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先生说过,
凡是儿童,都喜欢户外生活和野外游戏,
空气、日光是生命的根源,
运动、游戏是健康的要素。
教研目标
理解和掌握幼儿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原则和策略,提升幼儿园对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空间和材料支持能力。
学-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精选
聚焦时光
问-研学思辨
沙水区活动场地应当为儿童提供许多玩水的机会。每一种户外活动场地都应当包括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玩水区域,如涉水区、玩水桌、瀑布、洒水系统。户外活动场地上的涉水区和玩水桌之间可以用一系列的小峡谷、沟渠或者人工瀑布相连,这样儿童就可以观察自然流淌的水,或者通过修建水坝尝试控制并观察水的流淌,或者增加量让下落的水流增大。玩水的区域一定要保证儿童的安全,并且使之成为儿童学习干湿、热冷、水滴水流、轻重、满空、干净肮脏这些概念的媒介。让儿童玩水的另一个目标是为他们提供接触水的经历,以便让儿童喜欢水而不惧怕水。
涂鸦区满足幼儿艺术创作需要,因此需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各种画笔、粉笔、保鲜膜,画架、画板;还有各类纸张,比如水粉纸,素描纸等材料。我们提供可以方便移动的方式来储存,如小推车。孩子们可以不受空间和区域的限制,带着美工区材料到各个区域进行游戏活动。我们可以放一些收纳筐,孩子们在户外的时候捡一些小树枝、蜗牛或者小石子,都可以放在收纳筐里,给幼儿的涂鸦提供多种自然材料。
户外游戏前,幼儿可以对自己的游戏进行设计,绘画设计图纸,依据图纸有计划地展开不同游戏,创设出更多游戏玩法。与不同的器械相结合,丰富户外游戏的材料,如:锥桶、滚筒等。操场上的轮胎可以有效利用起来,在轮胎上涂鸦,用轮胎搭建一个射击基地或者用轮胎搭建攀爬的山坡,也是有利于锻炼幼儿的体能。充分结合幼儿园滚筒、安吉梯、骑行车、PVC水管,丰富骑行区材料,增加游戏挑战性,
为了使种植园地更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我们作了精心规划,使种植园地带有浓浓的自然气息,在篱笆上缠绕的藤蔓使种植园地生机勃勃,压力井让孩子们了解了古时水田的灌溉原理,木桩小人和稻草人仿佛将孩子们带入了童话般的情境,还有那些用不同材质铺成的小路:木桩路、鹅卵石路、石板路、泥路,便于幼儿行走并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生长。各班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以及季节特点来种植适宜的农作物。为了使种植园地真正适合孩子们的劳作、观察和学习,我们投放了一些为孩子们量身定做的工具及材料;和幼儿身高匹配的植物架,小型的水壶、水桶、扁担、箩筐、雨靴和雨衣,以及尺、量杯、纸笔等用以观察记录的工具和材料,为幼儿提供物质上的支持。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确定建构主题,选择建构材料,掌握建构特征,构造物体造型以及评价建构成果等都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
1、引导幼儿认识建构材料。引导幼儿认识了解建构材料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熟悉材料的操作方法,会选用合适的建构材料去构造物体,会灵活使用材料。
2、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积极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从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物品入手,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建筑中的造型美感知各部位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与色泽特点,通过对周围物体和建筑物的形状、结构的观察体验,不仅有利于幼儿通过构造,真实再现生活中的物体,而且有助严步儿触类旁通地对建构的物体进行加工创造。
细化区间功能科学、合理地将音乐区的具体功能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有利于形成一种愉悦、和谐、有序的氛围,从而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帮助其了解音乐区的游戏内容。
1、如一些常见的小乐器:沙蛋、圆舞板、三角铁、铃鼓等;也有较大型的乐器,如手卷钢琴、非洲鼓;墙面上有幼儿喜欢的基本节奏型,可以给予幼儿自由敲击、感受、创造的机会。此外,教师还通过家园配合,亲自制作了各种小乐器,如架子鼓、小吉他、玻璃瓶音钟等,家长也可以参与班级音乐区环境的创设。
2.装扮区——自主装扮乐融融在装扮区里,家园共同收集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有用于表演类的装饰物,如头饰、假发套、动物服装、小彩裙、墨镜、项链等,满足了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装扮的需求;还有大量的丝巾、羽毛、包装纸等半成品材料,给予幼儿以物代物,自主创意的空间。
1. 户外环境的创设如何体现“自主”与“儿童痕迹”?
小班组:
①让儿童成为环境的创设者,强调以儿童的视角进行,让孩子参与进来,放手将环境交给孩子,他们总能带来无限的惊喜。
②让孩子成为环境的管理者。合理利用和改造环境,提升主人翁的意识;儿童自主制定游戏规则,游戏玩的方式等。有孩子来设计管理、负责区域的维护。
③让儿童成为环境的使用者。让孩子用他们的方式进行表征,体现痕迹、价值、艺术表达等。
中班组:
环境是儿童的环境,环境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与自然连接,与生活连接,与儿童链接;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孩子们户外游戏选区①可以所有的区域进行大自主,孩子可根据当天的需求自由选择,在自由并不等于无规则,规则与自由在某种程度上是并存的。②当孩子不明确自己想法时,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游戏大转盘,小朋友通过转动转盘来决定自己游戏的区域;充分尊重幼儿的需求与选择。关于痕迹,通过户外课书留下孩子回忆的痕迹;孩子还未创设完成的作品可以保留,下一次游戏时再继续,这也是留存孩子的痕迹。痕迹就是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我们能做到的是保存、记录。
大班组:
①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儿童的游戏儿童做主;这就体现了“自主”。
②鼓励儿童自主探索;教师是幼儿的支持、引导者。我们要关注每位幼儿的发展,通过教育策略鼓励每一位幼儿大胆表现,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的鼓励与支持,也是实现儿童自主的支持。
③尊重儿童的意愿与选择。这也就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避免过多的干扰与控制。
④创设丰富的户外环境。环境的丰富才能更好激发幼儿自由、自主与创造。
-
让儿童成为环境的创造者:强调要以儿童的视角进行,要体现儿童的痕迹,而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孩子参与进来,当我们放手将环境交给孩子,他们总能带来无限的惊喜。在孩子使用的过程中,也能根据他们的需要去进行调整和优化。让孩子用他们的方式进行表征,既能体现孩子的痕迹,同时也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
让儿童成为环境的管理者:让孩子成为环境的管理者,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和改造环境,同时提升孩子的“主人翁”意识。每一处环境都可以由孩子来设计和管理,每一个孩子都有负责的区域进行平日的维护。因为环境的开放,让他们有了更多探索的机会,因为对环境的掌控,他们有了更多探索的勇气。
-
让儿童成为环境的使用者:目之所及的环境创设皆是基于孩子的兴趣与需求,“画画”孩子表达想法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之一,随处可见的都是孩子的艺术表达,颜料挥洒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一草一木皆为游戏材料,所有的花草树木在孩子的眼中都有了不一样的角色。每一个有泥土的地方都会有孩子的身影。
本次教研活动的结束
也标志着下一个思考点的开始,
教育实践的步伐不会就此停歇,
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
二环北路的老师们将继续共同前行,
常改常新,
在研修中一路收获、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