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三链三层:构建微耕之旅园本化
项目活动的实践研究
临平区塘栖第三幼儿园 沈丽娟
摘要:基于构建微耕之旅园本项目活动的课程理念,以儿童经验生长为出发点,扩充幼儿的直接经验,培养幼儿热爱生命、尊重自然、珍惜成果的情感。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确立分层体系,创设体验探究、合作尝试、深度学习等不同年龄段的项目活动,通过“三链三层”实施操作方法有效开展系列项目活动,与环境、资源、主题进行真正融合,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探寻适宜我园园本化项目活动的落实与研究策略。
关键词:三链三层;园本课程;项目化
01
以思促行,项目活动的初探与思考
Project activities
一
现状分析:项目活动开展瓶颈
?
现状一:课程资源缺乏整合性
我园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展中,未能有效将课程环境、课程资源等与课程过程深度匹配,统筹协调能力欠佳,未能完全实现整合儿童立场进行有效设计和应用的目标要求。
?
现状二:课程路径缺乏渗透性
课程实施内化的是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外化的是师幼个性品质,但目前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定位与职责认识不够到位,对课程路径梳理与定位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这直接导致课程实施呈现出渗透性不强的问题。
?
现状三:课程评价缺乏多元性
课程评价应渗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在区域引领支持推进中形成课程真轨迹、真留痕、真成长。但我园缺乏观幼儿、评教师、审活动三者之间的链接融合,未呈现出全面多元的评价格局。
二
愿景深化:项目活动开展设想
?
设想一:整合资源,放大优势
我园力求整合园内外优越的环境及地域资源,让孩子在自然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与发展、积极探索与发现,增强个人经验积累。
?
设想二:发展趋势,品质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大会上多次提及“体育强国”这一发展目标,立足时代的号召和我园的发展趋势,投身于自然的体育锻炼既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幼儿保持身心健康;同时也能让幼儿在真实情境的学习探究中感知了解自然物的生长规律。
?
设想三:课程实施,驱动核心
通过创设品质化园本课程,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支架,给予儿童自主学习支持和鼓励,助长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夯实园所的微耕品牌价值。
基于上述思考和期待,我园提出三链三层:构建微耕之旅园本化项目活动的实践研究理念。
02
以融为先,项目活动的诠释与特性
Project activities
一
项目活动概念
1.“三链三层”
何为“三链三层”?指最大限度“链”接幼儿园内自然野探的资源优势、“联”通特色野趣的场地优势、“恋”享互通野味的课程优势,形成以基础层、融合层、拓展层为一日活动实施的学习圈。
2.园本化项目活动
依托微耕之旅微耕项目活动,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确立分层体系,创设体验探究、合作尝试、深度学习等不同年龄段的项目学习路径,从身体上的跃动发展到身心上的悦动,在坚毅勇敢、友好合作的美好品质中体现项目活动的延展性。
二
项目活动优势
我园地处农村,户外场地格局自然有特色、绿化品种多、资源丰富喜人,为园所提供丰富的园本化项目资源,依托现有设施与条件,我们将进行科学设计与融合。
1.优势一:“链”接野趣的自然真资源
随微耕之旅项目活动的推进,可充分链接园内外自然果树和场地等3-5公里内资源,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积极探索和发现,增强个人经验积累,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
2.优势二:“联”通野趣的自然真布局
在项目活动的实践中我们将原先种植灌木的部分绿化进行改造,创设成充满挑战和互通的小镇,场地既能自主游戏也能混龄畅玩;对户外微耕种植园也进行了统一的合理规划,创设了符合各年龄段的种植形式与果蔬;师幼在亲身体验探究、亲手种植收获中感受野味小镇所特有的风味。
