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我园以《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为核心,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维度出发,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坚持从生活和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经验。让幼小衔接“有序”过渡,让成长有迹可循。
第一篇章:教师在行动
关键词:树立科学衔接理念
一、积累幼小衔接经验,提升教师整体能力
幼儿园定期为教师推荐幼小衔接书籍,组织教师进行幼小衔接的理论知识学习。推荐书籍如:《幼小衔接那些事儿》、《欢迎来到一年级》等。让教师用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促进教师形成开放的教育思维系统,更能轻松应对幼儿园毕业班级,从整体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二、组织教师专业培训,提高幼小衔接专业素质
为了让教师掌握不断更新的现代教育理论,把握儿童发展的时代性,幼儿园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如: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幼小衔接——携手迈入小学大门》等专题讲座活动,通过各种培训途径优化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小衔接教育的需求。
第二篇章:幼儿园在行动
关键词:“四个准备”有机融合
一、实施“两融”,助力成长
(一)幼小教育融合化: 实现幼小自然过渡
1.环境融合,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
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从环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幼小衔接各项活动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活动区域当中,创设“模拟小课堂”,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课程融合,实现幼小学习生活的轻松转换
结合我园阅读特色,把“绘本阅读”作为幼小衔接过渡的一个重要资源,建构幼小衔接园本课程体系,如由绘本《喜欢钟表的国王》生成幼小衔接主题课程《小时钟滴滴答》,让幼儿学会管理时间;开展“我是小小数学家”、“小小课程表”等主题活动,减小衔接坡度,更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师资融合:幼小教师一体化研训
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教师在指导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集中研讨,分层跟进,达成教育方法的共识,定期开展专题联合教研,在教研中分享经验、磋商问题、寻找策略,形成下阶段的最佳实施方案,确保幼小衔接课程深入扎实地开展。
二、N个策略,提高衔接实效
从幼小衔接4个准备着手,联合小学一起教研,有针对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帮助幼儿做好进入小学的敲门石。
1.家园合力全面做好身心准备
特色活动一:运动小达人
借助户外大型器械,让幼儿在攀爬、障碍闯关的过程中,提升胆量、克服困难,形成勇往直前的良好品质。另外,邀请小学体育老师线上指导幼儿的跳绳技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跳绳方法。
特色活动二:争做小学生
把小学课堂“搬到”幼儿园,模拟小学一日活动,在活动中和小学生进行线上互动,创设“你问我答心向往”“云游小学”等活动,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欲望。
2.多方助力巧推幼儿社会性发展
特色活动一:鸿雁传书擅交往
以“鸿雁传书”为主题,借助与小学一墙之隔的独厚条件,引导幼儿给哥哥姐姐写信,在写信、传信、线上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特色活动二:我身边的规则
引导幼儿从身边寻找需要遵守的规则,幼儿通过交流、分享、绘画表征,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更加熟知生活中常见的规则,树立基本的规则意识。
3.幼小“共研”培养幼儿学习好品质
特色活动一:共研“前书写”聚力助成长
我园大班教师和弘德小学教师针对从“前书写”过渡到“正规写”共同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和多种表征表达的机会,激发前书写兴趣,小学老师针对激发书写兴趣,提高书写能力,积极现妙招。
特色活动二:悦读越快乐
借助阅读节,开展“故事大王”“好书推荐”等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一年级哥哥姐姐线上阅读支招的方式,学习图文表征、正确阅读的方法。
4.全面关注、注重细节,做好生活准备
特色活动一:成长的印记 劳动让成长更美丽
从一日活动出发,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劳动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让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餐前准备,餐后整理,提升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特色活动二:生活主题活动——自主梳发,越梳越美
老师从一日生活各环节问题出发,在发现班里小女生梳头发消极等待后,于是延伸出生活主题活动,从问题缘起到梳发初尝试再到幼儿的梳发计划到最终的梳发成果展示,见证幼儿成长,提高自我服务意识。
第三篇章:家长在行动
关键词:宣传科学理念
家园共育,关键在“共”,目标在“育”。面对即将成为小学生的宝贝们,家长也会有一段“无所适从”期。为了让家长了解小学生活,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家园协同,通过线上家长会、线上家访等多种形式,密切家园联系,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现状,提炼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解答家长的教育疑问,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幼小衔接方法和正确的衔接措施,使家长和幼儿园同步对幼儿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儿园、家庭与小学携手共同针对大班幼儿及家长开展多形式的衔接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重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环境的衔接,形成幼小双向衔接模式,极大地促进幼小衔接的发展。今后工作中,将继续加强对幼小科学衔接重要性认识,有效防止“小学化”倾向,立足工作实际,精准定位,继续将幼小衔接工作做实做细,营造科学幼小衔接的氛围,将幼小衔接工作常态化。
重幼用心倾听,与您真诚沟通
李沧区教体局投诉邮箱:licangjiaoyu@163.com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李沧区重庆中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