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束了第一阶段的共读后我们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共读,第二阶段共读的西游章节则是同年龄组其他班级在第一阶段共读过的书籍《三打白骨精》,而为了更好的开展好班级共读活动,我们在第一阶段共读结束后开展了同年龄组《西游记》第一阶段的经验共享(图6),此次经验的共享也为我在下一阶段开展《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章节做铺垫。在经验互享中通过中一班开展共读的模式在通读过程中加入表演帮助幼儿了解《三打白骨精》的内容,并在活动中以段落分段引导幼儿进行创编。以及中三班将西游故事情节与生活相结合,并在开展过程中寻找话题引导幼儿进行辩论,通过两个班的经验共享让我对我班共读活动也有了一定的思考与计划。

(图6年龄组共读活动第一次经验互享)
(一)《三打白骨精》共读初始
在第一次开展的共读中为了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我引导了幼儿对故事进行了通读活动,并在通读后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针对话题进行探讨,从而培养幼儿敢于在同伴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不认可他人意见时做出反驳,建立幼儿的辩论意识。
(二)以片段精读方式,读懂《三打白骨精》
在《三打白骨精》的第一次共读后基于幼儿对故事情节的了解前提,我班分别以片段精读加上家幼共读方式来进行共读活动,通过师幼加家幼的方式进一步读懂《三打白骨精》,而我们在开展的过程中则是以问题探讨方式引导幼儿了解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图7)。在共读活动中我们还针对章节中相关片段梳理出了以下问题:
片段一 “白骨精为什么看见唐僧身边有沙僧和猪八戒不敢靠近?”“白骨精吃了唐僧肉真的能长生不老吗?”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大部分的幼儿通过讨论对现实和神话有了一定的概念,知道世界上不可能有长生不老,真的人是会老会死的。唐僧是神话故事里面的是假的,现实才是真的。并在延伸活动中鼓励幼儿回家与家人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1.“什么是神话什么现实?”
2.“为什么白骨精认为变成女子之后就能骗到唐僧等人?为什么不直接用真身?”
而幼儿通过与家人的讨论后,以视频形式分享在班级群中,从视频中听出了幼儿对于神话和现实的理解,认为现实是我们生活发生的,神话则是假的。还认为唐僧没有火眼金睛分辨不出来妖精,觉得白骨精变成女子唐僧会觉得她是好人不是坏人。针对幼儿在班级群内分享对问题的看法,我也持续关注认真倾听幼儿的声音并及时在群里和家长进行了交流互动(图8)。
片段二:“为什么白骨精变成女子送的饭菜唐僧不吃”“猪八戒说了什么?为什么他要这么说”“唐僧已经相信孙悟空了,为什么还要念紧箍咒?”通过讨论后部分幼儿对于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幼儿也认为唐僧是有良心的人,是善良的人。
片段三:“为什么觉得唐僧是善良的人”“八戒为什么要埋怨和挑拨唐僧,”“你觉得他是什么样的人”在幼儿讨论以及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幼儿认为唐僧是和尚所以是善良的,猪八戒总喜欢贪吃,因为他想吃白骨精送的饭,所以会埋怨唐僧不要美丽女子的饭菜。

(图7幼儿在《三打白骨精》共读中的讨论)

(图8家幼共育)
(三)提取《三打白骨精》中重复出现的词汇“不甘心”
在共读活动中关于描述白骨精心理的词“不甘心”重复出现,为了让幼儿理解并自己能用不甘心描述自己的心理。通过在园引导幼儿了解不甘心的意思时,我发现有的孩子不是很理解不甘心代表什么,所以为了巩固幼儿对这一词汇的理解与运用,我们开展了家幼共携手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家与家人一同探讨自己不甘心的事(图解)。因在共读后期我发现幼儿对三打白骨精的兴趣不是很高,仍然会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常常出现表演真假美猴王的情节,并且在班级自主阅读活动中幼儿也喜欢翻阅《真假美猴王》这一章节,所以在幼儿了解“不甘心”一词后我在班级开展了《三打白骨精》的总结活动,并在活动引导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出自己《三打白骨精》的认识,在活动中幼儿用了美丽的女子、八十多岁的老婆婆、拄着拐杖的老公公等形容词对白骨精的三次变身做出了总结。

