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教师通过创设小熊家门前的小路上有坑的故事背景,引导幼儿巩固认识并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小班幼儿现阶段的学习与发展已经使他们有了一些很不错的品质,纯真、善良,一颗爱帮助别人的心。目前幼儿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图形,如何加深巩固幼儿对常见图形的认识和运用,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帮忙修路的活动中,幼儿会积极思考和判断,体验到数学操作的乐趣。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社会经验,我将活动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认识并区分出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
2.能力目标:发展思维的灵活,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根据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认识并区分出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活动难点定为“在游戏操作中,正确快速地完成任务”。
活动围绕三维目标,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思考和操作的状态。活动分为四个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活动。通过问题导入,情景表演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到主题中。2.认识和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在观察有坑的小路、捡“石头”、辩“石头”、举“石头”的各个环节中,加深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特点的印象。3.我帮小熊铺路。在两次帮忙小熊修路的游戏中,幼儿运用自身已有的认识感受到修路的成就和喜悦。4.庆祝修路成功,结束活动。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会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方法,感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之大。
《纲要》指出,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本次活动幼儿在帮忙修路这一情形下,通过游戏操作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巩固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最终顺利地帮助小熊修好了路。
1.学法采用。整节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在活动中幼儿将采用多通道参与法、游戏法等。
2.教法运用。本着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思想理念,我将主要采用视听讲结合法、提问法、游戏法、交流讨论法等。
课件PPT、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教学具卡片、幼儿操作底板、《圆舞曲》音乐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位朋友,猜猜它是谁?”
“天气真好呀,小熊想要出去玩,可是刚出家门就摔了一跤,小熊只好一瘸一拐地回家了。”(情景表演)
(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视听讲结合法、情境创设法,用故事情境导入的方式展开活动,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认识和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1.出示有坑的小路。
“小熊为什么会摔倒?”
“这些坑是什么形状的?”
“这么多不同形状的坑,我们该怎么办?”
2.捡“石头”、辨“石头”。
“瞧!小路旁就有许多彩色石头,你们可以先去捡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行动吧!”
“谁来说说自己捡到的“石头”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3.游戏:举“石头”
“小朋友们回答得真棒!让我们来玩个举石头的游戏吧。”
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的口令,根据口令举起相应的石头。
小结:刚才的游戏,小朋友们表现特别棒。看来你们对这些“石头”的形状都已经十分的了解。接下来,我们就去帮小熊修路吧。
(这一环节我运用游戏法、提问法和交流讨论法;幼儿采用游戏法,交流讨论法,幼儿在游戏中会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三、我帮小熊修路
1.第一次修路。
提出操作要求:铺的时候,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坑”的形状,看看自己拿的“石头”放到哪个坑才最合适?
“路修好了吗?怎么啦?”
“别着急,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石头”,让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适合的。”
2.第二次修路。
“这回路修好了吧?刚才那些石头是什么形状的呢?”
“我们请小熊告诉我们,看它知不知道呢。”
小结:原来最后找到的“石头”都是梯形的,并且大小也不一样。
(这一环节我运用游戏法、提问法和交流讨论法,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互动,细心地找到正确的图形。幼儿采用多通道参与法、游戏法,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完成修路的进度。)
三、欢庆修路成功
“小朋友们真棒!大家帮小熊把家门前的路修好喽。现在,我们一起和小熊跳圆圈舞吧。”
四、结束活动
供稿:扬州市邗江区久扬艺术幼儿园 居建玲
转发 点赞 关注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