3.优势三:“恋”享野味的自然真发展
为让幼儿在亲身感知中了解四季变化,基于主题审议路径推进,引导幼儿在野味十足的培育、养护、收获中增强创新创造能力,获得乐趣与发展。
三
项目活动目标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秉承核心资源整合、场地互通体验、多元评价发展的课程视角,我们依托三层学习圈,提炼出三维度目标。
1.立足基础层
“链”接野探的核心资源,助推课程真融合。
通过将适宜的自然、文化、教师、家长领域资源为主题课程所用,打造真正融合的课程核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与体验的兴趣,培养幼儿在各领域彰显野探的核心品质。
2.立足融合层
“联”通野趣的场地布局,彰显课程真体验。
通过打造激趣互通、自主体验的互通野趣场地真体验,培养好奇会玩、热爱自然的“野”孩子,提升教师对品质化园本课程的实施能力。
3.立足拓展层
“恋”享野味的审议路径,优化课程真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要具备共情解读能力,既要以人为本、着眼于实施过程,更要关注多方的参与,最终促进幼儿的活动技能、情感发展、社会品质等核心发展,优化教师的观察导引与有效评价机制。
四
项目活动框架
为优化项目活动的实施需求,我园将教师构成一个学习循环圈,依托目标、内容、实施及多元评价,构建出完整的项目活动脉络,促进各层级教师螺旋提升。
图1:园本化项目实施载体
03
以终为始:项目活动的设计与生成
Project activities
开展园本化项目学习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发展和改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应由浅至深、由虚到实,教师应树立活动全局观,将《完整儿童活动课程》与特色课程有机结合进行顶层设计。
1
基础层:提出核心定位带来的豁然开朗
1.项目与环境的融合
① 本真的园所环境
我园以项目课程为本,打造本真、淳朴、自然的教育环境,通过主题中孩子兴趣生发、好奇好问的方式与内容,引导幼儿在与园内课程环境互动,引发幼儿好奇好问、沉浸乐享的探究空间和机会。
图2:园所环境一角
② 融通的小镇环境
为真正体现户外野探互通的环境,我园将原有户外场地进行创新规划,原先平整的地面,改造成带有坡度的小山坡;原先多余的废旧轮胎,巧妙与树枝进行融合;同时也将各场域进行规划分类,明确标记出各场域的特点,引导幼儿自主参与、自我挑战、自由解决。
图3:园所户外环境
③ 开放的个性环境
教师将原有平面主题墙调整为平面立体融合的主题墙、主题区环境,以一种更开放共享的课程观与幼儿沟通互动。走廊尽头、楼梯转角等容易被被忽视的环境,也融合重组。每班阳台微耕园,选择幼儿兴趣点开展个性化的微耕种植,通过多形式对比,给予幼儿个性化实验探索、观察记录。
2.项目与资源的融合
经过幼儿园项目小组的梳理分析,我园以园区3-5公里资源为切入,经实地走访、调查筛选,充分挖掘相关适宜的项目活动资源优势,并整合利用。
① 优越的园内资源
园所户外种植当地特有的枇杷树及李子树、桃子、桂花、银杏等果树数余颗,这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② 特色的地区资源
在园所附近就有多个适宜探索、体验的课程资源场地,根据课程发展的需要,课程小组提前踩点与梳理,充分考虑与园本课程目标的契合度,最终确定了包括黄国山公园、天域田园、塘超小径等为主的场地资源,并划分为不同的资源类型。
③ 多元的家社资源
家长来自不同的职业,每种职业又有各自的资源优势与特性,这需要教师充分排摸了解这些潜在的资源优势,从而可以随着课程的深入积极主动运用适宜的家长资源;在相互的参与互动中,也使家长知晓了解课程,并对课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3.项目与主题的融合
① 主题墙路径更契合主题
现阶段各班级主题墙能更聚焦小切口小主题,在参与、提问、体验中项目课程也在凸显。课程材料也随项目的深入不断调整增添,如呈现中会有与主题相关实物材料的展示,在主题开展中也会有各种体验参与的活动记录,更直观展示记录。
② 主题区表征更融合课程
链接《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教师对项目课程的实质性提速,也反映在浸润式的课程环境中,教师在引导幼儿与主题材料多形式互动中,给予幼儿多元表征的机会。
二
融合层:明确项目目标引发的念念不忘
我园园本化课程依托自然资源、场域规划,在融进完整儿童中做了许多尝试。
图4:项目活动场地分布
1.项目哇时刻
项目
1
向日葵长大需要什么?
