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研
居家幼小衔接课程故事分享
花开有“时” 衔接有“度“
幼小衔接不是翻山越岭
幼儿园到小学不是跳跃大沟深壑
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
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目标。202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家园校协同育人机制”的目标与要求。良好的教育生态不仅需要不同学段之间的科学衔接与顺利过渡,更需要家园校之间建立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
幼小衔接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尊重其学习的方式和特点,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减缓衔接坡度,为将来的小学生活打下基础。为有效利用“宅家”时间,帮助孩子们提升入学能力,做好全面准备,让孩子们能够提前了解小学生活,缓解家长及幼儿入学前的焦虑。实验幼儿园总园和航天分园的老师相聚云端,就“花开有时,衔接有度”这一话题聚焦幼小衔接主题,开启了线上教研活动。
线上/教研
01
聚焦核心
结合线下教育转为线上居家幼小衔接指导,如何做到家园协同的“双向奔赴”?幼儿居家幼小衔接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在居家线上指导中,幼小衔接更加需要把入学准备目标融入到一日活动中,寓教于生活,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逐步做好儿童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各方面的准备。
02
花开有”时“
幼小衔接活动转为居家指导,审议与审“疫”相互碰撞,疫情背景下的幼小衔接课程如何进行调整和预设,能否在疫情居家时期初步开启幼小衔接这个转折期,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居家线上活动课程,成为了大家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幼儿喜欢的幼小衔接课程?以怎样的方式开展才能激发幼儿及家长的积极性?大班老师们聚焦幼小衔接中的生活准备与学习准备主题,开展了课程审议,不断调整和改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制定更适合居家特点的活动。
总园大一班课程审议
总园大二班课程审议
航天分园大一班课程审议
教研
现场
董晨老师在这一环节结束之后进行了及时的总结与点评。董老师提到,线上课程故事是一种新颖的居家指导方式,通过课程故事增加了与幼儿、家长的互动。各大班都能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故事的开展。但也指出,线上指导孩子的互动比较少,家长参与性其实更多,而在现有的课程故事中缺乏了与家长的互动,如何将家长纳入课程故事,是否能以家长真正需求为课程缘起,面对无法参与课程的孩子我们有什么策略,这将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
03
研之有”悟“
聚焦“居家幼小衔接”这个主题,我们还有很多思考,老师们以年级组为单位针对幼小衔接课程预设与生成,课程游戏化以及家长指导方式三个问题进行了研讨。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教研
现场
在大家的积极讨论中解决困惑、梳理有效策略,通过活动、借助载体,更多地关注家长和孩子的互动,抓住线下到线上的转换体验。在讨论和分享之后,白老师为我们进行了深度总结与提升,她指出居家科学幼小衔接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不可忽视的。线上课程故事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方式,也生发了教师新型指导方式。我们应该明白幼小衔接有哪些准备是适合幼儿居家生活的,如生活准备,身心准备更加适宜居家幼小衔接的开展。在课程故事中更加应该侧重培养自我认知,自我体验。也可以看出课程中幼儿与幼儿,幼儿自身的互动减少,后续可以请家长进行学习过程的跟拍,摄影拍照形式进行学习过程记录。而伴随着课程故事的进行,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课程反思和总结,从而推进课程故事的完整性。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孩子们和家长们需要做的,也需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选择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够对新环境、新挑战进行自我调节与适应。让我们用成长的力量静待花开,将最好的教育带给最可爱的孩子们。
图文排版|梁小琴
文字供稿|吴燕 侯颖 各班级教师
审核|白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