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辰(女,以下简称C)
越越(男,以下简称Y)
C:4岁6个月/中班
Y:4岁11个月/中班
2020.10.11 上午11:43-11:56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戏剧经验,帮助他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激发他们的表演兴趣,我们加入了装扮的形式,进行肢体模仿。孩子们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表现出孕妈妈的样子,孩子们孕妈妈的肚子大大的,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肚子也变大呢,他们再次讨论起来,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的塞衣服,试过后发现容易掉;有的说吹一个大气球放进去,同伴提示气球危险又会炸掉;有的孩子说装枕头,午睡时的枕头大小正好,于是他们基于自己日常的观察进行了装扮。
通过幼儿扮演孕妈妈,发现他们表现孕妈妈的不同体态及保护宝宝的动作,用照片记录后与幼儿一同分享。
片段一:
午餐结束后,C两只手摸着肚子慢慢走进教室,一手叉着腰,一手摸着肚子,来到阅读区,小心翼翼地脱下鞋子,并摆放好。
拿起柜子最上面的一本书,叉着腰慢慢地坐下来讲故事。一手打着圈摸着肚子,一手摸了下绘本的封面,低下头跟宝宝说:“宝宝,你知道吗?这是书的封面,记住了哦。”
这时,Y端起椅子放到教室外面的走廊,跑进教室,快步走并带着小跳步来到了阅读区找他的好朋友。
C见后说:“你要慢慢走,手要摸着肚子,妈妈怀孕的时候都要慢慢走的,不然宝宝就会掉出来,你就要去医院了!”
Y低头不语,右手手指在嘴巴上拨动着。(意识到犯错误后的习惯性动作)。
C:“你快进来吧,我们一起给宝宝讲故事!”
Y脱下了鞋,坐在了C的旁边。
随后,他们一边看书一边讨论,进行了6分钟的阅读。
片段二:
随后C问:“你的肚子里有几个宝宝呀?”
Y说两个,伸出了两个小手指。
“有两个?”C看看自己的肚子,又对比看看Y的肚子,说:“嗯。你的肚子是比我的大一点。”
Y:“对啊,我的肚子大就有两个宝宝,那你的肚子小,就只有一个宝宝。”
片段三:
C:“你站起来,给我听听你宝宝的心跳声。”
C扶着Y慢慢站起来,她跪在地上,头慢慢地靠了过去,Y两只手叉住了腰。
C:“嗯,我听到了两个心跳声,你宝宝的心跳声都是哭的。”
Y:“我也要听听你宝宝的心跳。”
Y慢慢地跪下来,C摸着肚子慢慢站了起来,她一手摸着Y的头,一手叉住了腰。
Y:“你宝宝的心跳声是笑的。”
C:“你刚刚又跑又跳的,宝宝肯定不舒服,当然就哭了……我一直保护我的宝宝,它肯定是笑的,我们一起笑,等会再听听你宝宝的心跳声。”
说完,俩人哈哈大笑了起来。
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较好地表现出孕妈妈的样子,也有向同伴学习的能力和经验。幼儿真正的探究始于对问题答案的追求,他们的探究实际上就是对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寻求答案的过程。C将自己的肚子和Y肚子大小进行观察后和对比提出了“肚子里有几个宝宝”的问题,在“主动发现”的基本维度上来看,可以看出C比较乐于提问,她通过观察肚子大小进行比较,阐述自己的观点:肚子大的就有两个宝宝,肚子小就只有一个宝宝。属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但是肚子的大小真的是决定宝宝数量的唯一标准吗?这点引发了我的思考,提供给他们帮助的契机又有了!
C说有两个心跳声,这一点让我特别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呢?之后我问她,她告诉我说Y的肚子里有两个宝宝啊,就像左左和右右一样肯定就有两个心跳声。(这是我们班一对双胞胎,他们三个人坐在同一组,并且C一直就像个妈妈一样照顾着左左,因此她有了此方面的经验)
两个幼儿在探究“宝宝的心跳声”的过程中,先提出了问题:心跳。基于对孕妈妈动作的回忆和对同伴的动作观察,知道孕妈妈走路不能跑,得出自己的结论:跑了以后宝宝会不舒服,不舒服就会哭,那心跳声就是哭的;幼儿的探究能力是其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的综合表现。哪怕今天他们的结论并不完全正确、科学、合理,但是他们也是基于自己的综合分析而得来的。
反思:
孩子们觉得心跳声是笑的、哭的,这是他们的理解,没有什么对错之分,都有它合理的理由,但同时我们也要给他们一个更科学的辅助,让孩子们听听心跳声究竟是怎样的。可以给孩子们提供听诊器,相信孩子们在使用听诊器的过程中,如何使用,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在一定时间内听到的心跳是多少下,他们一定能够还能产生更有趣的故事!
另外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胎心和成人的心跳是不一样的,我们在网上搜索一些婴儿的心跳声给孩子们听一听,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家长带他们去妇产科听听真实的现场声音,解决幼儿主动探究孕宝宝的心跳声这一问题。
我们要为孩子的发展寻求更多的帮助,让彼此之间成为一个共同的学习者。
供稿: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皇塘中心幼儿园 袁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