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月下旬,序哲学前教育研究院将在长兴县实验幼儿园举办第五期绘本阅读主题沙龙活动(第5期绘本阅读主题沙龙开始报名啦!),王晶博士应邀作为点评、主讲专家(还有房杰老师)。王老师对幼儿语言教育、幼儿阅读、幼儿绘本阅读等有长期、精湛的研究。今天推出她的《汉语启蒙道路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是一篇短文,但已可一睹伊人的学术风采。
我们以此作为沙龙活动的铺垫、暖场,也为各位园长、老师对参加沙龙活动期待的定调定向。请您悦读,恭候您的莅临。
汉语启蒙道路的正确打开方式
王 晶
汉语语言环境中的学龄前儿童,每天阅读多少时间合适?是不是读得越多越好?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对于某些性格气质偏文弱的孩子,就应该让他们强健体魄。言下之意,沉湎读书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美国人对阅读时长与孩子学业成绩关联度的研究表明,半个小时是个门槛。超过半个小时,阅读时长对于增加学业成绩并不是必然上升。而少于半个小时,时间越短,成绩越差。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孩子的阅读作业一般是半个小时。我们一些认识到早期阅读重要性的幼儿园和小学,尤其是小学,也会作这样的规定。但是这个规定背后有没有严格的科学数据支撑?至少我目前没有看到。仅就汉语与英语语言本身的区别来看,个人觉得汉语阅读时长还可以再增加一些。
因为至少,在语言启蒙阶段,汉语是更为难学的一种语言。英语启蒙主要是认读26个字母和旷日持久的Phonics。而汉字,每一个字的读、写、义都是不一样的,更不要说浩无边际的词组、成语等。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美国天才儿童可以早到2岁学会独立阅读,因汉字之难,没有哪个中国孩子能在2岁学会阅读,最早也要到3岁半左右才能简单阅读。因此,汉语语言本身的特点也决定,早期阅读就好像儿童练习比走路更难的跑步动作,需要家长更多的陪伴、帮助和爱护。如果家长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孩子学会阅读的时间会推迟很多年,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孩子阅读能力缺欠导致的。
半个小时理论更适合幼儿园阶段及以上的孩子。这部分孩子的运动和交往能力已经很强了,他们可以脱离家庭的环境,去接触广阔世界,进行另一个层面上的“阅读”与交流。而3岁以内的小朋友,阅读时长可以成倍增加。因为对于一个没什么运动能力、也没有没什么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乖乖听故事、听歌更好的学习和消遣方式了。插一句,美国儿科专家不建议0~3岁的孩子接触视频,尤其是2岁以内的孩子,在很多地方甚至被写入医嘱。多项研究表明,0~3岁看电视过多,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习惯看视频的孩子有阅读障碍的概率也更大。
碰到一些家长的类似咨询: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孩子,带孩子不会讲故事,所以每天放音频故事、儿歌给1岁以内的孩子听,一起床就放。我认为,这样做有好处,比每天对着视频强。但是,越小孩子的学习越依赖于感性体验和直接经验。而爸爸妈妈的有温度的声音、温暖的笑脸和即时的互动,更容易构成孩子早期学习的美好经验。所以,放100遍音频比不上妈妈亲自讲一遍留在孩子大脑神经回路中的印记。或者,妈妈讲几遍,再让孩子跟着音频来听,这样的学习效果也会好很多。因为相似的音频材料会激活妈妈留在孩子大脑中的信息。早期阅读好似手工活,家长越是亲力亲为,付出时间心力越多,越能出好效果。
孩子慢慢长大,作为家长是不是就能偷懒了呢?现在有很多家庭把睡前故事交给了喜马拉雅。电台故事很多也讲得很好,但终究只发展了听的能力。通过听后的聊天,孩子尝试去分析归纳,从而也提升说的能力。而缺少看的练习,除了失去了看图的乐趣,有些图画书甚至没了图,故事便残缺不完整,具有很大的跳跃性,构成听读理解上的障碍;还隐含着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不看书本,不接触文字,孩子在汉字的音、形和义方面无法建立一一对应联系。英语不存在这个问题,读得出来就写得出来。在亲子阅读中,只要做家长的积极陪伴孩子阅读、和孩子积极互动,“我从来没教,忽然发现孩子认识了很多字”情况的发生,就是一种大概率事件。我们在做幼儿阅读能力测查的时候,也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往往是在日复一日安安静静享受阅读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字词、句型,感受了文字所包含的声音、结构及意涵之美,而不用刻意去认读过汉字、更不用刻意去接触汉字学习软件和上补习班。亲子绘本阅读,这是对世界上被称之为最难学的语言——汉语,其启蒙道路的正确打开方式。
往期精品文章
幼儿园一站式服务提供商
优师教研18610206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