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周班级幼儿仍然对蚂蚁感到好奇,户外游戏中也总能看见幼儿扎堆在操场上找蚂蚁,并且又开始用积木给蚂蚁继续搭建蚂蚁城堡(图1)。通过观察幼儿对蚂蚁的关注让我看见了喜欢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幼儿;基于幼儿对蚂蚁的兴趣,我在这一过程中也及时在幼儿探究蚂蚁的过程中开展了相关的活动!
(图1 幼儿搭建蚂蚁城堡)
以幼儿游戏故事表征为媒介
通过与班级其他幼儿分享灵雅、思淼与悦溪三位幼儿的游戏故事时及时提取三位幼儿对蚂蚁不同看法的关键问题与幼儿共同讨论。
通过灵雅的游戏表征来看(图2),灵雅认为有树叶的蚂蚁很开心,没有树叶的蚂蚁不开心,因为有树叶的蚂蚁可以吃树叶。为此,我特以“你认为蚂蚁喜欢吃什么?”为话题来引导幼儿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位幼儿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问题一:你认为蚂蚁喜欢吃什么?
通过幼儿的讨论,讨论出了关于蚂蚁喜欢吃的食物有:
蚂蚁喜欢吃蔬菜、果汁、瓜子、树木的皮、白菜、黄瓜、毛毛虫、蚂蚁啥都喜欢吃?喜欢吃草、喝水、木头、奶酪、草莓果酱、薯条、汉堡、小苹果、牛奶巧克力
(图2 灵雅游戏表征)
通过思淼的游戏表征分享,知道了思淼几人为蚂蚁搭建了蚂蚁城堡;在幼儿分享的过程中诗琪说到,蚂蚁才没有家;于是,我针对幼儿这一点对班级幼儿进行了追问,你们认为蚂蚁有家吗?大部分幼儿都明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蚂蚁是有家的;在这一话题之后我又以“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为话题引导幼儿进行了猜想和讨论。
(图3 思淼游戏表征)
问题二: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
思淼:蚂蚁的家有很长的通道。
灵雅:蚂蚁的家是一个一个小盒子。
瑀希:蚂蚁的家是圆形的。
其他幼儿说:蚂蚁的家是三角形和长方形的。
安义:蚂蚁的家不是三角形和长方形的,是圆形的。
在幼儿纷纷说出蚂蚁的家是什么样后,我又对幼儿进行了追问,“你们认为蚂蚁的家在哪里?”
问题三:你们认为蚂蚁的家在哪里?
瑀希:蚂蚁的家在树上。
安义:在树叶里面。
悦溪:蚂蚁的家很大很圆的,在很大的框框里面。
在悦溪的游戏表征中描述出了蚂蚁参与的各项活动,因此我们开展的第三个讨论主题便是“蚂蚁平常会做什么?”
(图4悦溪游戏表征)
问题四:蚂蚁平常会做什么?
思淼:蚂蚁会在树叶上踩着。
月恒:蚂蚁会搬东西。
灵雅:蚂蚁会玩滑滑梯。
瑀希:蚂蚁会搬食物。
斯呈;它们在一起还会打架。
若卿:还会在家里面玩游戏。
子曦:蚂蚁在家里会自己吃饭。
灵雅:蚂蚁会在玩滑滑梯、荡秋千。
钰哲:蚂蚁会搬很多东西。
若卿在说道:蚂蚁还会拿气球时,安义急忙说:蚂蚁没有手怎么拿?
瑀希:蚂蚁会用头来顶着。
钰哲:蚂蚁用背来背。
其他幼儿说:蚂蚁只有腿没有手。
为此,我进行了追问;“蚂蚁有几条腿?”
问题五:蚂蚁有几条腿?
安义:蚂蚁有5条腿。
斯呈:蚂蚁有6条腿。
思淼:我觉得它有4条腿。
佳晖:我觉得有6条腿。
星辰:我觉得有7条腿。
瑀希:它没有7条腿,只有3条腿。
钰哲:蚂蚁有6条腿。
幼儿:蚂蚁有4条腿、有3条、有8条、有12条腿……
通过幼儿对蚂蚁的一系列的讨论,幼儿在其中对蚂蚁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惯等有了猜想;而为了帮助幼儿能对自己猜想出来的答案进行验证,我在活动后为帮助幼儿对蚂蚁进行深层次认识在班级开展了关于蚂蚁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对蚂蚁的洞穴、种类、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根据幼儿对蚂蚁探究的兴趣在班级墙面中创设出了幼儿发现蚂蚁和同伴分享游戏表征过程的一块墙面内容。
进一步支持幼儿对蚂蚁的探究兴趣
在班级开展的讨论活动后幼儿对于蚂蚁的兴趣也依然处于高涨的氛围中,在户外也会不自主地观察蚂蚁(图5)。
(图5 幼儿对蚂蚁持续探究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一书中说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科学教育的契机,教师一方面要关注、支持和引导幼儿自发的各种探究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利用各种机会引发幼儿对某些有趣的事物和现象的关注,支持和引导他们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为此,我下一步将会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在园内或小区内实地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保证幼儿探究的目的性。引导幼儿以视频、绘画以及调查表等方式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为幼儿与同伴提供交流的机会。
通过幼儿进一步的探究,我也将会将幼儿对蚂蚁的发现以及探究的全过程创设到墙面中,将看!蚂蚁的环境墙面进行完善。
一审一校/李文文
二审二校/廖一靖
三审三校/何雅贤
未经原创作者授权严禁转载、引用或用于商业用途。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观山湖区第六幼儿园第一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