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微信里的温馨画面,有趣的故事,你感受到了吗?《叮咚~您的“云订购”已上线》在找到这个课程点的时候,孩子们对这个话题这么有共鸣,我心里非常兴奋,我的脑海里早已闪过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心里也有了很多的想法,初步做了一些预设。但在进行中,现实的状况却是给我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并未如我预期的那般顺利美好,甚至是失败的。
首单配送,所见非我所想
说到幼儿园里的蔬菜,孩子们在云端你一言,我一语,非常热闹。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要求,我们开始了云订购。跟我预期的一样,第一单订单来得很快,琪琪想要迷宫地里盛开的香菜花,按照她的要求,我们为她采摘、送货上门。当琪琪在楼下见到我们时,她开心地跑来,远远的就在喊:“余老师,我在这。”我们走上前和家长、孩子寒暄起来。顺势把香菜花递给琪琪:“小白花这么美,你想用它做什么呢?”琪琪把她的各种想法说给我们听,想插花、想拼画、想······
“那等你回家后,记得把美美的照片,有意思的故事分享给我们哦!”告别之后,我和搭班孙老师还在打趣:“这下子,我们的活动后续会络绎不绝吧,哈哈!”
我满怀期待地等着家长孩子的反馈,但事实却是送完,孩子拿到,就结束了,有意思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接下来的1天,2天,3天……开始冷场,没有一个人回应,群里再没有一个订单。我每天在群里挑起的话题,即使有人回应,也是草草了事。如果一直是这样的话,这个课程活动还怎么进行呢!我也很委屈,我这么热情地去和孩子们家长们亲近,他们怎么会不理我呢?
问诊把脉,所闻解我所惑
带着疑惑,集体研讨时我开始求助。听完我的介绍,我满怀期待地等待大家对我的同情和安慰,但得到统一的结论就是:“你的情感孩子没有感受到。你只是在做课程。当有孩子如此期待渴望,有第一单给你的时候,作为老师你只是根据孩子的需要,给他送去想要的蔬菜?那这送菜仅仅只是一种华丽的形式,没有任何的意义。”
“在其他家长孩子没有回应的时候,那想要香菜花的这个孩子,她就是你活动的激发点。为什么不陪她一起玩,把自己卷入进去呢?”随后,大家帮我支招:
“时隔这么久未见,孩子见到老师来是这样的激动高兴。情感需求是孩子接纳你的前提,你是真的在意孩子,还是在意结果,孩子感受的到。去抱一抱你的孩子们,聊一聊她们的兴趣点,玩一玩她们想玩的。用心陪伴,带着情感去送菜。”
“当给孩子们去送菜的时候,老师可以加入孩子的游戏,记录过程,分享给班级中其他的孩子,或许这冷场的局面就在不经意间化解,孩子的热情就被带动起来了。”
“孩子有什么想法,不应该等着她回去做。老师当下就可以陪她一起进行。比如孩子喜欢香菜花,那可以陪她一起插花。说不定玩着玩着,你给我头上插一朵,我给你头上戴一朵的温馨画面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大家的建议如春雨般及时,是啊,孩子虽小,但老师对于她们的爱是什么样,她们的回应就是什么样。
静心反思,所思助我再出发
于是,我调整自己的状态,改变自己的方式。在没有订单冷场的情况下,我主动跟家在幼儿园附近的小茜茜联系,询问需求,给她送货上门。我努力把握好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静下心来,融入孩子,陪着她一起玩。没想到,我们的游戏真的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吸引来了一群和小茜茜一样爱美的女孩儿。我弯下腰,蹲下身子,倾听孩子,与孩子们谈心、游戏,为她们点“赞”,做孩子的“大朋友”,成为她们的“知心姐姐”,和她们“玩”在一起。和孩子一起时,我看到了温暖的画面,听到了久违的童言稚语,也有了“和小白花邂逅”的美丽故事。我体会到有些互动就发生在匆忙之中,当以同伴的身份与孩子相处游戏时,会发觉互动并不是那么困难的事,产生的效果也会让我们意想不到,这就是“玩”的价值意义。
沉下心,融入孩子,
捕捉过程中的美好,
因为有意思的事情,
比华丽的形式要美得多!
原来在每一次的经历中,
成长起来的并不仅仅是孩子,
还有老师······
文字:余蕾
小编:莹莹
图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