(持续探究)
幼儿分组:
● 第一组:负责收集信息,简单记录。
● 第二组:询问当地有经验的果农。
● 第三组:动手操作。
小组分工反馈:
● 向日葵喜欢生活在有阳光的地方,长大过程需要有阳光照才可以。
● 当地的果农叔叔为了防止植物冻死会弄塑料袋将植物盖住,给他们保暖。
● 针对寒冷天气的突然来访,孩子们找来了垃圾袋,将它撕开轻轻盖在了向日葵上。
图5:向日葵观察瞬间
观察解读:
在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向日葵小苗一天天长大了,孩子们发现有的向日葵苗长长的,有的短短的,针对这样的“真实问题”,孩子们拿出平常妈妈给自己量身高的劲头给短短的向日葵小苗用拼搭雪花片的方式记录它的身高。通过雪花片数量的记录,孩子们发现短短的向日葵虽然长得慢,却也是每天都在一点点的长大。
项目
2
“逃跑”的丝瓜滕
(小组合作)
观察发现:
● 观察发现一:迅速生长的丝瓜藤蔓长出了围栏。
● 观察发现二:有一根藤蔓被踩烂了。
老师提问: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幼儿自由选择分组尝试:
● 【第一组】系绳子
有些幼儿主动帮忙,但是发现这个幼儿采用绕圈的方式。没过一会绳子就掉在地上了。
于是针对怎么系绳子班级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等教师带领孩子进行“系绳子”。
● 【第二组】搭架子
幼儿自主设计搭架子的方法并开始实践:用一根竹竿搭发现竹竿容易倒;用三根竹竿搭,能够很牢固的支撑在泥土里。
图6:小组合作解救丝瓜藤
观察解读:
在项目活动“出现问题”伊始,老师没有立即出现,而是引导孩子自主解决问题。很快孩子们商量后决定开启合作救援行动。他们找来剩余的竹竿,将竹竿用榔头敲到泥土里,麻绳一端系在竹竿上,一端系在旁边的枇杷树上。系好后他们发现系得不够高,害怕丝瓜还会遇到危险,于是他们从农家小院里搬来了攀登架,爬上攀登架将麻绳系在了树的更高处。
2.项目成果汇
伴随园本项目活动深入开展,幼儿、教师、园所各层面都能发现诸多精彩时刻。在项目进行中能坚持以幼儿感兴趣且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为驱动,提供更宽松自主、探索尝试的氛围,利用小组合作、团队体验的不同形式持续引发幼儿的真发现、真探究、真解决能力。最终我园的项目活动也在各班级有序开展中呈现出更多元整合、互动共享的作品展、成果集、茶话会等成果汇聚形式。
3.四季特色节
以四季轴为主线,创设生成春季开耕节、夏季枇杷节、秋季丰收节和冬季特色节,让幼儿真正参与前期策划、场地布置、环境创设、材料准备等环节,感受项目活动所带来的别样乐趣。
春之开耕节
图7:玩转野米饭,乐在计划
观察解读:依托寻豆之旅、豆豆大探讨、豆豆成长记为切点,大班幼儿采摘、体验烧柴,寻找砖块;在合力搭建失败时,还会主动寻求成人的帮助;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还培养出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美好品质,增强了他们与同伴、与自然合作的意识。
夏之枇杷节
基于当地资源优势,近两年枇杷节中以枇杷创意体验会、枇杷写生、枇杷主题教学、小镇体验营、枇杷美食分享为主线,从孩子生活经验出发,在体验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身体技能就这样发展起来了,老师的课程观念、意识也在一点点的改变和拓展。
图8:枇杷节线上小主播系列活动
三
拓展层:依托多元评价撬动的成长变革
园本化项目评价应关注生本、师本、园本,区域引领、支持和推进,形成园本课程的真轨迹、真留痕、真成长。但一线教师理论基础不足,因此我园立足以人为本、关注过程、多方参与、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更好地推动微耕课程向纵深发展。
1.评价体系多元化
在项目课程发展中,从园所品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健康成长、家园有效互通各领域出发,以观幼儿、评教师、审活动三者相互促进相互链接评价方式层层推进。
