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建构好的儿童观
是优秀园所培养好教师的起点
近年来“以儿童为中心”的口号虽不再新鲜,但从口号深入教师的认知和实践,中间却还差一大截,这也是幼儿园教师成长中的难点。
新教师的基本功在学校学得不扎实,也缺乏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内化的实习机会,到幼儿园后,园所不得不先“补课”;
老教师则要推翻很多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要重塑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要经历被否定和指出问题的痛苦,抱怨也常常发生。
幼儿园的课革进程都不容易,但大家都在努力去解决和推进。课程作为更显性的部分,如果没有底层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支撑,就如无本之木、空中楼阁,经不起质量评估。
我们认为,优秀的园所在培养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起点一定是重塑老师的儿童观。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如何看待儿童,决定了我们对待儿童的行为。
但凡一所幼儿园的老师幸福指数高、职业认同感强,可以源源不断地生成许多符合儿童兴趣的课程,必定是因为这所幼儿园的教师团队真正在儿童观层面意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东老师所言:“我们如何将新的教育观念变成我们的血肉,变成我们的集体无意识、文化无意识,把正确的儿童教育观念变成我们无意识的自动化的教育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旧儿童观和旧教育观彻底铲除。”
02
慢下来,
深入教育的“根部”做功
评级、升职、比赛、教学……每日忙忙忙的状态里,“成果”就像最大的奖赏,没有人愿意在群体的快节奏中掉队。
聪明的人为此找到很多捷径:学习的时候追求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最好照着就能做,各种优质资源成为第一需求;想要成绩的时候,做的过程越显性越好,让领导、同行能看在眼里。
我们也在等待成果,是真的成果。从种下一棵树开始,浇灌、除虫、剪枝,一年又一年,勤勤恳恳、不疾不徐地劳作,就像一个“傻瓜”一样。
我们认为教育很难“尽快”,老师只有愿意停下来深入教育的“根部”,坚持去做一些别人觉得没有用、见效慢的事情,教育才可能结出扎扎实实的果实,结出经得起风霜的果实。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坚持走正确而艰难的路,愿意慢下来成长为好老师的人显然是少数。
在这个求快、求精的时代,我们选择求慢、求拙的人:不是报一个课程就企图拿到干货和100种应对技巧的人,而是愿意沉下心来花时间去认识儿童,反思教育,和自己的内心和认知建立连接的人。
在这个求多的时代,我们选择求少的人:他不会什么都想要,人云亦云地跟风,什么都学却不曾长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相反,他因为有自己的教育追求,清晰内心所求,所以不会拼命抓取,被外部推着走。
在这个想躺平的时代,我们选择求难的人:求难的背后是一种对“教育”的敬畏之心,是坚定的信念和热爱,因为做好的教育是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起初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情怀,但多少人在现实的泥沼中、日复一日的消耗中,被磨损、嵌套成一个“合适”的螺丝钉?只剩下执行和应付任务的心态。
正是因为这样的理念,我们开了“重塑儿童观”这门课程,日敦社要坚持做慢而正确的事情。
我们希望更多的幼儿园管理层能意识到儿童观的撼动与重塑需要时间与路径。时间的投入需要你愿意慢下来,而认识儿童的路径则只有两个:
一是实践中的观察分析和反思,才能对儿童形象有自己的确信;
二是科学的研究结果,才能对儿童的行为有解读,不断的反复中就建立起了解读儿童、读懂儿童的基本功。
日敦社再次推出42天学习营,我们希望幼儿园教师团队能在我们的支持下,反复教研、对话;在导师的带领下,结合大量的经典案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来撼动我们心目中可能模糊、陈旧的儿童形象。
我们将共同打造出一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经历进行反思的学习之旅,从而提升教师解读儿童、读懂儿童的基本功。
日敦社希望能深度陪伴幼儿园教师团队的成长,从幼儿园系统和更长的学习周期入手,让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有显著的提升。因此本次学习营只开放给幼儿园团体,暂不开放给个人。
03
学习营往期学员反馈
在幼教行业工作了四、五十年的雨欣园长
/本次学习的收获太大了
