的测定南方,从而定出东西、北方。也可以定出午时,即一天时间的中点,从而产生上午下午之分。也有古人在持续多年的测定日影长度,回归年的长度,定下了夏至和冬至。
由此可见,古代的测日影为我们现代生活奠定了时间概念的基础。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四季、节气、年、月、日,一日之中上、下午的概念。
2.回归现今
幼儿对神秘的大自然,带有与生俱来的好奇感,使得他们探索欲望强烈。影子在人们生活中几乎是随处可见,尤其是阳光照射的影子,变化也是实时存在,是自然资源中的值得探究的内容,也是幼儿直接与大自然对话的路径之一。在探索解密中获得来自于大自然天然的知识经验,丰富内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梳理经验
通过日常生活中对于幼儿的倾听与观察,整合共同的兴趣点和需求,把握他们的已有经验。在这基础上,预设幼儿在测日影活动中能获得的相关经验,能帮助幼儿确定进行的活动形式、难易程度、结果呈现。
幼儿原有经验
预设获得经验
2.知道影子的变化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包含上下午的概念)
二、长短之分,落实实践
自然教育是让体验者在生态自然体系下,遵循自然生长规律,尊重幼儿的天性、个性和主体性,亲身经历,亲自体验的过程。与测日影活动相结合,幼儿只有亲手操作后才有切身的体验。我们从幼儿年龄特点、自身发展需求以及科学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多方位考虑为抓手,定位于大班幼儿进行相应的活动操作。
1.说工具
什么样的影子适合用来观察日影?这个问题是在我们讨论开展测日影活动最初提出来的。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共同得出结论:影子要便于观察、易于测量、适于记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准确的测日影,选择适合的工具是先要条件。结合古代测日影经验,其中工具运用的是“竿”,能观察到“竿”的影子的长短,从而得到答案。因此我们一致决定也使用竿来测日影,班级资源小站中的PVC管材料比较符合这个特性,于是我们用PVC管制作了测日影工具,为了能让 “竿”更稳固,我们在底部增加支架,便于固定在地面。
工具已准备妥当,选择工具投放的地点,又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论。有的说:“放我们活动的操场,玩游戏的时候我能看到我的影子的。”有的说:“可是操场上有的地方是晒不到太阳的,就看不到影子了。”有的说:“找一个一直可以晒到太阳的地方,就一直有影子了。”这时有人说:“我知道一个地方,四楼天台,没有遮挡,一直能晒到太阳。”最终决定,不如两个地方都试试:在我们的户外活动场地和四楼天台。
3.辩时间
“那我们什么时候去观察影子呢?”“不能一直站在那里观察呀?”孩子们提出疑惑。确实日影存在的持续时间长,观察的时间段也是我们需要确定的要素。大班孩子刚开始接触时间,对于整点、半点的概念还存在些许一知半解,观察时间间隔太小不容易观察到差别也不便于记录。为了便于幼儿观察、测量与记录,我们最终选择上午9:00,中午12:00,下午3:00 一天中三个时间在固定的地方进行日影的观察,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4.探行动
前期准备已充分,开始行动起来。前期幼儿讨论决定分两个地方进行日影工具的摆放。因此,参与的幼儿自动的分成了两组:操场组和天台组。两组人员在测量的这一天,积极关注时间,主动准备相应测量工具、记录小册到相应地点进行测量,边观察、边交流、边记录。完全沉浸在与大自然阳光亲密接触过程中,观察影子长短的变化,交流观察结果。两组在观察结束后相互对比自己的记录影子长短变化的结果。在过程中,幼儿间产生了思维的碰撞,经验的互通,知识的增加。虽然得出的结果可能不是最准确的,但重在全程参与的过程体验。
通过说-话-论-行的基础结构 ,聚焦自然资源中的日影资源,掌握其中蕴含的奥秘,灵活运用自然资源构建特色活动课程开展,以帮助幼儿掌握自然规律,熟悉自然现象,积累丰富自然知识。
说差异:透过测日影与人类生活关系来看,幼儿开展测日影活动探索,其中运用到的是反推验证的形式,通过现在的实践方法也去感受大自然现象的神奇、古人的智慧与我们现代生活的息息相关。在活动前我们的设定了课程目标,但也在实践中发现,目标设定可以从“远”“近”两个维度来着手。
从活动进行的情况及反馈来看,目前设定的近期目标基本达到。幼儿在活动中投入情况较好,这一阶段关于测日影活动的讨论也增多了。并且在班级区域中能看到幼儿测日影活动的一些延伸内容。但长远目标,还需要我们通过持续不断的操作引导幼儿去尝试,慢慢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相关经验。
谈困惑:在活动进行时,我们通过实践,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也是老师、孩子在自然资源运用中比较纠结,甚至是难以解决的一些困惑。
1.影子的变化不仅仅只在于一天之内,日与日之间,一个特定时间段之内都是存在一定变化的,甚至于一个回归年的轮回,也是通过测日影来确定规律的。那么对于幼儿来说,在这样的自然资源运用时,我们是怎样去把握适宜程度。
2.自然资源的运用往往脱离不了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风力对测日影工具位置固定的影响;雨天、阴天对测日影的影响;周边建筑物对光线遮挡的影响等等。
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自然资源的源源不断,探索的路上也不断地伴随着困惑和问题的出现。我们仍将和幼儿共同投入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自然宝库,运用好宝库的资源。在资源和课程整合的开发和研究方面不断深入,提出新要求,发现新问题,有待我们不断地去思考、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