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年初一)下午,接到信息,区里要求各校的微信公众号转发市教育系统防控工作组“致锡城全体师生家长的一封信”。

看到这个,我有些犹豫……2016年9月2日至今,每一个孩子来园的日子,梅村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号都会推送一个孩子、老师的故事,讲述这个园子里鲜活的学习、游戏和生活。其实这一封1月24日的信,我们已经第一时间在教师群、家长群转发,再在我们的公众号里转载、推送,能有更大的价值吗?转念又想,眼下这疫情越发严重,如果能通过我们的公众号多让一个人看见,也算适得其所!
推了第一个内容,后续没了,总觉得对自己的公众号有些不负责任。于是小编若水又转载了两个疫情相关内容,希望通过转载官方发布给广大师生和家长尽快普及“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不过,似乎感兴趣的人并不多,毕竟这样的信息大家都能很方便地直接从官方权威发布获取。
28日下午,我看到了这样一条推送《20年后,这些长大的孩子会如何回忆今天发生的一切?》,是啊,这样百年不遇的疫情,它是灾难,但何尝不是孩子们学习的特别资源?除了关注那天天飙升的新冠肺炎确诊数字,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又可以做点什么,让孩子们在这段特别的经历中学习和收获?于是,立马跟若水及大班教研组长亚芳通了电话。于是,有了亚芳1月28日晚上19:41的群通知“老师们,今天8:00集中群里商量一些事”;有了1月29日若水的微信预热篇《这个非常时期,除了关注疫情的发展,我们还能看见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你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跟别人很不一样!”
“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关注你们的故事,有吸引力啊!”
“每天有老师写这样的故事,你们发了多少Money?”
……
好友给我各种留言。
所有的幼儿园接到相同的通知:因假期延长,可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陆续推送一些有益信息,如经典绘本、音乐、科学小实验、亲子游戏、创意小制作等……于是,各种“教程”相继上线。要说不一样,在我们的微信故事里,总有一种情愫在拨动你的心弦,那是老师、家长在引导更多的孩子们参与其中,一举一动都是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与这一场疫情的“特别互动”。对于中小学的孩子,利用现有教材进行视频上课是件容易的事,但在疫情当下捕捉住适合幼儿园孩子的素材,与他们交流,老师们可得时时留心、处处上心,另加“十八般武艺”。

我们微信故事在描述课程活动,但更在讲述孩子们在这段特别日子里的点滴生活,教程可以有模板,但生活永远不可复制,常讲常新。
若水曾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只是因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这又何尝不是每个梅幼人对自己的要求?
我特别想告诉好友,和孩子们一起做“疫情特别课程”,每天推送特别故事,我们没有多发一份Money。那些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那些在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哪个讲过能多拿多少钱呢?
梅村中心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和孩子们在一起,这就是大疫面前梅幼老师的“阵地”。
20年后,相信这些长大的孩子会因为“这些故事”,记得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