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积木建构区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幼儿的游戏不再是只专注于用积木进行搭建了,幼儿在游戏前用积木将自己想要的造型搭建好后便开始了新的角色游戏,而本周我观察的重点则是从建构游戏转变成角色游戏的若卿、钰哲等几位幼儿。
为支持幼儿在游戏中能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游戏,我们在班级特引导了幼儿在游戏前可对自己当天的游戏做出相应的计划,游戏计划的形式可以是以讨论或者绘画的方式来开展,在用完早餐后的过渡环节中若卿与钰哲一同对自己今天的游戏做出了计划(图1),只见若卿在画纸上画出了今天要为钰哲做的冰淇淋以及做冰淇淋的商店,画好后对钰哲说:这是你的冰淇淋。钰哲说:我喜欢吃巧克力味的冰淇淋;画完后星辰又和若卿在纸上画出了楼梯,钰哲说:我们画一个五彩缤纷的楼梯;若卿她们几人画好设计图后来到了操场上将设计图放到一旁便开始在昨天搭建的基础上又重新搭建了起来。
(图1 若卿、钰哲几人制定游戏计划)
若卿、钰哲、佳晖、星辰、修齐、安义等几位小朋友用长条积木、圆形、长方形等形状的积木在地上利用平铺和围合的方式搭建出了一个家,里面还搭建了好几个小房间、有宝宝的电视、放玩具的房间、有国旗、有哥哥的床、有爷爷的床、有打击炮、有彩色楼梯,还有小仓鼠的家。若卿几人的小家搭建完后便开始了角色游戏;在游戏中若卿扮演妈妈、钰哲是爸爸、星辰是宝宝、修齐是哥哥、佳晖是爷爷,游戏中若卿让星辰和修齐看电视她去做饭,而钰哲则是在旁边观察小宠物小仓鼠,小仓鼠则是用小圆木棍当成的,钰哲说:因为小圆木棍小小的可以当做小仓鼠(图2)。钰哲他们游戏了一会儿后想将自己的家变得更大,于是便用推车去搬运了一些积木过来,安义也加入了钰哲搬运积木的队伍中。在搬运过程中由于钰哲需要用到长方体有洞的积木,但因积木有点重外侧的积木也被拿光了,于是钰哲则爬到了积木柜中取拿长方体有洞的积木,而安义则在下面负责接积木将积木搬运到车里(图3),钰哲他们在游戏的后续中也在不断地重复着搬运积木重新将家搭大。
(图2 若卿几人正在玩角色游戏)
(图3 钰哲和安义搬运积木)
若卿游戏表征(图5):这是爱心的魔法棒,这里有城堡,这是一个很大的城堡,有兔子美人鱼,这是我和胡佳晖、刘星辰,张钰哲是爸爸我是妈妈赵修齐是哥哥我们有一个气球是宝宝的。
钰哲游戏表征(图6):这是武器,这里有一个门,这些围着的东西都是迷宫,电视机,刘星辰在这里看电视,这些都是窗户,这是一个赛道。这是我们家的楼梯,这是一个怪物,来到这里就遇到了怪物,于是又去把武器拿过来。
通过若卿与钰哲的游戏表征可以看出,在游戏的表征中能断断续续地描述出他们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游戏故事部分情节。
在游戏的前期,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游戏与同伴一同制定游戏的计划,有自己清晰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游戏中也能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游戏,幼儿也从独自游戏向同伴合作游戏发展。
在游戏中钰哲他们需要将家搭大拿取积木时爬到积木柜中与安义互相配合拿取积木,说明幼儿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拿取自己所需的积木,也较有自己的想法。
在游戏当中通过对积木的操作来搭建成自己的小家,并在游戏当中出现了用积木当做电视和用小圆木棍当做小仓鼠的游戏行为,在游戏中出现了幼儿以物代物的现象,将真实的情景迁移到假想的情景中。而替代行为的出现则是儿童心理发展和游戏发展的又一大进步,它既有情感的意义,又有认知的意义。从此可以看出幼儿对物的认识不断地广泛和加深,并且能摆脱眼前的直接形象,在头脑里进行联想类比,也说明了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
而在游戏当中还可以看出,若卿、钰哲、修齐、佳晖和星辰通过表演不同的角色,并利用积木代替其他物品的方式中看出幼儿已经获得了一些基础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并通过游戏进行实践体验和再认识,需要满足了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游戏中将自己非常熟悉的各种事物综合起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性的游戏。
遵循闭住嘴,管住手,睁大眼,竖起耳的游戏原则。给予幼儿较开放的游戏环境,在游戏中避免教师的主观意识限制幼儿的游戏,教师应能够信任幼儿,放手让幼儿自由使用空间和其中的玩具材料,自己决定在什么地方玩、玩什么、怎么玩。
针对幼儿在游戏当中拿取材料时遇到困难时,自己爬到积木柜当中与同伴分工合作进行搬运材料的现象;我也将会在游戏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引导幼儿讨论搬运材料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及时考虑到幼儿拿取材料时会遇到的难题,应根据材料用量及时调整材料的摆放位置,便于幼儿取放。
一审一校/李文文
二审二校/廖一靖
三审三校/何雅贤
未经原创作者授权严禁转载、引用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