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宝爸宝妈的话:
因为疫情,孩子们暂时还不能返回幼儿园,不少大班孩子的家长开始心生焦虑,孩子们九月份就要从幼儿园踏进小学校园,但最后一学期的在园幼小衔接课程活动眼见“打折”,怎么办?
今天,我们为家长们梳理了一份“宅家幼小衔接”指南,让家长找到头绪,理清思路,找到适合自己与孩子的节奏,尽快行动起来吧!
幼小衔接,接什么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模式是游戏模式,而小学是课堂模式。
教育部2012年研究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比起让孩子在“ABCD”、“加减乘除”上消耗珍贵的童年时光、透支未来的学习兴趣,以下这些才是“幼小衔接”的正确姿势。
现在在家中怎么做?
培养规则意识:
1.确保孩子的作息时间与上幼儿园时基本一致,并且每天保持规律。保证睡眠充足,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2.合理安排幼儿的饮食,要求孩子早晨起得早,早餐要吃饱,午餐前不吃零食,晚上早一些睡觉,少看电视。
3.与孩子一起制定进餐、看电视、学习规则,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培养任务意识:
1.让孩子干力所能及的事情。
2.家庭成员一起开展“值日生”工作,制定家务职责,进一步培养幼儿较强的责任感。
3.布置小任务,告诉幼儿,请他主动完成。
培养独立意识:
1.引导幼儿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物品。
2.独立完成穿衣、洗漱、端饭、擦桌子、扫地等活动,锻炼孩子自理能力。
3.增强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意识,不包办代替,鼓励孩子勇于自己克服困难。
培养学习适应力:
1.每天陪孩子专心干一件事情,培养专注力(拍皮球,串珠,拼图,挑豆粒等)。
2.在生活中(食品包装袋、故事书、门店招牌广告牌等)认识一些常用的汉字,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周或每天固定时间给孩子阅读,养成安静阅读的好习惯。
3.和孩子大声朗读诗文,练习发音、咬字、气息、感情、流畅。
4.引导孩子学习正确地坐写(书写数字)姿势。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1.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
2.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厕所、喝水或准备后续活动需要的用品等。
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
1.让孩子每天有固定的时间跳绳、拍球等运动。
2.饮食营养均衡,引导孩子不要挑食,肉蛋蔬菜每天均衡摄入,少吃或尽量不吃零食。
3.坚持早睡早起,有良好的作息习惯。
疫情当前,我们要合理安排好宝贝们的假期,“宅”家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让宝贝们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时,能够不害怕、不担忧,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待到春暖花开之时,希望每个宝贝都能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于24小时内删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姚县北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