图11:课程的评价体系
2.评价层级多元化
层级审议——构建项目课程框架
通过园级审议、组内审议、班本审议各层级审议,打通课程制定者和课程实施者之间的隔阂,更大程度上达到项目活动的民主性、可操作性,提升课程认同感。
阶段审议——理顺项目实施路径
审视微耕项目开展的预备、实施、反思、评价各阶段,在动态中对项目课程实施路径的建设。
类别审议——打磨课程推进细节
在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较实际问题:众多内容无从选择、脉络不清难以开展、目前定位无法判断、创生活动如何支撑等,需要利用专业审议方式加以明晰。
04
从始而终:项目活动的成效与期许
Project activities
当“儿童权利”真正落地时,我们看到孩子游戏中更多的精彩,为我园“三真三野”的培养夯实了基础,为办园特色与校园文化的落地创造了条件。
一
现状分析:项目活动开展瓶颈
1.儿童的品质:问题驱动中助推儿童的乐享成长
为更好满足儿童个性化发展需要,需要我们不断激发幼儿的创意与活力,萌生关爱与欣赏的能力,在探究与互动交流中促进儿童的四乐成长。
2.家长的配合:开放合作中构建家园的联动协同
无论从材料、活动、行动各方面,家长们都在围绕微耕特色,共同助推儿童递进式的畅想与提升,孩子们也在融洽的家园联动中,培养坚毅的品质与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
3.教师的领悟:关注进程中提升教师的课程实践
教师会客观分析观察指导案例,也更能群策群力,挖掘研究点和评估点,优化解决项目中的问题。
4.园所的蜕变:真实推进中丰富园所的课程体系
一直以来,园所的孩子们,在朴实自然的小镇中运动、游戏,在悦动中获得锻炼和成长,更在成长中体验真善美的品质;幼儿园也在不断丰盈园所课程体系,优化过程性研究进程。
二
现状分析:项目活动开展瓶颈
如何纵深推进项目活动?如何基于园所定位视角、教师观察视角、儿童行为视角三方面把园本课程真正落到实处,现阶段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困惑:
1.关于儿童的行为视角——捕捉儿童兴趣,追随儿童发展
为更好开展园本化课程,后续实施中该如何基于儿童的兴趣去生发、拓展、满足,在不断夯实与调整中发现儿童的新变化。
2.关于教师的观察视角——提升评价机制,激发参与兴趣
一次项目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结束,教师如何开展更具针对性、适宜性的评价?如何更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关注游戏过程中的品质需求,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3.关于园所的定位视角——正确把握研究导向,优化项目特色
如何立足园本化课程开展现状,持续深入助推满足儿童发展的真游戏、真成长?如何让园所课程价值进一步焕发、园所品牌进一步彰显?这些都值得我们持续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2] 华爱华. 幼儿游戏理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30.
[3]赫尔姆,凯兹.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M].林育玮,洪尧群,陈淑娟,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
投稿邮箱:2229789553@qq.com
联系优师教研18969975216(微信同手机号)
如果你在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好的案例,可以向序哲教育公众号投稿,也可以加微信群共同探讨。
成为美好,才能成就美好!
序哲教育一直在您身边!
扫码添加王老师微信,加入序哲教育交流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序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