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虎山幼儿园 沈加云
Part1:课程缘起
一天,孩子们正在认真地听着故事,“嗡嗡嗡,嗡嗡嗡”,教室窗外传来了一阵阵声响,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去。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了。
?
这是什么声音?
?
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
这声音好吵。
支持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孩子们对于突如其来的声音,十分感兴趣。于是,迎合孩子们的想法,我们一起开展了声音之旅,一起探究声音的奥秘。
Part2:探秘声音
听觉是孩子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有大自然的鸟叫声、人类的说话声、马路上汽车声……各种各样的声音都能让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和发现。
一
寻声音
孩子们先是在幼儿园里,一起找声音。他们听到了操场上风声、树上鸟叫声、马路上的汽车喇叭声、水管里有流水的声音……还发现“嗡嗡嗡,嗡嗡嗡”的声音原来是保安叔叔在使用吹落叶机的声音。
支持与反思:孩子们在自由寻找过程中细心聆听,用心发现。在集体表达时,积极表达自己寻找声音的过程与结果。他们发现有自然界的声音、生活中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机器的声音,神奇的声音,无处不在,可以匿藏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角落,和我们生活密不可分。
二
声音看得见
孩子们是用耳朵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老师问,你们能看到声音吗?孩子们开始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尝试用眼睛去找声音了。
?
说话的时候喉咙会动,就是有声音了。
?
电风扇转起来有声音。
?
树叶动起来就有声音了。
声音小实验1
敲敲椅子蚕豆跳了起来
声音小实验2
对水盆大声说话水有波纹
支持与反思:教师是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为了满足孩子的探究欲望,在区域里投放了声音实验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来探究、验证“看得见”的声音。
三
我来造声音
声音的奇妙之处在于它不可触摸,但却存在很大的创造、想象空间。
你可以制造出声音来吗?小朋友们有的说话,有的拍手,有的敲打桌子、敲打水杯……孩子们尝试着做一名小小造音师。
?
老师,我可以用舌头发出声音。说着,用舌头弹出声音。
?
我的手指可以发出声音。
?
我的小脚也会发出声音。
水杯碰一碰会发出声音
小脚跺一跺会发出声音
支持与反思:孩子们思考着、尝试着,通过动动身体、敲敲打打、动手操作来创造声音,激活了他们的已有经验,听到了各种不同的有趣的声音,在同伴面前表达了自己对声音的独特感受。
Part3:制造的“大”声音
接下来,孩子们对制造各种声音的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教室里充斥各种各样的声音,原本有序安静的教室变得更像一个声音制造厂。媛媛皱着眉头说:“天赐用嘴巴制造的大声音不好听,太吵了。”语涵说:“家乐一直拍桌子的声音太大,耳朵受不了。”家琪说:“梅伊晟说话声音太大太吵了。” 面对孩子们对声音提出的各种意见,我们决定通过集体教学《噪音与乐音》,让孩子对噪音和乐音能够清楚地分辨并表达自己对两种声音的感受。
12
Q1:幼儿园里哪些是
乐音? 哪些是噪音?
和孩子们一起探寻身边的乐音和噪音。孩子们带着问题在幼儿园里开始寻找。
?
大班哥哥姐姐唱歌的声音是好听的乐声。
?
老师弹的钢琴声是乐声。
?
小鸟的叫声很好听,是乐声。
?
幼儿园的喇叭声很吵,是噪声。
?
小朋友说话声太大,是噪声。
钢琴声是乐声
喇叭声是噪音
12
Q2: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
噪音的产生呢?
在寻找乐音和噪音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长时间听噪音,会使耳朵不舒服,让人感觉很不开心。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噪音的产生呢?带着问题,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
说话声音轻一点。
?
放盘子的时候放低一点。
?
可以用图片提示控制说话的音量。
?
放音乐时,声音开轻一点。
支持与反思:孩子们对声音很敏感,乐音和噪音给予他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噪音和乐音能够清楚地分辨并表达自己对两种声音的感受。在交流探索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乐音带来快乐,噪音带来伤害,积极想办法减少噪音。从自己做起,消除降低身边的噪音,幼儿萌发了在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想法。
Part4:保护嗓子的方法
“老师我嗓子哑了,说话都很难受。”
——“那可要好好地保护好它哦!”
12
Q:如何保护我们的嗓子呢?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一起商量日常如何保护嗓子的办法。借此机会,我们引导孩子在集体里养成轻声表达的习惯,把这个要求作为班级常规。
●方法一:设计轻声说话提醒标志。
●方法二:每天安排“声控管理员”来管理和提醒。
●方法三:活动后的休息时间用轻音乐来提醒。
管理员来管理
轻声说话
支持与反思:利用孩子们探索的方法,在音乐、管理员以及轻声标志牌的提醒下,在班级日常活动中,孩子们越来越安静。即使在同伴游戏时,也能够控制好自己的声量,用合适的声音来表达。
Part5:结语
在关于声音的课程故事中,我们寻找生活、自然界、艺术中美妙的声音,走进一个声与音的“奇妙世界”。声音是非常抽象的,涉及的知识内容不无深奥。我们以儿童为中心,以幼儿园为基点,以环境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引导孩子们不断发现、寻找、感知、收获、成长。
孩子对声音的认知逐渐丰富,探究能力初步形成。孩子们意犹未尽,我们的探索还在继续……
投稿邮箱:2229789553@qq.com
资源系列文章:
如果你在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好的案例,可以向序哲教育公众号投稿,也可以加微信群共同探讨。
成为美好,才能成就美好!
序哲教育一直在您身边!
加入交流群,联系王老师18969975216 微信同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序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