(范蕊菡对不甘心的理解表征)
蕊菡一对一记录:我想买气球,可是妈妈不让买,我觉得可以买的,我认为那些气球很漂亮很喜欢,希望妈妈给我买。

(王诗琪对不甘心的理解表征)
诗琪一对一记录:喜欢的玩具,妈妈不让买,宝宝不开心,玩具坏了妈妈不让买。
(四)《三打白骨精》共读活动中教师的思考
1.《三打白骨精》共读活动总结
在开展《三打白骨精》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我以通读和片段精读加讨论的方式为主,利用过渡时间以视频方式引导幼儿了解《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以及人物性格来引导幼儿进行深层次的共读,并在共读后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在活动开展的前期我发现我班幼儿的兴趣点还停留在《真假美猴王》中,从故事的讨论到户外游戏的延伸都能听见和看见幼儿对真假美猴王的讨论,而在关于《三打白骨精》共读活动中幼儿的兴趣不浓厚导致幼儿在了解故事内容后参与性不高。
2.我的困惑
(1)根据我班共读活动的开展情况我也在思考,幼儿对于《三打白骨精》的兴趣不高是否因为《三打白骨精》是在《西游记》的前阶段,而我们在班级共读中先共读了《真假美猴王》,共读过程从难到简单,导致幼儿将两个章节做了比较,喜欢内容较丰富的《真假美猴王》?
(2)在共读的过程中是否因为我们为了下一个章节《三打白骨精》的顺利完成在幼儿对《真假美猴王》还感兴趣时就结束了我们共读,从而开展了《三打白骨精》共读?
(3)对《真假美猴王》的共读开展是基于我班幼儿兴趣自己投票选择出的,而《三大白骨精》则是其他班选择的?
(4)《三打白骨精》的兴趣点不高是否因为在前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幼儿在班级通过自主阅读方式重复翻阅过,对内容以及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后期共读时兴趣点不高?
(5)是否在共读的环节中教师的引导方式没能足够吸引幼儿?
3.我的思考
根据班级开展共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班级两位老师也经常进行交流寻找更适合幼儿更感兴趣的方式进行阅读,首先我们及时总结了幼儿兴趣点不高的《三打白骨精》,以调查表方式调查幼儿最喜欢《真假美猴王》和《三打白骨精》其中的哪一章节以及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表1),并通过调查表方式听取家长意见在班级群内进行反馈(图9),为我班后期共读活动做铺垫。
通过24名幼儿交回幼儿园的调查表信息,我们针对幼儿喜欢的章节做出了以下统计:
《西游记》章节
|
《三打白骨精》
|
《真假美猴王》
|
喜欢人数
|
6人
|
18人
|
幼儿表征
|

(王诗琪表征)
|

(胡漫路表征)
|
幼儿一对一倾听与记录
|
诗琪一对一记录:
里面有漂亮的女子,有孙悟空,唐僧,沙僧喜欢的人物是观音菩萨,老婆婆是妖怪变的,有个妈妈来找女儿,唐僧念紧箍咒,沙僧拖住师弟的头,妖怪变成美女才能骗到唐僧,妖怪吃唐僧肉才不会变老。
|
漫路一对一记录:
我喜欢的书是《真假美猴王》,因为里面有两个孙悟空,故事也很精彩,书里有很多的人物,他们去了很多地方分辨,去了观音菩萨那里还去了阎王殿分辨和如来佛祖那里,最后才认出来一只是六耳猕猴。
|
(表1 对幼儿最喜欢章节调查)



(图9针对家长反馈在班级群向家长反馈)
根据家长与幼儿的反馈,在接下来的共读活动中我将会针对幼儿兴趣以辩论方式,再次带领幼儿对《真假美猴王》这一章节进行复读,同时我也将会认真翻阅关于阅读活动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后期的共读活动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