首先,收获了一个开放、自主、共学的学习方式。虽然我们大家不在一个地区,大家互不认识,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家长,但是大家每周一次的“空中相遇”,每周在石墨文档上相互学习所有同学的作业,好奇同学和老师给自己作业的批注,大家彼此学习,相互碰撞,感觉学习不仅可以发生在课堂上,也可以发生在课下你、我、她的作业中,以及群里的探讨中。这样的课程学习方式,并非灌输,每个人都是学习的参与者、主动者和践行者。
其次,通过本次的共学,又在某种程度上刷新了我对儿童的认知,深深体会到作为家长、幼儿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如果不懂得孩子,还在对孩子实施所谓的“教育”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认识儿童不是口号,是需要我们从儿童这一生命本身的成长视角来看待儿童,是要从我们成人底层思维来进行改变,也就是本次学习的主题“重塑儿童观”。有了正确的儿童观,才有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没有从孩子生命本身来感受孩子,就会有可能走向“成人本位”的教育惯性,通过学习,再次感受到如何看待孩子是我们观察孩子的基础。
再者,大家都知道幼师要具有“观察儿童、理解儿童和支持儿童”的能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希望能在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助力到孩子,能与孩子建立信任、有爱、理解的良好关系,这一切的获得,都要有一个前提:“懂”孩子。
怎么懂?这一学习至少让我们为“懂孩子”垫了一个底,让我们可以多一个视角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至少不是成人的经验和惯性来认识孩子。不要小看这42天的学习,会让你在师幼的有效互动上、教育笔记的书写表达上、课程实施的创新上,有不一样的看法、想法和方法。
总之,这次学习会让您在平淡、安静、轻松中,有着心的波动、思的冲击、行的实施。
上海市崇明区金珠幼儿园小茉莉
/每个人都是活动的主体,心中的火苗被点燃
在参加本次共学之前,处在人生纠结和拧巴的状态之中。近几年,无论作为家长走在育儿的路上,还是作为老师不断翻新底层观念的状态下,出现了很多冲突和茫然。
参加活动之初,活动形式是我从未接触过的。每一个共学的老师都带着热情,都是活动的主体,都能畅所欲言。最初,我是懵的。我不擅长人前发言,不擅长即兴组织语言。但,很快发现,源自我们真实感受而来的一些话题讨论、案例分享都能本能地激发自己参与的冲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维全然进入。
记得最初的一次共学中,梳理出来的话题中涉及到了有关幼儿园集体活动。当时我没选择这个话题,因为我觉得它做为一个固有的存在,可能被颠覆吗?我们的力量太小了吧?很多的约定俗成,不管是不是合理,有没有价值,都因为它一直存在让大多数的我们无奈地接受了它一直以来的样子。
但是到了活动尾声,这个话题再次被提出来,我毅然地选择了参加这样的讨论组,或许是因为心中的一些小小的“火苗”被点燃,因为有一些真正懂孩子、真正爱孩子的幼儿教育者的努力,很多存在了很久很久的固有问题都可以开始有新的突破。改变就从我自己出发。
不能说参加完共学,我的茫然就消失了,但是让我变得更加积极了,内心的力量感在增加,感恩这段日子。
成为了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母亲——小慈
/我学会了给女儿探索的时间、空间
在重塑儿童观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孩子是通过感受来学习的,“智力中没有一样东西最初不是源自感受”,当孩子有了对事物的体验他才从根本上认识事物。
在此之前,我和我女儿每次穿衣服都是一次战斗,我追她跑,我着急要出门而她根本不想穿衣服。
最近几天,我提前做好出门准备,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孩子自己感受衣服,感受穿衣服的过程,我在旁边等待和观察,她从一堆衣服里面挑出她想穿的那一件,把衣服捧到脸上,整个头埋在衣服里,感受衣服摩擦她的皮肤,再把衣服翻过来翻过去,玩了一会,慢慢地套到头上,往下一拉,头露出来了,但是手找不到出来的地方,挣扎了一会,说:“妈妈,手,手,手。”我过去帮忙把手拉出来,她很开心跑出去了。
这个过程大概有十分钟,让她尝试自己穿衣服,我想成人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感受,那么能减少一些鸡飞狗跳的日常。
04
42天重塑你的儿童观
线上学习营介绍
05
报名小贴士
课程名称 Course Title
·
42天重塑你的儿童观
线上学习营
…………………………………………..
邀请对象 Course Time
·
幼儿园团体定制
(本次暂不开放给教师个人)
…………………………………………..
人数 Number of people
·
限10-30人
…………………………………………..
报名方式 Sign Up
·
请添加小欢微信,咨询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