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2022“双心工程”
关注心态建设
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园、小学家长及学生的心态建设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则用一生治愈童年。
——奥地利心理学家 阿德勒
成为父母后,总渴望有一种方式,既能高质高效地教育好孩子,又能拥有亲密的亲子关系。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说:父母让孩子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为促进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幼儿园、小学家长及学生的心态建设,努力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的新内容、新途径,更好地促进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育人观,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推动家校共育的沟通与融合,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兰州市教育局、兰州广播电视台、兰州网络广播电视台于9月15日联合举办了第十一期“双心工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直播活动。我园家庭教育工作室号召,组织全园教师和家长积极参与了观看学习。
活动嘉宾
整个活动以沙龙的形式展开,现场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享交流、互动练习等方法,嘉宾积极互动,气氛轻松热烈,深入浅出的理论知识结合活动体验的方法技术,让广大家长朋友在深受触动的时候,也收获到了直接运用的具体方法。内容“干货”满满、贴合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在张亚红老师的主持下,主讲人王爽老师通过心态建设的概念和挑战、心态建设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彼此了解、心态建设的五条路径三部分的介绍和嘉宾进行了互动分享。
大家围绕3-6岁、7-13岁儿童心态建设,从心理发展规律、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特点、关键期发展特点以及如何应对等多个维度来对幼儿、小学生及家长心态建设进行了剖析和指导。
关于“疫情之下的心理建设”
王爽老师分享了北大陆林院士的一段话“新冠疫情给人类精神心理方面的影响至少要持续20年以上。2021年底,新冠肺炎给全球增加了7000万抑郁症的患者,9000万焦虑症的患者,失眠的患者可能增加了好几个亿。给我们全球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如果要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首先意识到什么是心理健康;第二,我们要有增加丰富生活的体验;第三个层面我们要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对待心理问题。”指出面对疫情带来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家长们容易出现加码、冲突、高期待等应对挑战的反应。
王老师鼓励大家在家庭关系中常说“你真的不容易”用理解、欣赏、解构的方法积极应对。并通过认可、欣赏对方,真诚的夸奖以及四宫格、玩解构等方法解读与练习让我们发现了更多教育与生活的智慧。
刘园长和马校长结合自己的主要教育对象分别从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角度对各环节内容进行了探讨与分享。在此,刘园长从幼儿教育的角度强调了心态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心态会影响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又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幼儿期安全感的建立,对其一生都非常重要。疫情破坏了孩子原有的生活空间和环境,天性得不到释放。家长和谐的夫妻关系、积极、正向、良好的心态可影响和帮助孩子适应和应对生活的变化与挑战。
破解:
心态建设遇挑战
通过三性建三感
加码冲突高期待
不如理解欣赏玩解构
关于“家长孩子彼此了解”
榜样、共情、陪伴、帮助、满足规则感、平等探讨、倾听…等等,育儿其实是父母和孩子不断走近,相互了解和适应的过程。“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终极方向就是唤醒内在的智慧,使人有健全的人格”我们和孩子是不断成长的共同体。让扰动和撼动在我们的亲子关系中,增加彼此的了解,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他特有的心理发展特点。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就会理解孩子表现出来的那些“哭闹”“执拗”“好动”等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就会用灵活、适应、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去给予孩子科学的理解与引导。在此过程中,大家需要关注:扰动的前提是该阶段的心理需要,不要做“直升机式”的父母,破坏孩子应有的天性;更不能在忽视幼年时期用轻微的“扰动”可以解决的一些问题,否则等到长大再需要去“撼动”就吃力了。家长的心态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调整,变化。我们不仅需要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也需要从家庭周期的角度,通过“爱的表达”等方式了解父母,让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彼此理解、宽容,共同成长。
破解:
心态建设需了解,家长孩子共努力;
孩子发展有特点,父母灵活去应对;
为人父母不容易,父母成长在路上;
求同存异合作好,三步三遍经常练。
关于“心态建设的五条路径”
看到自己、看到孩子、看到关系、看到边界、看到资源。积极心态的管理,需要我们有悦纳的能力、日常中积极的语言与情绪管理、及时表达与分享和积极转换消极意义,积累正性体验,提高自我满意度。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会跟着改变。
“请你试一试: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下来,可以闭上眼睛,也可以睁开眼睛。然后做几次深呼吸,感受你身体的放松。请你在吸气的时候心里默默数‘1’,呼气的时候默默数‘2’……”随着王老师的引导,大家认真投入正念练习、四宫格、镜子游戏等方法的体验之中。
建议大家用类似“这个磨蹭是怎么找到你的?”替换习惯的“你怎么这么磨蹭!”等方法把问题和人分开去看孩子,去看关系、去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资源,就会发现更多语言建构的正向魅力和教育的智慧。
我们应该懂得没有边界的家庭往往容易培养出缺乏边界感的孩子。要区分好问题和人的关系,愿每个父母都可以分清爱的边界,从容不迫地放手,让孩子在松弛有度的爱中,自由成长。
破解:
心态建设五条路
看己看孩看关系
看到边界找资源
家庭幸福好心态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需要心理营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每个家庭的养育都是“私人订制”。“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不仅是教育者要思考的问题,更是家长要深思的问题。家庭教育的成功,真的不是孩子成绩有多好、地位有多高、家业有多大等外在因素,而是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我管理、适应环境、承担责任,当然,这更需要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这才是家长送给孩子受益一生的最有价值的礼物。
3岁到6岁是孩子心理发展最为关键和迅速的阶段。孩子良好的心态建设需要心态良好的家长,心态良好的家长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与生活中练习。当我们关爱自己,成长自己,更好地用一种爱的力量滋养自己,就会让我们的家庭有更多地心理能量流动,就会让我们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一些可喜的变化。这就是爱的智慧,爱的力量。
本次直播活动让家长和老师收获匪浅。在感谢各举办方和嘉宾的专业分享,指导下,我们也希望有更多地人能够关注心态建设,让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都能够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向阳而生,一起携手,逐梦前行!
-END-